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辽宁省千万农民迎来了三年一次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广大村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民主精神,投人到这场选举中c期间,围绕民主选举掀起的波涛和巨浪,时刻牵动着选民的心,也备受外界关注。在喧嚣渐趋平息、选举宣告结束之际,记者试图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从几个侧面将这届选举的真实面貌展现给读者。1998年.③不平簿的选举年此次选举引发的村民上访,其数量之大史无前例。各市、县、区的上访数且不计,仅到省里直接上访的就有150多起。其中人数最多的一起达50多人,轮流上访好几天,来信、电话上访的也有近百起。其数量相当于前五届…  相似文献   

2.
以多下访促少上访一般地说,农民群众上访是很不情愿的,舍家弃业,长途跋涉,劳民伤财。然而,为什么有些地方农民上访率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个别干部高高在上,不愿深入农村,不愿深入群众,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漠然置之所致。换句话说,就是干部少下访造成了群众多上访。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转变干部作风,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只要干部多下访,群众就会少上访。干部多下访,可以面对面地向群众宣传政策,有利于避免群众因对政策不理解造成的种种误解;可以真实地了解民情民意,摸准群众的脉搏,及时发现和化解…  相似文献   

3.
中央近年实行了最严厉的土地保护政策,向一些地方政府的违法征地、卖地冲动频亮红灯。在日益激烈的征地矛盾中,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群众在屡屡上访无果的情况下,开始由松散上访走向联合,通过推举“护地代表”,成立“护地队”、“农民维权联谊会”等组织形式维护自身权益,在民间打响土地保卫战。“护地组织”的出现说明,因税费改革后逐渐缓解或处于隐性的干群矛盾正被征地问题再次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呼吁,尽快改革完善征地制度,以刚性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增加农村社会的和谐因素。地方违法征地,“护地组织”维权记者最…  相似文献   

4.
李大庄乡推行“村务四公开”河南省西华县李大庄乡党委、乡政府在全乡推行了政务“四公开“,收效显著。1995年前11个月,农民上访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1.5%。“四公开“即:在宅基地管理上,做到申请户情况、群众讨论情况、村民代表议事和支、村委讨论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是湖北省西部磷矿生产大镇,是鄂西高山明珠乡镇,全镇有磷矿企业63家,38个村中27个村开办了磷矿企业。年采掘销售磷矿石270万吨工业产值2.7亿元。企业生产经营红红火火,炮声隆隆企业财源滚滚而来。然而过去矿山硝烟迷雾下遮掩了村办企业财务混乱、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失去山林田地的农民从“金土”“银山”中得不到补偿,群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在1997年到2001年上访案件中60%的信件,是反映村办企业财务问题的。镇党委镇政府为了从源头上彻底解决群众上访问题,从2001年开始创造性地提…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民越级上访的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在基层本可以解决的问题,却被敷衍推诿,久拖不决,逼得群众越级上访。二是农民对乡村干部不信任,认为地方上“官官相护”,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三是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省华蓥山区,熊义福是个家喻户晓、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1955年7月,熊义福生于华蓥市华龙乡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了一年小学,便跟着父辈上山挑煤炭。沉重的担子,陡峭曲折的山路,伴他度过了童年时光。12岁那年,他到云南、贵州、山西等地,下井采煤,一干就是30多年。2000年春天,他告别煤海生涯,回家种田,日子过得清贫又充实。2002年夏天他因故开始上访,曾4次上北京、3次到省里、数十次找华蓥、广安两级市委、政府,并由此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专业户”。2004年12月,村委会换届选举,他被村民们直选为村主任,从此他不但不上访了,而…  相似文献   

8.
当前,不少地方农民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呈上升势头,并表现出重复性、群体性、对抗性和仿效性等一些新的特点.这类无序上访既耗费了上访者的精力和财力,也扰乱了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要从根本上规范农村信访秩序,必须以情为先、以理为据、以法为本,三策并举.  相似文献   

9.
相信法律     
编辑部经常收到一些农民读者来信,或接听到一些农民读者打来的电话,或接待一些千里迢迢来北京上访找说法的农民朋友。农民朋友反映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村干部决策村务大事不民主,搞暗箱操作,许多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事项,几个村干部一碰头就拿了主意,定了盘子,签了合同。村民们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失,但他们又不知道去哪里评个理,寻个公道,万般无奈之下纷纷走上了漫漫上访路。尽管上访也是人民群众反映呼声、寻求援助的合法途径,但这毕竟是一种成本高昂的活动,往往要花费数目不菲的路费和食宿费——那可都是一颗汗珠摔八瓣辛…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东海县石榴镇蛤庄村,过去是个出了名的“乱村”、“不稳定村”,由于村民常年上访告状,因而被人们又称为“上访村”。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下大气力强化普法宣传,整治村风民风,千方百汁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昔日远近闻名的“落后村”、“上访村”,变成今日令人刮目相看的先进村、文明村。  相似文献   

