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充满了隐喻,因而它被称为"隐喻性语言"。一个隐喻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图标层面解释,从最抽象的认知方面到最具体的感官认知,将时空的维度组织成"认知域"。本文从认知的新视点出发,用概念合成理论来解读狄金森和弗罗斯特诗歌的诗性隐喻,以期更好地欣赏其诗歌。 相似文献
2.
汤晓云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3(1):80-82
概念隐喻理论隶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即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所熟知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经历和对待抽象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教师在教授英语词汇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概念隐喻来联想、推理,从而更好地习得词汇。对于由语言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隐喻意义的差异,还应注重加强对目的语的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探讨了机械专业英语阅读中的隐语意义,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翻译本专业的英文资料,为机械专业英语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向广告受众传递最大量的有效信息,并且增强广告自身的感染力,广告策划者往往在其广告中大量使用隐喻。广告隐喻是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现象。英语广告中隐喻现象可大致分为文本隐喻和图片隐喻两种。运用关联理论分析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理解过程,以期进一步增强广告自身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的心理空间映射理论来分析、解释汽车专业英语中遇到的英语词汇的多义性,为正确理解专业英语词汇的隐喻意义提供新的视角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概念隐喻理论的简要介绍,说明了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的意义和指导作用;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中的词汇、语法及篇章和文化理解都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概念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本文以时间隐喻为素材,通过对其分析,探讨三种主要隐喻类别:本体隐喻、结构性隐喻和方位隐喻的认知机制,并研究了其概念隐喻的连贯性,发现尽管时间隐喻的源域看似毫无关联,但它们都可以由时间是一个运动物体这一总隐喻的蕴含所解释。 相似文献
8.
汤洁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7(1):84-88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把有关职业的隐喻性描述归纳为四种主要的概念隐喻类型:生命体隐喻、旅途隐喻、竞赛隐喻和匹配隐喻。进一步分析职业概念隐喻的生成机制,发现:除了单个概念隐喻内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系统性的映射,还可以归纳出各个隐喻的类别特征即突显属性的映射,这些突显属性通过相似性直接映射到目标域——职业这一义域中,使作为整体概念的职业的特征更加完整。职业概念隐喻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词汇习得中的难点,多义词,介词,和习语等方面的习得入手,把概念隐喻理论导入词汇习得,以期对词汇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杜佳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4):79-83
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词汇是语言习得的基础,词汇教学是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对二语词汇习得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外语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二语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汤洁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2(4):52-54
通过对growth的案例分析来阐释growth词语搭配中系统性的概念隐喻行为以及这些概念隐喻的构筑过程,从而进一步揭示经济英语中的隐喻性思维,这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经济本质的认识和对经济语篇的理解,而且对于第二语言教学也具有很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薇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6(4):74-78
隐喻思维的娴熟运用,是《围城》最吸引人的表现手法之一。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角度对《围城》中的概念隐喻、认知转喻、通感隐喻进行解读,可以为理解该部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研究发现,隐喻思维展示和强化了文学作品艺术思维方式的诗性本色,使文学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同时诗性语言也促进了隐喻思维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传统意义中作为修辞格的隐喻,概念隐喻是人们借熟知、具体的概念理解陌生、抽象概念的一种认知方式。隐喻在语言中无处不在,也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手段。阅读是读者积极构建意义的过程;商务英语阅读较之普通英语阅读有着更多的抽象和较为陌生的概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概念隐喻的研究来改进商务英语阅读的效率和效果,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里的通用认知模式来更有效地对文本进行积极理解和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14.
当今广告已成为拉动商品销售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为了特定的需要,通过媒体并消耗一定的费用,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在成功有效的广告中,广告创意者利用一种策略——隐喻性表达,把广告需传达的信息概念有效地传递给广告受众者。现依据隐喻的理论本质,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隐喻性表达,来揭示隐喻在广告语中所起到的效应,证明广告语中的隐喻性表达是展示人类隐喻性思维的最佳例证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社会和语言的共变历来是社会语言学研究所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隐喻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隐喻式思维影响下术语缩略语及网络语言的特点,并据此得出结论:当代社会变化和语言变化共同趋向于“加速”。 相似文献
17.
隐喻概念是构建跨越隐喻鸿沟的桥梁,隐喻的跨学科、跨文化研究更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重视隐喻和隐喻意识对于外语学习者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应用语言学角度,来探析概念隐喻中的跨文化变体,以为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输入已知的隐喻概念,提高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概念隐喻首先是由Lakoff提出的,是一种认知手段,也是潜意识下进行的.隐喻问题解决的是思维问题而不是语言问题.政客演说时用到隐喻的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性和攻击性,用来说服听众跟随政党的政策、 态度和价值观.本文对卡梅伦在2015年连任后发表的演说为例,从其演说中找出以国家为主体的隐喻概念并展开分析.运用架构的方法和语料库工具剖析卡梅伦在其演说中隐含的动机.其深层架构和演说中用到的概念隐喻是息息相关的,这也就决定了公众对其演说中政策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9.
英汉常用近距知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常用近距知觉动词的词义演变中反映出来的概念隐喻。英语和汉语在近距离知觉域的概念隐喻基本一致,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子隐喻上。这反映出这两种语言民族在以近距离知觉体验为基础的对世界的概念化方式上既有比较多的共性,也有各自的语言文化特点。英语和汉语常用近距知觉动词的词义演变主要是从知觉域(属身域)向心域和外部物质世界域隐喻投射;向社会关系域的隐喻投射甚少,与远距离知觉域形成一个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