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落后于其消亡速度,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山西剪纸为例,探讨民间美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过程中标准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施策略。文章将对山西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固化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的有效手段,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刘书羽 《管理学家》2020,(2):153-15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伊斯坦布尔宣言》中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在大数据的时代环境下,我国数字化信息不断发展,但社会各界还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珍贵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工作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文章将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川剧系为例,论述川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川剧文献资源数字化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属性、相对封闭的传承生境以及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其具有通俗性、多样性、娱乐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在海洋经济时代,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应遵循活态化保护思路,即生动形象的传承形态、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极具视野的传承领域、文化特定的传承土壤、与时俱进的传承变迁。  相似文献   

4.
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 《价值工程》2014,(36):295-296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对于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更加优越的社会环境,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民间舞蹈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也形成了全新的文化解读。然而,当前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和不全面的问题也是值得去研究和关注的。时代发展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既是一种民族性格和民族信仰的体现,同时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审美体现的重要方面,民间舞蹈是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生活体验和思想精髓的有效概括,这对于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价值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需要从历史发展眼光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同时也应辩证地看待民间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发展与传承问题。本文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方面探究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是源自特定社区并以传统为根基的集体创作,包括所有形式的传统的和民间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民间受到了百姓的重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逐渐生疏,如何通过教育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民族性、动态传承性、活态性、群体性等特征,知识产权部门法对其保护的具体模式有:专利权保护模式、著作权保护模式、商标权保护模式、商业秘密保护模式。我国现行法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权利主体、权利性质和独创性难以确定的缺陷。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建议如下:建...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益关注,我国非遗数字化传承已经进入虚拟交互的新时代。文章尝试将虚拟仿真实验具备的沉浸式体验、交互性学习的优势与香云纱非遗的地域性、活态性进行数字化融合,使香云纱的活生态传承与传播在虚拟仿真实验的赋能下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助推香云纱非遗数字化传承的进程,为纺织类非遗数字化传承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日渐觉醒,全国各地争相建立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客观分析了博物馆建设的积极意义的同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特征,提出了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和阶梯,但决不是其最终归宿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豫剧在中国是一个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且影响深远的保存较好的戏曲剧种之一.走非物质文化遗产路是豫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的是世代相传的创作和传承方式,而处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豫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王家申 《西部财会》2014,(10):43-46
珠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珠算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大中专院校应借助财政、教育、人社保障部门,普及珠算教学和培养师资,发挥珠算课程在育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精髓的灵魂所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同时,作为一项具有浓厚底蕴的文化传承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习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习为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之处展开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日本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较为先进的保护模式,吸收借鉴其有益做法可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作为民族历史的一项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民族精神和民族理念的传播不可或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是尤其特殊的表现和存在形式,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传播载体,高校美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唐山皮影戏在演出市场中被边缘化,出现观众断代、市场萎缩,商业演出市场不足以支撑该艺术形式的生存,尽管国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但唐山皮影戏仍然面临着传承的困境。本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理论,从传承观念、传承方式、传承技艺、传承题材及旅游演艺几个方面探索唐山皮影戏传承与创新的具体维度。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6,(12):24-26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旅游形式。文章主要采集2006年到2015年的数据,运用UCINET软件分析近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重点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多角度研究上。基于此,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与传承、开发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具有独特的资源价值,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财富和文化实力。河北通过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文化大省建设,构建"和谐河北",促进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河北省地大物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目前已覆盖了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文学、民间手工技艺等10个主要类别。随着经济和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变化,河北省的非  相似文献   

17.
正非物质文化集古代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于一身,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增强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传承人传承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对传承工作的相关态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良好与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恩宁路骑楼街区是广州粤剧南拳等民间文化艺术的发祥地.为抢救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脉,打造粤剧名伶故居展览一条街、民间文化艺术乐园一条街、民间艺术旅游商品一条街、西关民居民俗风情一条街,实现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化,则是恩宁路骑楼历史街区极有创意的保护规划方略.  相似文献   

19.
郝晓蔚  张伟  杨希  赵卫利 《价值工程》2014,(30):266-26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高校有序展开。本文就高校开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背景及其具体实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具有历史悠久性、形态多样性的资源,对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而旅游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体验的载体,激发文化生命力,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转化与发展的平台。文章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旅游企业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的困境,提出了严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底线,优化原生文化生态;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开发创意项目;拓宽媒体传播途径,塑造文化品牌;联合利益相关主体,重视人才培养;打破产业融合壁垒,拓展多样形式的优化路径,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