11.
上访老户的存在,极大影响了矿区的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分析上访老户的形成原因,认真研究工作措施,从切实做好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稳控到位、督查督办到位、宣传到位等"五个到位"来努力解决上访老户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民集体上访的特点及预防对策乔瑞宝近年来,农民集体上访案件日渐增多,已经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积极分析研究农民集体上访的特点,探索预防的对策,这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河南省荣阳市检察机关接待群众的上访和检举控告材...  相似文献   

13.
黄雄杰 《乡镇论坛》2010,(28):10-11
<正>一些村因村务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引发村级矛盾,造成农民上访,影响干群关系。为此,福建省顺昌县委先后在17个村开展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试点,从试点情况来看,实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不仅在民主监督,而且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有实质内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平度中张火门'镇师又讨,具有帕5广,1626人,曾经是一"闻名前内外的"上访专*村"。近几年来,该村村上访、甚至越级上访的事件不断发生,村里一度出现厂"散*拉继'的局面,村镇统筹交不齐,义务工摊不F一老百姓人心惶惶,心中没底;经济发展各自为战.前途暗淡。村两委工作曾一度陷入瘫痪状态,严重阻碍了全村经济的发展。村民人均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仲戈村一度走进厂"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为了稳定"上访村",1996年冬,镇党委派出了一名得力的镇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在币驻村工作组的密切配合下,对全村的基本情况、突出矛…  相似文献   

15.
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不断披露一些地方因村委会选举引发农民群众集体上访的事件,有的聚集在县、市政府门口,有的长途跋涉到省城甚至到北京上访。笔者因工作关系接待了不少为选举而上访的农民,同他们交谈,分析他们带来的材料,了解实际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为了一个案例,多次给地方的有关同志打电话,派人下去调查,发函督促落实,实在没有办法时只好把地方的负责同志请到北京,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一个案例下来,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年半载,农民等得心焦,我们也干着急。有时浑身解数使尽了也不见得奏效。农民群众缘何一而再…  相似文献   

16.
从“是非之地”到祥和之地湖南省临湘市横铺乡过去素有“是非之地”之称,如今这里的刑事案件越来越少,民间纠纷越来越少,群众上访越来越少,各类事故越来越少。全乡13个村中,有7个村出现“四无”(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民间纠纷、无群众上访)。社会稳定为经...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位处武夷山北麓的福建省光泽县司前乡进行了第九届村委会换幅选举。在这次选举中,司前乡一改往年选举问题多、矛盾多、纠纷多之颓势,出现村委会选举以来“零上访”的新气象。“零上访”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当地在选举工作的几个重要方面下到了功夫。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引发的农村集体上访案件不断发生.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区域性的集体上访现象,集体上访案件的发生,极易激化社会矛盾,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许多农民群众到处奔走呼号.他们到底有哪些冤屈要申,有哪些问题要求有关部r]去解决?一、政策难兑现,农民负担重。近年来,关于农民负担,中央文件没少发,三令五申也多次.b什么农民还是感到负担越来越重一一位上访代表说,我们非常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但干部的做法跟党中央讲的不一样.所以我们才上访_目前农民负担重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干部急功近利,政出多门.向农民乱伸手。…  相似文献   

19.
取消了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后,乡村路面的维修,田间沟渠的维护等,只能依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已经成为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一条重要筹资渠道。然而,办好事也得讲究方法,如果不顾及农民的意愿,强行推行所谓的好事,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前不久,某地在搞小流域治理,收取一事一议资金时,就与群众发生冲突,引起群众上访。时常听一些乡镇干部感叹,现在的农村工作难做,农业税征管工作刚彻底取消了,又要收取一事一议资金。确实,农村税费改革后,收取一事一议资金成为农村新的焦点。因筹集、使用一事一议资金造成的群众集体上访…  相似文献   

20.
上访的有无与多往往被视为干群关系如何、干部作风好坏的显示器。然而现实又是复杂多样的,在大多数上访案浸泡了几多群众的委屈与义愤的同时,也有些却隐含着干部的不白与无奈。正如一位乡干部年指出的那样──我是一名乡政府干部,一年到头与农民打交道,也曾经处理过不少农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经常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有关农民上访问题的文章,多将原因归结为乡村干部工作方法不当、加重农民负担等,但我从实际工作中发现.也有些群众信(上)访事件却是由于农民不懂政策而引发,甚至是由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策划煽动故意挑起的。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