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曦 《发展研究》2006,(2):29-31
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新的形势,对发展战略作了适时调整,制订出台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突出了“发展”、突出了“对台”、突出了“创新”,强调福建的区域定位,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法律制度,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和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剑风 《发展研究》2006,(10):141-142
在中共武平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武平县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以珠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依托,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辐射,充分拓展中央苏区县的作为空间,全力构筑后发优势,把武平建设成为东融厦漳泉、南接珠三角、西拓大腹地,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迅速崛起的闽粤赣边经济强县。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为全局作出更大贡献。“两个先行区”建设,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一个全新平台,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与合作发展中,鲤城区将继续围绕福建省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市委建设泉州湾滨海城市的战略要求,发挥新优势,实施新举措,构筑新平台,再创新辉煌,努力把鲤城打造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科工贸旅游文化现代名城。  相似文献   

5.
王瑞强 《发展研究》2004,(12):58-60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给鲤城区带来了新的机遇。鲤城区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对接发展战略,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努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中央提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福建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福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福建省委提出了加快建设海峡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本省的各级审计机关,要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围绕发展大局,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在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地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和枢纽,其旅游业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福建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对比,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战略构想,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和枢纽,其旅游业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福建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对比,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的战略构想,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效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设计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水泥业为代表,评价和回顾了福建水泥在全国的定位与发展绩效,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强 《发展研究》2011,(11):36-40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党推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创新。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生态优美之区,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的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生态省建设为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应从积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推进节能减排力度、继续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健全法律政策体系建设、构建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等入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宋挺楷 《发展研究》2011,(10):88-91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福建省乃至国家工作的重点,然而资金不足制约了海峡西岸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建立海峡两岸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设想,阐述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内涵与特征,指出建立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的意义,拟定了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行机制,并提出发展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以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海峡两岸和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峡西岸概念写进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启动、并全面推进,这个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的经济区,已经呈现出巨大的  相似文献   

13.
陈添友 《发展研究》2004,(11):42-43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镇、街经济作为本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过程中应当大有作为。目前,本省许多镇、街基础扎实,实力雄厚。以厦门市思明区梧村街道为例:该街道辖区面积仅6.2平方公里,2001—2003年梧村街道三年累计招商注册资金达10.5亿元。至  相似文献   

14.
在全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格局中,借助这一良好的发展平台,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在更大范围、更高起点上,推动龙海市与其它地区的互动协作、优势互补、共进双赢、加快发展,实现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结合,经济社会的协调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断提升全市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一、必须立足实际,科学定位谋划新发展龙海市要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须站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个层次来找准发展定位,更好地对接融入到全省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龙海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定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两岸交往更加频繁,经贸合作更加深入,海峡经济区建设也引起两岸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支持。“十二五”规划期间,“海西”经济区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两岸合力推动海峡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大的新机遇。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东岸台湾地区应携手奋进,共同推动海峡经济区建设跃上新台阶'为两岸人民增进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范围涉及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南温州金华衢州丽水地区,赣南赣州吉安地区、赣东鹰潭上饶地区、粤东汕头潮州梅州揭阳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本经济区内各旅游地基于竞争与共生关系开展近距离的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大战略抉择,明确了福建省发展目标定位,必将推动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同时也为区域经济提供一个更加开放、更富竞争、更具前景、更有作为的广阔空间和舞台。按照大泉州发展的要求,石狮应当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泉州湾滨海城市的排头兵。要继续大力实施“四市三海”发展战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统揽。以产业建设、城市建设、干  相似文献   

18.
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飞文 《发展研究》2007,(10):10-13
一、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促进区域综合竞争力整体提高 1.规划建设海峡西岸核心区,充分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俞裕兰 《时代经贸》2012,(14):169-169
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化融合现存在缺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管理体削滞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缺少统一的两化融合标准、缺少复合型人才等问题。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化融合的发展进程,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化融合的发展进程应进一步可以采取如下发展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
闽西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维力 《发展研究》2004,(11):39-41
一、闽西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的原因。造就和形成了闽西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主客观有利条件,使闽西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迅速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并发挥自已独特的应有作用,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