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自1999年以处置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为主要目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如何客观评估整个不良资产的处置效果、进而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考核、建立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成为金融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下一步发展,也影响到对中国金融体系不良资产处置的制度改进。特别是考虑到1999年国有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时采用的是帐面价格,因而在不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实质上的不良资产质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建立一个客观的考核约束机制无疑就显得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2.
朱萍 《商业研究》2000,(7):70-71
目前,我国的国家国有专业银行大约有近2万亿元的坏债,占其贷款总额的25%,这直接影响到我国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寻找有效方法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亟待解决。可采取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或由资产管理公司对债务公司进行重组来间接盘活银行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3.
毕可 《商业研究》2003,(13):108-1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责是收购、管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资产处置损失。在我国,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有效运用,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水平,减少道德风险发生概率,加快现金回收速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证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有序进行存在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从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实际运作的情况看,有一些重大问题需要明确,包括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定位、发展方向、业务拓展和运行机制等问题.韩国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的基金制度、业务部门的动态弹性设计和资产处置方式的创新实践,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资产管理公司在推动国有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通过对不良资产的简述,具体研究了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化解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慧玲  冯丹 《商业时代》2003,(18):29-30
我国银行的巨大不良资产一直是困扰我国金融行业的一块心病。特别是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放开,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会对我国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因而,其不良资产的问题也必定会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虽然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已经使其不良资产情况大为改观,但问题仍旧存在,本文拟从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及成立常设机构随时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两个角度对我国的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7.
梁勇 《国际贸易》2003,(10):54-57
我国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为了化解银行的金融风险,这一目的在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并完成不良资产的收购任务后已经实现,随后金融风险转变成资产管理公司能否最大限度地收回不良资产的风险。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地探索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该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着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良性发展,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本文从介绍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入手,提出国有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产权制度改革,避免新增不良资产的出现是对不良资产顽症的根治,发展民营银行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有效途径,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商业化转型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不良资产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不良资产打包转让作为主要的处置方式,除国家对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有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外,对其他资产管理公司打包资产转让的增值税缴纳未有明确规定。文章从两种主要的处理思路入手,对不良资产包转让增值税纳税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汪慧玲  冯丹 《商业时代》2003,(253):29-30
我国银行的巨大不良资产一直是困扰我国金融行业的一块心病。特别是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放开,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会对我国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因而,其不良资产的问题也必定会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虽然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已经使其不良资产情况大为改观,但问题仍旧存在,本文拟从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及成立常设机构随时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两个角度对我国的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1.
拍卖业是一个小行业,是一个平台,是一个中介。我公司注册了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了第一批民营企业投资,以及管理不良资产的公司,也成为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第一批的买家。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流的资产,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资产证券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一些国家的实践中已经被证明能够较好地解决不良资产的困扰.在我国,包括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都已在不良资产证券化方面进行了尝试.本文基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初步探讨了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证券化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方式。资产证券化能够解决不良资产的流动性不足问题,提高不良资产的盈利性,进而提高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我国先后设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资产证券化也成为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方式。本文阐述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分析了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全资产、减少资产流失和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已经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以专门接收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因此,AMC本身治理机制的状况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情况来看,其治理机制存在诸多的问题。本从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组织结构的设计、员工的招聘和培训、激励机制的建立物完善、监管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有关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根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制度》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一、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国有独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二、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资产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和范围依法收购的资产。三、国家主要考核资产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现金收入,考核指标为现金回收净额。计算公式如下:现金回收净额=犤现金流量净额-国家计划内债转股股权回购、出售和转让现金流入-非国家指令性发行债券及商业借款现金流入+国家…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不良资产传统上主要是指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如, 按照我国以前实行的贷款质量四级分类管理方法分类的逾期、呆滞和呆账三类贷款,或者按照国际通行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中的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经过剥离,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也控制着大量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可以是债权类资产,股权类资产或者实物类资产。  相似文献   

17.
赵旭俊 《商》2013,(17):50-50
现阶段,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理之后,在自身的发展方面遇到了不良资产市场供给不足,不良资产减少的生存困境,为了适应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转变传统的不良资产管理处理模式,实现转型发展。笔者在本文中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发展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蛤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预防与监测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对提升我国金融市场资产配置效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选用2017-2021年我国深、沪两地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盈余管理为中间传导变量,实证研究上市公司不良资产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不良资产正向显著影响股价同步性,并且盈余管理的中介效应显著。有效控制上市公司不良资产、提升财务透明度、加强财务监管,可以为改善当前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股票同步性。因此,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可通过加强内部不良资产的预防与管理、建设不良资产处置团队等方式合理有效控制不良资产比重;投资者也可从不良资产角度丰富自身投资价值体系;相关监管部门可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  相似文献   

19.
张明 《北方经贸》2003,(2):71-72
鉴于我国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有关资产管理公司有效性的一些讨论 ,文章主要从资产管理公司模式本身存在的缺陷和相应的外部环境出发 ,分析该模式的有效性 ,并提出应对措施及思路 ,以最终完善和发展资产管理公司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孙郦颖 《现代商业》2013,(8):246-246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累积了数量庞大的不良资产,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惠。文章在运用财务管理、公司治理等理论分析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根据不良资产处置的原则,综合考虑以物抵债、资产股权化等通常的资产处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