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刘燕 《中国拍卖》2009,(4):70-71
本是记者、作家的王振文,在网上则是以耳目一新的硬笔画被网友认识和颇受欢迎的,有的网友还为他开了画展呢!在网上,他叫"西秦硬笔"。近日,记者特地就他首创的硬笔画采访了他。"怎样萌发用硬笔画中国画的?""中国最早在胛骨上刻字的刀子,在石鼓上刻字的錾子都是硬笔。"面对我的提问,王振文侃侃而谈。"自从半坡出土的陶罐上用软笔画的人面后,软笔画中国画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了。面对薄薄的宣纸再没有人用硬笔  相似文献   

2.
现代刻字是一门视觉艺术,是以一种崭新的风貌在现今社会大放异彩。现代刻字虽然只发展了30多年,但它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多种形式,如名头响亮的招牌刻字、古老而又雅致的篆刻、方便快捷的电脑刻字等,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和心灵的深处,与我们的人生融合,但是,由于当今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我国目前对现代刻字的研究少之又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相对比较落后,缺乏深入研究,很多问题也阻碍了刻字艺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现代刻字作品刻的是"汉字",但是,不能局限于只是汉字就行,还要融入版画、篆刻、雕塑以及绘画,展示出超高的艺术水平,因此,积极的将文创产业引入到现代刻字艺术中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刻字艺术也称书刻艺术,因其融合了中国传承千年的书法、篆刻艺术与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而独放异彩。现代刻字艺术以传统书法为本体,融入了篆刻、绘画、版画、设计等诸多艺术思想于一体,创作过程复杂而古今、中西交合,使之在当代较其他传统艺术门类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当孙一兵真实地站到我面前、伸出她纤纤细手时,我有些不相信,这个稚嫩得像中学生的姑娘,竟然是去年北京市的“青年文明号”得主;而且我还听说,北京市几十万个体劳动者中,去年仅有两位荣膺这一称号。她确实太年轻了,今年才25岁。但早在1992年,她的“印拓斋刻字美术部”便在京城东部的十里堡挂牌开张了。一晃,就五六年了。六年前,从刚刚开始热门起来的外事职高毕业的孙一兵,拥有一份令许多人尤其是女孩子们艳羡不已的工作——在一家星级饭店当服务员,“轻松”地拿着令今天的不少人也眼红的高薪。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年轻而秀美的姑…  相似文献   

5.
袁立中 《光彩》2014,(2):64-64
正"举手之劳",语出唐代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王蒙先生对我的"举手之劳"发生在1988年。当年我还是江苏兴化水乡的一名农村青年,虽然对书画艺术孜孜以求,却是筚路蓝缕,其修远兮。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我照例来到离刻字店百米之远的邮电局,翻阅报纸、收取信件。在当时的农村,这是与外界联系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农民日报》刊载的一则消息一下吸引住我的目光:"我国举办‘全国农民书画大赛',本次活动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农村经营报社主办,文化部部长王蒙担任大赛组委会主任,各地文化部门集体送稿。"短短的一则消息,让我怦然心动。心动之余我又很茫然。这不是征稿通知,消息中也没提及征集时间和投稿地址。消息说,以省级文化部门为单位,集体投送稿件,可我身处僻壤,到兴化市区还需要坐6个小时的轮船,说不定一耽搁,这样的机遇就错失了。经过权衡,我决定去兴化市文化馆试一试。那天上午,我  相似文献   

6.
追忆远古,先祖在甲骨上刻字,记录先人们的生活劳动,万事万物,是以形象求神韵.高山大川,江河湖海,皆入字行,人伦心态,均韵字意,以后形成了真草隶篆,流派纷呈,书法被定为国粹,但是"反正书法"是"国宝",这样的定论没有半点夸张.  相似文献   

7.
陈楠 《商务周刊》2008,(24):90-90
这是今年最难开始的文章。2008年我学会用一只录音笔、强大的互联网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找到我想知道的人和事,再用一台得心应手的笔记本电脑把它们变成一篇篇文章。我习惯了通过这样的"望闻问切"讲述别人的故事,现在要写自己的2008年,  相似文献   

8.
有关明码标价规定古已有之,197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地区发现的秦朝刻字竹简,称为"云梦秦简",其中《金布律》第十一条记载:"有买及卖也,各婴其价,小物不能一钱者,勿婴"。婴即系,意即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凡每件值一文钱以上的,都必须在商品上挂上一条标签,注明价格,否则按违律论处。  相似文献   

9.
徐丽 《商》2014,(32):290-290
班主任工作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的灵魂和核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我2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爱是教育最美丽的语言。我用一颗爱子之心,满怀赤诚的关爱,用爱心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用爱心拆除一堵堵阻碍师生关系的墙,用爱心填平师生之间心灵的沟壑。我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爱的雨露均匀地播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对问题生不抛弃,不放弃,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光彩》1999,(7)
江苏省常熟市62岁的个体户,钢模刻字工钱敖保靠独自一人劳动谋生,但他深深同情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儿童。在1+1希望工程中,他通过中国青少年年发展基金会一连帮扶了6个孩子,并为其中两个失去父亲,母亲又改嫁的孩子买了少儿终身保险。他还亲自探访了浙江、安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