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温州商人向来以“精明能干”的形象“红遍大江南北”,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常常成为话题的中心。就在“温州炒房团”的新闻还为人津津乐道之时,“温州炒煤团”的出现,再次把温州人推向舆论的浪尖。  相似文献   

2.
“所谓‘温州炒煤团’,纯粹是媒体强加给我们的‘罪名’,我们决不接受。”“从上世纪80年代起。温州人就在山西投资开发煤矿,从小煤矿起步,现在已经投资中型煤矿;目前温州人在山西的煤矿投资估计累计有80多个亿。温州人在山西只有承包权、经营权和生产权,连销售权都没有,怎么炒?”“有些人以为温州人都赚了大钱,都成了富豪大老板。实际上我们许多人都亏损,都有贷款,承担着很大风险;但一些人妒嫉温州人,仇恨温州人,这股思潮很厉害。”“现在确实有少数温州人已经离开山西到宁夏、内蒙、新疆等地,还有一些人去了澳大利亚、越南、缅甸等国开办煤矿。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人和资本都是流动的。资本的流动规律就是围绕供求规律、价格规律、价值规律等流动,哪里有利润它就往哪里流。”“现在对煤老板的形象妖魔化,把办煤矿的温州人说成蝗虫奸商,有媒体还说一个煤老板一出手就买了20辆悍马车,这都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3.
温州经济最重要的资源是“温州人”,最大的财富是“温州人精神”,温州经济要靠温州人更好地“走出去”,“温州人经济”也离不开温州本地产业支撑,这是一种互补互融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聚焦温州人     
温州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许多温州老板都中初中毕业生,十五、十六岁出门“闯海”,他们似乎是天生的生意人。总是屡屡得手,难道温洲人有什么发财绝窍? 温州人少小出门,足迹遍布祖国大地,在生意场上屡屡得手,不是因为资金雄厚,更非文化知识或智商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州人兼容了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许多优点。依我和温州人交往的经验,可以总结出其在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四大特征:生、猛、海、鲜。生 说起来温州人就是有点“生”。首先是生地方敢去,生人敢打交道,生菜敢吃。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游徙,只要发现能发财的地方,就留下来,没…  相似文献   

5.
在温州.其民间资本已经超过3000亿,在全国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因此民间资本的强大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而对其加强正确的引导和监管也就显得格外举足轻重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白明 《浙江经济》2009,(1):63-63
我对“温州模式”的印象有两点最为深刻,一个印象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温州经济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另一个印象是温州在推动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在没有去过温州以前,对“温州模式”的理解基本如此:到过温州以后,对“温州模式”的理解更是如此,只不过增添了更多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7.
诚信抵万金     
18年前,上海南京路商场贴出“本店无温州鞋”的标语,引发全国范围抵制温州鞋的浪潮,温州鞋成为当时假冒伪劣的典型,温州人自己酿制的苦酒只好自己喝下。不久,温州人在杭州武林广场燃起大火把5000多双假冒伪劣鞋付之一炬,付出几十倍成本的温州人经过十多年模爬滚打,认识到“诚信是商家的立身之本”。如今,温州鞋企业发展到4500多家,年产值200多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市场的20%,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温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同鞋都。温州鞋在市场中“大起大落又大起”的故事,说明了“诚信抵万金”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郭莉  李焱 《首都经济》2006,(6):80-81
很多人还对今年2月底那场声势浩大的“北京—温州企业洽谈会”记忆犹新。继“炒房”、“炒煤”、“炒油”之后,温州商人又被冠之以“炒国企”。这是发生在今年春天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有关专家认为,此举结论有二:一是国企改制深化,终于及于心脏:二是温州资本逐利方向转移,温商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9.
董辅Reng 《发展》2002,(6):4-4
经历了激烈的争论和曲折的过程,“温州模式”终于被全国上下所认同,成为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学习对象,在各地移植和推广。“温州模式”对转变人们的观念,对促进全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温州模式”本身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发展的,是需要继承和提高的,因此,在学习、参考、移植“温州模式”以发展民营经济时,也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温州模式”。第一,“温州模式”说到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发展市场…  相似文献   

