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一些地方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规模,纷纷制定一些所谓的“优惠政策”,向企业伸出各式“橄榄枝”,以吸引投资。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优惠条款下,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之下,一方少交了相关税费得了利,必然有另一方补交了这些税费受到了损失。而这些损失,往往由引资地区的地方财政埋单了。本来地方财政应为招商引资最大的受益者,却一时间成了“维护”企业利益的冤大头、一些所谓优惠政策的受害者。如“三零政策”(零地价、零收费、零距离服务)中的“零地价收费”,地方政府无偿向企业提供土地后,要对失地农民按月发放失地补偿金。“零收费”的…  相似文献   

2.
孙国晏 《时代经贸》2006,4(11):29-29,32
财政建设要按照市场的需求,综合运用税收政策、国债、贴息等手段,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积极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政府通过财政手段为人民谋取福利最大化的主要手段。本文立足于财政体制改种的新机制、新思路、新方式,分析了实现经济发展和资产的有效利用的合理手段,以期做大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蛋糕”。  相似文献   

3.
当前,许多地方都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增长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由于方法不当等多种原因,致使招商引资陷入误区,给工作造成被动。如何在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中少走弯路。提高效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或纠纷?笔者认为,招商引资要做到“十忌”。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企业税收调查、土地出让和工商企业注册三方面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所采取的"土地财政→税收补贴→招商引资"的策略性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当地方政府能够获得更高的居住用地出让收入时,会倾向于为辖区内企业提供更大力度的税收补贴,包括应缴税额补贴和税收征缴力度补贴.另一方面,提供税收补贴能够帮助地方政府吸引到更多的企业投资,但其中通过应缴税额补贴吸引到的投资具有更高的后续退出概率,即存在"引得来、留不住"问题.论文的研究发现丰富了对中国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城市经营模式的认知,也有助于解释当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招商容易养商难"的现实困境,对于正在推进的土地财政制度改革和招商引资策略调整具有政策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培勇 《经济》2004,(9):63-63
在实施了改革开放26年之后的今天,农民所面对的来自财政上的非国民待遇现象仍随处可见。一个财政如果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游离局外,无论如何不能算作真正的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6.
"财政自利"与"财政立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自利是政府作为“经济人”的一种必然现象。财政自利不仅可以发生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而且也发生在政府之间。唯有对政府财政活动进行立宪约束,才能从根本上制约政府的过分自利而损害社会或下级政府的行为发生。本文主要从依法建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实现纳税人对政府的有效约束以及依法建立政府间合理分权制衡机制等两个方面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政府财政自利的约束和制衡。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擅自通过财政返还税收这一做法是在收支平衡压力、政绩压力及经济压力的迫使下,并在预算软化、行政权的膨胀及监督权的弱化这三个条件的促使下产生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短期措施和长期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切好商量”的另解是“一切都没准儿”。  相似文献   

9.
邢台市是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业市。对此,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邢台主要是落后在思想观念上,落后在对外开放上,落后在招商引资上。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走开放兴市之路,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主要做法是:1-坚持质量效益原则。一是坚持各产业一起上。不仅工业企业要搞,农业生产、商贸流通、服务行业也要搞;不仅经济战线要搞,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精神文明等各行业也要搞;不仅生产性项目要搞,基础建设诸如交通通信、能源利用、公用设施、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新区开发…  相似文献   

10.
程岚 《当代财经》2004,(8):55-58
“三农”问题,是关乎我国九亿农民的生存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大事。从财政角度看,“三农”问题的解决受到城乡二元化税制、地方财政体制两大制度制约。  相似文献   

11.
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叫停了河南省沁阳市“超国民待遇”招商引资的做法,50多张“荣誉市民”证被责令收回,一些投资商享受的交通违规不受处罚、娱乐场所消费不能查的“特权”也宣告作废。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不惜违法越权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甲地减免税收,乙地就搞“明征暗返”;甲地默许土地“以租代征”,乙地就索性实行“零地价”白送。现在,一些地方又开始由政府给投资商发“特别通行征”,对投资商车辆“免收过路费”;有的发放“企业绿卡”,执法部门不得随意检查;有的地方甚至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成“护身符”送给投资…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精要列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商引资的新定位与整合功能西部大开发中招商引资的新定位 对 于西部广大地区而言,现已启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与招商引资,具有新的定位意义: 其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运作,对西部地区而言,具有“第二次改革开放”的全新定位与重大意义。 其二,前20年,“第一次改革开放”时,部分西部人到东部特区开眼界、学本领,变观念,是一批寻梦、追梦、圆梦的人。 其三,如今在西部大开发中,通过招商引资,西部人则要将国内外的客商请进来,留得住,开好“花”,结硕“果”,将涌现一批批与客商齐飞共舞的人。 招商引资对西部经济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开放开发是兴县之本,立县之策,强县之举,招商引资是开放开发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招商引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开放格局的变化,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消费市场拉动不足,经济发展速度趋缓的情况下,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改进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把准招商引资脉搏,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1998年以来,我们闯字当头,活字为先,实字落脚,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  相似文献   

14.
浅谈山西招商引资如何才能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文堂 《经济师》2006,(11):274-275
文章以大量的数据对山西招商引资的成绩和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对进一步搞好招商引资,促进山西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宜都近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招商引资是促进宜都县域经济大发展、大提速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七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这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宜都要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先进县市行列,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就必须始终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手段,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全过程、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复式预算"呼唤"复式财政"--"复式财政"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近年来财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出现了单一"公共财政"模式走向与"复式预算"体系改革趋势的明显背离.在复式预算的背后,不可能是单一的公共财政,而必然存在着复式财政."双元财政论"对"复式财政"的探索作出了历史贡献,但也日益暴露出其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复式财政"模式的现实选择只能是"公共财政"、"国有资产财政"、"功能财政"三位一体并且分道运行的国家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检验在目前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文章首先给出各省份的公共产品—税收负担组合,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份额,指出当前的财政竞争已转变为税收优惠基础上的改善公共支出的竞争。接着通过建立各省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份额与各项公共支出关系的计量模型,检验实行分税制以来,招商引资竞争是否导致地方公共支出结构扭曲,分权化改革导致的财政竞争是否有助于改善居民福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目的及原则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探讨在时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时,税收返还制度的存废问题.结果表明:继续保留财政税收返还制度与我国的国情相符,通过对其税收返还科目设置及返还金额计算方法的改进与完善,继续保留财政税收返还制度,不但有助于促进我国财政分配的纵向与横向均衡,而且有助于充分发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招商引资是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投资的关键力量,所以很多国家和地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仍然突出,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之下,必须要创新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土地财政:成因·危害·纾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我国省以下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资源相关收益来履行地方事权,并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带有贬义的称呼——"土地财政"。在现有文献中,通常把土地财政的兴起归咎于分税制改革。大量研究表明,分税制改革并非土地财政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土地财政的根源,既是基层政府纾解财政困难的无奈之举,更是财政分权制度下的地方官员竞赛政治晋升的理性选择。土地财政危害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寅吃卯粮,不可持续;竭泽而渔,祸患无穷;肆意征地,严重伤农;土地财政膨胀,催生"城市化陷阱"。纾解中国现阶段的土地财政困境,必须从解决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观入手,摒弃以GDP论英雄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树立新的以人为本的政绩观;但留方寸地,付与子孙耕;设立土地收益基金,为未来留一份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