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降低融资成本为目标的利率互换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华 《商业会计》2012,(2):17-19
本文首先阐述了互换的概念和利率互换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新会计准则下以降低融资成本为目标的利率互换双方的会计核算方法,并通过实例例示了利率互换双方的会计处理以及利率互换对交易双方融资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雪燕  任梦嘉 《商》2015,(1):189
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后,国家开发银行与光大银行完成了我国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本文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两家银行进行利率互换的动机与结果,简要探讨目前利率互换的不足之处以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贸导刊》2006,(5):39-40
一、金融体制改革 央行宣布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人民银行2月9日宣布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该交易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人民币本金交换现金流的行为,其中一方的现金流根据浮动利率计算,另一方的现金流根据固定利率计算。同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  相似文献   

4.
<正> 金融互换交易是双方依据预先约定的规则,在一段时间内交换一系列付款的交易。互换包括三种形式。一是通货互换(Currency Swap),是在定约时交换一定数量的两种不同货币,尔后在一定时间内按预先约定的规则偿还本金及未偿付利息。比如两个公司根据两笔债券(欧洲美元债券和欧洲马克债券)进行美元与马克的互换。二是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y),是根据约定的协议,同种货币以不同利率进行交换。如两家公司进行浮动利率债券和固定利率债券的互换。三是基础互换(Basic Swap),是以不同的基础利率或定价公式为基础计算的两种浮动利率付款间的互换。此外还包括与互换有关的新产品,如在未来某段时期之后开始互换交易的远  相似文献   

5.
利率互换是目前发展最迅速、成交金额最大的一类场外衍生产品。本文首先对利率互换的定义、产生原因、优势、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阐述了我国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背景,主要从市场参与者、互换成交量、互换品种、互换定价机制四个方面,对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详细指出了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罗晓 《商业科技》2010,(36):204-205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和其他相关投资者都将面临极大的风险考验。本文在对利率互换交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利率互换在我国的现状及未来可能的发展,以便能找出现实国情下切实可行的对策,改善和提高我国对利率互换交易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和其他相关投资者都将面临极大的风险考验.本文在对利率互换交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利率互换在我国的现状及未来可能的发展,以便能找出现实国情下切实可行的对策,改善和提高我国对利率互换交易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章红星 《浙商》2006,(7):136-137
2006年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时点的有关事项。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新举措。根据该通知,包括中信银行在内的数家商业银行已经具备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自营交易和代客交易的资格。  相似文献   

9.
利率互换是国际货币市场上一种较新的金融衍生工具,近两年才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人民币利率互换的试点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接轨的趋势。本文阐述了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发展及交易,并提出了一些进行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利率互换是互换交易各方仅支付贷款利息,而无需本金参与的一种金融工具。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率互换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本文简要介绍了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结合最新的市场数据,运用国际上应用广泛的BDT模型和HW模型,对基于SHIBOR的利率互换进行定价,并对定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BDT模型定价结果比较理想,建议在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定价中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1.
王治平 《中国市场》2011,(14):47-49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国内利率互换交易日趋活跃,对利率互换定价问题的研究变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一个案例介绍了利率互换定价的经典模型。通过将模型中相关变量指标与我国金融市场实际相结合而进行的分析,得出了模型对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的准确性值得商榷这一结论,并针对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孙飞  赵旸 《北方经贸》2007,(7):111-112
自1982年国际金融市场的每一笔利率互换交易发生以来,利率互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被广泛应用。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利率互换在我国也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文章针对我国利率互换业务的发展障碍,提出了发展利率互换业务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徐明华 《现代商业》2013,(36):30-30
人民币利率互换是利率衍生品中交易规模最大、最活跃的工具,在管理利率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利率互换市场已经运行多年,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利率互换市场规范和发展依然是首要任务。本文在分析我国利率互换市场运行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解析了我国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瓶颈,并提出推进利率互换市场规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昕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194-195
2006年2月9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50亿元人民币的利率互换交易为标志,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正式创立。利率互换在管理利率风险上的功能已经得到了大家普遍的认可,但其在我国并没有如预期的广泛采用,其原因可归咎于利率互换固有的缺陷和其存在的外部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率互换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上三大金融创新业务之一,通过利率互换可以优化投资、降低筹资成本、规避风险,在我国获得了很快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利率互换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机制,并对利率互换的定价理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率互换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影响深远。利率互换交易不仅可以改变已有债务的现金流,规避利率风险,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是一种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工具。随着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启动和我国参与国际金融资本运作幅度的加大,利率互换已成为众多公司及银行之间常用的债务保值和资本升值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必将对我国金融资本运作产生深远意义。利率互换和其他衍生工具一样具有两面性,既具有保值避险的功能,又具有高风险性。企业在进行利率互换时应具备信息充分性条件,应以坚持风险控制为目的,尽量匹配风险与收益,以对冲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利率掉期又称“利率互换”,通过掉期交易可以达到降低融资成本、规避利率风险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增强自身的企业竞争力。然而,利率掉期又是一把双刃剑。本身蕴涵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使用利率掉期工具之前,应当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做足功课。  相似文献   

18.
刁羽 《商业时代》2007,(6):80-81
研究利率互换的文献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原理解释、定价理论及价差理论。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利率互换理论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利率互换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王延清 《商场现代化》2008,(12):369-370
本文通过对经典利率互换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人民币利率互换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措施,提出了双向违约风险条件下的利率互换合约的定价方法,为利率互换市场合约的公允价格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程宇  郝宁 《北方经贸》2008,(4):92-93
融资缺口模型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一个常用手段,但由于银行自身对市场利率变化情况掌握存在一定难度,使得模型的运用存在利率风险。随着利率衍生工具和交易的拓展,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利率互换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