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建宏 《企业导报》2009,(11):58-61
从个体社会化的三个层面——家庭、学校和社会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尝试从社会工作的视角介入到该研究中去,以使父母、政府、学校、社区能够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化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不断的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问题开始凸现,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而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工作方法等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问题,协助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村落研究,以微观的案例研究视角,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研究贫困地区留守妇女的心理压力问题,发现了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存在严重的生活压力、子女教育压力、孤独感和低安全感,以及由婚姻压力产生的无娘仔等问题。本研究在市场经济的驱动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背景下,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限制的根本着眼,建议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上,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主张通过建立留守妇女生产和生活互助小组等社会支持的方式,促进留守妇女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魏昶  汪瑜 《价值工程》2015,(6):297-298
目的:分析留守儿童自尊、社会支持和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学业成绩量表对275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自尊和社会支持得分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留守儿童自尊、社会支持和学业成绩均显著正相关。结论:自尊和社会支持是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促进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以我市留守儿童作为调查主体,深入查找此现象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其因,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力流向了城市,受制于现实条件,他们只得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父母或亲戚,从而产生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包括性格上的缺陷、心理上的障碍、认知行为上的偏差、人际交往上的偏移等。本文试图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即通过农村专业社工人才队伍的组建,通过从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沟通、依托中心学校强化教育监护体系建设、动员农村社区现有的正式与非正式组织社会支持资源探索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帮助留守儿童走出情感空白地带,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性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生活、家庭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凸显出一些问题,已直接影响到众多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本文以桑植县韩家坪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该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有针对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不断解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或由爷爷奶奶照顾,或由亲戚照顾,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乏,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文章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就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型,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急剧增加形成的举家迁移的流动趋势.越来越多的儿童随着父母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这些流动儿童群体在社会融入过程中受到户籍制度、文化隔离、家庭教育欠缺等因素的制约.本研究从政府、学校、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组织等多元社会主体提供的社会支持角度出发,探究如何促进流动儿童在教育和心理层面更好的实现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民进城务工数量的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与日俱增。由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职责的缺位和代管监护的不规范,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着重从监护问题入手,合理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制,从而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表明我国的脱贫工作朝着需求导向,动态评估,分类扶贫,精准到户的方向发展,这与社会工作的助人理念不谋而合.而留守儿童是精准扶贫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一群体有其群体特殊性,他们面临家庭贫困与社会功能弱化等多重问题.通过精准扶贫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能有效的打破贫困与留守的因果链,提升留守儿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民外出务工或经商的伴随物.数以千万的农民离开了农村的土地,进入城市寻求生存,并将子女留在家乡,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造就了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长期阻隔,使得大量的问题伴随着留守儿童的成长而产生.在对西部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和表现形式的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期对解决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团体。贵州省整体城市化水平相对中等,通过初步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留守儿童数量竟高于非留守儿童,一定程度上,留守儿童问题已逐步凸显。本次调查中,对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农村留守儿童及监护人、非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留守儿童目前情况,以及监护人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多方面影响。通过调查体现出,第一、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的亲属与被监护人存在交流障碍;其二、父母外出无法陪护,对留守儿童的心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再次,由于较早独立生活,留守儿童具备较为成熟的思想和独立性,对父母更为体谅,学习成绩较优异。根据调研结果,从政策制定、教育体系、家庭管护、法律保护四个方面为解决贵州省留守儿童相关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可能遇到一些障碍:留守家庭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系统性、指导性不高,同辈群体中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盲目性加大,都对留守儿童顺利、有效地进行社会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南京市W为例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访谈了解流动儿童在身份认同、学校适应性、 社区融入、 社会支持及家庭未来规划等社会融入方面的情况,分析出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困境主要应归因于社会政策、 社会环境和代际传承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社会政策、 社会工作介入、 学校和社区层面对改善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度提出了对策建议.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对于改善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显著效果和重要启示,并为流动儿童问题研究搭建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26):6-8
以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作为调研对象,结合实际调研,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分析留守儿童身边的事故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证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存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政府政策和公共安全设施等因素影响。最后,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父母离开家乡进入城市打工人数的增多,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也在不断增多。据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该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成长和所受的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和亲人到城市打工,由于诸多原因,他们的未成年的孩子绝大部分被留在了家里,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与其他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大量农民开始进城务工,继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其所出现的品德问题也引起各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品德主要有自私、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倾向,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农村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以及家庭德育的缺失,所以必须充分调动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多方的作用才能是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处于社会转型期,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的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就农村幼儿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