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淮河,一条让中原儿女爱恨交织的河流。从建国初期的百万大军治淮大战掀起河南第一次治淮高潮,到如今19项治淮骨干工程河南项目的全部完工第三次治淮高潮的落幕。河南省经济  相似文献   

2.
黄莉新 《江苏水利》2010,(10):4-5,8
今年,是新中国治淮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江苏全省上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治淮建设,治淮事业赢得了丰硕成果,谱写了精彩华章,淮河流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淮河大地:从过去风吹沙飞满天黄,到而今田园似锦稻花香;从十年就有九年荒,到旱涝保收“米粮仓”;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到洪旱无虞、风调雨顺、欣欣向荣;从百姓易患佝偻、黄牙病,到身强体壮奔小康;  相似文献   

3.
蔡敬荀 《治淮》2006,(1):19-2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第14条中,关于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水利建设的要求是“加强大江大河治理,统筹上下游、地表地下水调配、控制地下水开采,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强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这对淮河的治理与管理,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科学的要求,通过学习,很受鼓舞,体会也是多方面的,现仅就防洪减灾方面的体会,谈一些对淮河治理开发的认识。如何理解加强对大江大河的治理,笔者认为就淮河而言,应有两个加强的重点:一是针对当前治淮存在的主要难点;二…  相似文献   

4.
淮河流域作为我国孕灾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从1991年江淮大水以来,虽然小灾不断,但又有5年未出现过流域性的大灾了。老天爷对人们的惩罚和教训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淡薄了,然而作为淮河流域的各级“父母官”和水利部门,水患意识这根“弦”一直绷得很紧,尤其是在1997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  相似文献   

5.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大规模综合治理的河流,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水利部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伴随着治淮需要而成立,其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的淮委工程部及其后的淮委勘测设计院。2003年4月,依照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文件精神,整体转制成为股权多元化国有企业。公司目前拥有10种甲级和2种乙级资质证书,是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及AAA+信用的综合性勘察设计研究单位。  相似文献   

6.
纪冰 《治淮》2006,(11):4-6
安徽人民多年来翘首企盼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终于建成发挥效益了,这是几代治淮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治淮事业的充分体现,标志着淮河干流上中游无控制性枢纽的历史从此结束,标志着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中洪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河流,又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开发的大河。近几次的淮河大水,既检验了治淮建设的成效,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拟下一步逐步实施淮河干流一般堤加固达标工程,行蓄洪区调整工程建设,沿淮及支流洼地治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何华松 《治淮》2005,(7):12-13
1999年,淮委启动了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制度,制定了有关政策和待遇,确定了首批6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本人有幸作为一名水利规划专业的专家入选.  相似文献   

9.
10.
淮河安澜谱华章——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莉新 《治淮》2010,(10):15-17
<正>今年,是新中国治淮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江苏全省上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推进治淮建设,治淮事业赢得了丰硕成果,谱写了精彩华章,淮河流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淮河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淮河近千年演变记录、近百年实测的河床演变资料以及治淮的经验教训,论述黄河夺淮使淮河中下游发生本质性变化,加重了洪涝灾害和治理的难度,治淮不仅要研究淮河自身,还应研究和处理淮河与黄河、洪泽湖、长江和大海的关系。认为保留洪泽湖一定的蓄水功能,实施河湖分开,扩大入海通道,消除洪泽湖作为中游侵蚀基准面的负面效应,利用疏浚和溯源冲刷调整淮河中游河床纵剖面等措施,是提高已有治淮工程防洪标准、减轻洪涝灾害的治本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论述淮河中游干流的治理.认为搞好防洪体系建设是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从全局、全过程来谋求治淮的整体效果.治淮战略要研究关系重大的、全局的、长远的方案和措施.还针对淮河干流防洪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近期蓄泄工程安排、行蓄洪区整治、城镇防洪及河道岸线利用等方面的建议和设想.最后建议抓紧制定长期性的战略规划,明确整治方向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未来情景描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气候过渡带,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洪、涝、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在分析现有防洪减灾策略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了以流域为单元的国土综合整治防洪策略,协调人口和经济发展与流域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蓄滞洪区功能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以及新的管理思路,描绘了处于困境的淮河流域和蓄滞洪区发展的未来情景.  相似文献   

14.
淮河中游河道整治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年 《人民长江》2008,39(16):1-3
淮河中游是淮河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受黄河夺淮和人口增加的影响,淮河中游河道淤积,大量的湖泊洼地被围垦成圩区,造成中游行洪不畅.1983年以来,采取了铲除、退建行蓄洪区堤防,切滩、疏浚河道,整治束水河段,调整设计水位等措施,扩大了河道行洪能力,工程措施在防御1991、2003年和2007年洪水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对25 a来工程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实施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长江不同流量遭遇淮河不同流量时长江沿程水位和局部流场的变化。多组水文条件下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淮河入流造成长江水域局部水位壅高较多,对长江行洪不利;入流口以上流速减小会加剧洪水期泥沙的落淤,特别会影响三益桥航道的畅通;入流口以下流速增大,近岸流速的增大对长江护岸工程不利。模型试验结果可为扬中河段进口段的河床演变分析以及三益桥航道浅滩成因分析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泄洪调蓄能力计算入手,比较了几种河湖分离方案。对比实测洪水资料并进行效益分析,指出恢复淮河干流深泓纵坡的挖深分离不仅具有可观的排涝效益,而且入海通道的泄洪效益也很显著。指出洪泽湖淤积阻力损失是淮河防洪、排涝标准过低的根本原因;科学而长远的解决方案将是入海通道泄洪、输沙、航运等综合社会经济效益最优而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提出了淮河与洪泽湖分离的规划研究方案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淮河干流蚌埠段河道整治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一维、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1992年实测地形与2008年和2009年复测断面资料,通过对典型年的洪水位、行洪能力、断面流速和流态等的计算分析,对淮河干流蚌埠段整治工程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蚌埠段整治工程实施后,洪水位显著降低,行洪能力明显增加,流态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表明该河段退堤、切滩、疏浚等河道整治措施和规模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期以来人们只认知洪泽湖的几十亿立方米防洪调蓄能力,却漠视它的河湖串阻力及其一级尾闾地位的情况,通过对历史洪水和有关资料的分析,初步揭示平原河湖串的危害性,由此引证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河湖分离的必要性,并提出一种合理的河湖分离方案,以及比较可行的模拟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年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7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56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6—7月降水标准差,确定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变率最大的站点,分别计算各站与这两个流域降水变率最大的站点相关系数,把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点分别作为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代表站。利用两流域代表站的标准化降水指数确定了1951—2007年的旱涝年份:淮河流域的旱年为1952年、1959年、1961年等共10 a,涝年为1954年、1956年、1957年等共9 a;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旱年为1952年、1958年、1961年等共11 a,涝年为1954年、1969年、1980年等共10 a。结合水文资料进行修订后,确定了1951—2007年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梅雨季降水而导致的洪涝年份。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入河排污口调查、审核 ,在此基础上 ,采用统一的监测时间、频率、项目和方法 ,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监测监督 ,并编制监测报告。针对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及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 ,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