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借助问卷调查确定企业创新能力7项一级指标、28项二级创新能力指标,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结合济南市长清区某集团进行实际调查,对目标层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8)》,辽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全国第8位,5项分指标总体表现较稳定,并随着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和创新的经济绩效这3项指标排名的上升,有3项指标进入全国前10位行列。从总体看,辽宁省创新能力上的薄弱点仍在创新的经济绩效上,尽管比上年提高了4个位次,但仍为最薄弱环节;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获取能力、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综合能力等三个方面,与全国领先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从细分指标分析,这几个方面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7,(8):73-79
技术创新评价是新产品开发方案优选的基础。本文构建了多维技术创新地图与可拓集合的方案评价模型,挖掘技术创新维度及创新法则,并采用博弈论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实现对新产品开发方案技术创新、客户满意度及市场价值的综合考量。然后,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创新维度挖掘中,顾客主要关注其功能性及经济性,而获得持续性市场的产品则需要满足其绿色性需求,同时兼顾企业自身创新资源状况进行技术创新。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应在企业创新能力评估基础上,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兼顾低碳性、环保性等社会需求,充分挖掘新产品的创新维度,并注重创新要素组合的技术可行性,进而保证新产品开发方案设计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条件、创新环境、产业组织形态等不同,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程度、特征与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别。两大经济圈应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特别是应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准,大力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对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提升其区域竞争力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环渤海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技术创新日益聚焦于大中城市,创新是城市的灵魂,并引导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作为创新的"神经中枢",只有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相应的创新才会产生.二者的关系在于城市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对创新起塑造作用,而创新则通过物质与能量的输出,对城市具有反作用.城市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以时空为参照系、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基于上述理论,运用相关分析、熵权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状况作了综合评价,并在综合和分组两个层面对二者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市创新能力是由城市的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投入六方面要素所构成;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由六大要素、25个指标构成的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各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3,(6):21-25
低碳背景下,物流产业集群服务的创新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低碳视角下,从低碳技术创新、低碳知识水平创新、低碳创新支撑机制与低碳创新政策四个维度构建物流产业集群服务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AMOS 17.0,对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强度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低碳技术创新、低碳创新政策、低碳知识水平创新、低碳创新支撑机制与物流产业集群服务低碳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低碳技术创新对低碳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低碳创新支撑机制、低碳知识水平创新、低碳创新政策,而且低碳创新政策、低碳知识水平创新、低碳创新支撑机制对低碳技术创新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提出物流产业集群服务低碳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是增强区域经济活力、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出口和提高就业等方面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目的就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问题具有理论和应用层面的价值,文章从认知视角出发,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进而对山东省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获取的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挖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的关键因素,提纯出评价指标体系,并籍此对山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总结现状,发现问题,为企业构建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张志盈 《价值工程》2014,(22):171-173
因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作为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站在建筑企业角度对其创新性的指标进行分析,并将网络层次分析法引入,分析对建筑技术创新性指标的关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探讨网络层次分析法在建筑技术创新性指标体系分析中应用的同时为建筑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唐利利  张政 《价值工程》2010,29(5):71-72
变革是适应环境变化要必须做出的调整。从产权、资产、科学设置股权结构等方面,给人才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用人制度,才能有效提高和增强改制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科研机构的竞争是科技人员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其核心是技术创新的竞争。建立一套客观、公正、量化和长效的创新能力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是提升科研机构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朱婷  余景亮 《价值工程》2021,40(16):87-89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江苏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为基础,通过对各级评价指标排名的变化,分析和总结2020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同时与广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江苏区域创新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对进一步提高江苏区域创新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周霞 《价值工程》2014,(10):15-17
以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从技术创新行为、技术创新效益、技术创新支撑三个维度定义模型各个因素变量和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包括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在内的一级评价指标,以及一些二级和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012年我国24个省份的内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高技术产业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呈阶梯状分布,东中西依次递减;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东中西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内部出现交错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西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之一,遵循"科技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加强其"服务立区""金融强区"的核心功能。笔者通过对北京市西城区创新发展纵向比较的实证分析,提出了推进西城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具体建议。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1.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多因素决策方法。由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存在,所以采用模糊数学建立综合评价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刘莉 《现代企业》2012,(2):39-40
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有很多,由于同时使用多个指标,经常会发生不同指标之间相互矛盾从而影响对评价对象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对比的情况,为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必须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而且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黄河经济带沿线省份为例,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黄河经济带的区域创新能力水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扩展的知识生产函数,使用200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标准化对我国技术创新的贡献。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区域层面,标准化投入对技术创新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全国层面的作用高于区域层面,目其作用在区域创新能力高的地区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将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以R&D人力投入和经费投入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不同地区固定影响存在很大差异性;高校R&D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提高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