10.
温州人创造了众所周知的区域经济奇迹——“温州模式”,率先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温州人创造了“温州模式”,但“温州模式”不仅仅属于温州人。“温州模式”存在争论一直是不争的事实,除了早期的姓“资”姓“社”问题外,现在也有人在争论“温州模  相似文献   

11.
虽然温州人用自己血液中流淌着的顽强经商本能创造了当代中国一个又一个商业经典,但这帮中国的“犹太人”却始终没有停下匆匆的脚步,他们用特有的敏锐的“商感”捕捉着每一个商机,在城市中崛起的一座座高楼面前,他们如今也下起了赌注。  相似文献   

12.
华伟 《上海经济》2006,(12):26-31
今年11月15日,温州市场营销协会通过当地一家房产公司拍得一块政府出让的15650平方米土地,260套会员住房将在那里拔地而起。这是全国个人集资建房的一大突破。 集资建房。温州不是始作俑者。但在“拿地”这个被认为最难突破的环节上,在温州却美梦成真。身份也由集资建房的追随者变成了领跑者。 是什么帮助他们实现了这种转变?他们的做法和所具备的条件也许别人无法复制的,但至少使260个人离“低价住房”的梦想更近了一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在银根紧缩的2011年,我国一些地区民间借贷“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或者说做“老高”比做“老板”赚钱多多了。温州、台州、衢州、宁波、厦门、鄂尔多斯等地民间借贷活跃异常,温州尤甚。所谓“老高”是温州对专门从事民间贷款的人的称呼。  相似文献   

14.
官场潜规则     
浙江温州官员出国“考察团”事件在巨大的舆情诉求下在温州媒体公开回复:温州曾一月制止99批违规公费考察团,涉及1387人,节约资金达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5.
3月28日,温州“金改”两周年.两年前,温州获批全国第一个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时,人们寄望温州“金改”可以诞生温州本地的民营银行,以此解决温州民间企业融资难等困局,进而化解因2011年民间借贷而引发的温州危机。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2007年3-9月有幸到温州挂职.感受到了温州经济就是温州人的经济.温州经济发展走在全国之首主要靠的是温州人的思想解放,敢于拼搏、大胆创业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温州群落     
温州人多地少,因此决定了他们只能向外拓展,不断地去寻找一个个新的生存空间。也因此,温州人可能是中国经商者之中最多的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一个经商群体,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温州人的踪迹。最初,他们是以手工为其主要的谋生手段的,如理发,补鞋,裁缝,再后来,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有的一个企业就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分公司、分销点、办事处,将温州人的商品意识传达给当地,辐射到周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安古城涌现出一批批背井离乡的温州创业者,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有着吃苦耐劳的执著精神,他们有勇于创新、勇于冒险的勇气,成功地在西安市场中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8.
外来劳动力与外资对温州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言炉 《乡镇经济》2009,25(10):76-80
温州,地处东部沿海,2007年,其经济总量居浙江省第3位,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和外资进入。2006年末,温州的外来暂住人口近273万人,是浙江省人口流动最大的城市;2007年,温州新签协议项目金额10.4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18亿美元。为发挥外来劳动力和外资的积极作用,温州政府分别实施了“和馨行动”和“一号工程”。文章分析了外来劳动力和外资的进入对温州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浙江工商》2006,(12):16-16
越来越多的温州民营企业家在关注赢利的同时,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从成立全国首家民企联合扶贫机构——乐清市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到一开电器集团创立全国民企首个专门负责动作慈善工作的“慈善部”;从红蜻蜓集团出资一千万元发起设立“浙江省农村青年发展基金会”,到正泰集团捐资1000万元设立“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据市工商联的不完全统计,四年来,全市工商联系统内的民营企业共设立各类反哺社会专项资金28个,捐资额达8.6亿元。  相似文献   

20.
炒红酒     
<正>一帮温州商人,涌入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私人酒庄,将葡萄酒当作"液体黄金"来买卖。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私人酒庄,正涌入越来越多的中国"淘酒人"。他们不像欧洲大陆的职业藏酒人那样,会先品上一杯刚出酿的新酒,然后在地窖中慢条斯理地寻觅宝藏;他们也不像来自英美的精明投资商,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