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9,(23):294-297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可知,由于制度不完善、基础数据不规范等原因,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呈现从局部到整体,纳入行业单一等特点。以湖北碳交易试点市场为典型案例,发现其在配额分配、交易注册等方面对我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根据碳交易数据,对比分析中国7大试点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发现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和各国实践的调研和分析,可以从法律基础、基本框架设计、相关机构安排和调控政策4个方面分析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的9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法律基础,体系的排放总量目标,配额的初始分配,排放量监测、报告与核查,遵约机制,登记注册系统,价格机制,评价机制,碳金融。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构建应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应整合连接7个试点的区域碳交易运行机制,对它们做统一规范,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第二阶段是对第一阶段出现的问题的修正,也是对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发展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碳交易MRV体系构成要素分析及天津市建设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RV(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是碳交易市场的基石,能够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数据基础、政策支撑、公信力保障、碳管理、监管等作用。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MRV体系,对我国碳交易试点建设及全国碳市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系统分析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MRV体系的构架组成、实施流程及经验做法等,总结出成熟碳市场中MRV体系的基本要素及主要内容。以天津市作为案例,重点介绍天津市在碳交易试点运行期间的MRV体系构成和分行业核算方法学的组成。通过总结对比,结合目前天津市的实际操作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企业监测能力建设、质量控制、第三方机构监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推动经济向低碳转型过程中,碳交易市场是一种有效的工具.通过市场机制和制度创新,发现自然资本的价值,使自然资本由经济增长的外生因素转化为内生因素.本文在对世界主要碳交易制度体系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碳交易机制运行的条件及中国建立碳交易体系的障碍和问题.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能力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打破碳市场分割,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5.
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及战略转型,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工具激励企业、公众等各类行为体的参与。其中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是重要且具基础意义的选择。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我国应兼顾发展和减排两个基本目标,以低碳试点工作为基础,在实践中探索碳排放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交易市场或碳市场)机制,逐步建立统一、透明、有确定性、有活力的碳交易市场,并尝试建立国内版的CDM运行机制,通过碳交易机制推动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和技术转移,培育和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薛雨梦 《西部财会》2023,(12):45-48
碳交易价格作为碳交易市场的基础产品和重要经济指标,对于引导我国绿色金融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梳理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碳排放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借助Elman神经网络模型对碳交易价格进行预测,对完善碳交易市场、平稳碳交易价格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量供给国,碳交易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我国的碳交易还处于刚刚兴起阶段,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介绍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碳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2011年我国碳交易试点工作的开展,电力行业首先成为碳交易市场重要试点对象.本文结合碳交易信息披露的制度背景,以较早开展试点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2014—2017年的碳信息披露情况,并进一步对电力行业试点上市公司存在的碳信息披露比例、披露方式、披露内容及披露时间等问题进行剖析.基于此,本文从加强碳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研究、规范碳信息披露制度、健全碳信息披露监督机制、提高企业自愿披露碳信息意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制度的建设,推进我国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和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外碳金融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上有关碳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金融概念、碳金融发展路径选择、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碳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及碳市场风险管理和政策安排等方面。这些理论成果对我们更好地认识碳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可以从建立功能完善的碳交易所、规范发展碳交易市场、拓展碳项目融资方式、多方位提高人们参与碳金融的积极性等方面尝试构建中国碳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当前我国参与世界碳交易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现存问题及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碳交易体系的意见,探讨了建立过程中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1.
浅议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推行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根山 《民营科技》2009,(2):140-140,74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对建筑业及相关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系统地分析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在建立、推行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工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拓展业务渠道、加强与国际银行的合作、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和碳交易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作为此轮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代表性成果,首次建立了国际统一的流动性监管标准和实施时间要求。2013年6月,我国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恐慌,这表明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不足和亟需建立合理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迫切性。本文阐述了大众资产自主管理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讨了国际和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新规的要求,并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加快培育市场体系,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沈阳市的市场体系作为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与发展状况如何,以及如何加快培育具有沈阳特色的市场体系,则直接影响沈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事件     
《中小企业科技》2009,(12):15-15
我国明年将启动碳交易国内市场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高正琦目前透露:“我国明年年内将启动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届时,这个新生的碳交易国内市场将采用以企业自愿减排参与的形式(即VER)。  相似文献   

16.
事件     
我国明年将启动碳交易国内市场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高正琦目前透露:“我国明年年内将启动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届时,这个新生的碳交易国内市场将采用以企业自愿减排参与的形式(即VER)。  相似文献   

17.
CDM机制下电力行业碳交易的可行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电力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参与碳交易市场也是电力行业必然选择。本文基于对现今碳交易市场和CDM机制的分析来展现电力行业进行碳交易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并阐述了贸易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一是改善能源结构;二是加强培养专业人才;三是完善法律制度。文章总体具有一定的建设性。  相似文献   

18.
世界产业已经进入了低碳时代,碳交易的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降低碳排放已经刻不容缓,而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本文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内容着手,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启示,以期为我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价格很少变动的生产要素现在逐渐市场化,大部分商品市场已经实行市场价格体制,并且国际国内市场已经全面融通,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动能无时滞地传导到国内市场上.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容忍的水平,积极利用风险带来的机遇,为企业不断创造价值,是目前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课题和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任道纹 《物流科技》2001,24(1):25-28
从市场功能运行规律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供求结构性矛盾,提出了充分运用市场功能运行规律,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公正平等的竞争秩序,优化市场组合布局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