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恶之分     
荀子的人性论,其立足点是区分人性的善恶问题,并进而说明人性是如何由本能之恶,最终归之于善的。可以这样认为,荀子之所以要首先区分性与伪,是要来说明善与恶的问题,所以他讲“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相似文献   

2.
骆萍 《商》2014,(44):108-109
人性论在中国伦理思想吏上占据基础地位,中国的很多问题都围绕人性问题展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苟子的“性恶论”。孟子认为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但人性可失,所以要通过修身养性、反身内省等方法找出人本身的善良之心。所以孟子说:“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而荀子却认为人性向恶,他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的自然本性,但人性可化,所以可以通过注错习俗、进行师法之教,从而成为圣人。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虽不同,但他们却有着一致的伦理目标,就是成为圣人。  相似文献   

3.
菊洁 《商》2014,(37):117-117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空前剧烈,各方面都在进行着变革,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儒、墨、道、法等百家学派各派代表人物纷纷自立其说,在我国千百年来思想文化史上形成了第一个高峰。荀子这一杰出思想家就诞生在这一时期。他不单是我国上古时期最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更是第一个系统阐述了统一的君主集权理论。荀子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论,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性恶论。在荀子看来,人性论的主要主张是性恶论。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伪”的概念,“化性起伪”,使人由“恶”到“善”是其人性论的最终落脚点。荀子的人性论为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提供了人性上的依据。他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也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2015,(34):118-119
荀子从人性恶的角度构建了自己独特的道德修养论。他一方面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提出人性本恶论;另一方面又从人的社会性出发,提出了"化性起伪"的人性改造论和道德修养论。荀子认为恶在礼仪法度的制约下不仅可以改变,而且必须改变,经过道德修养"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的道德修养既是一种重学慎思、积善成德的修养功夫,也是一种全粹为美的完美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及其管理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是管理哲学的基础。孔子、孟子、荀子是儒家的三个代表人物,他们分别坚持"性相近"、"性本善"和"性本恶"。虽然他们对于人性有不同的认识,但三者的人性论共同指向了"人性可塑"。基于他们的主张,儒家管理哲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以人为本、德礼并行和修己安人。  相似文献   

6.
《商》2015,(52)
<正>在春秋战国时期,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一直存在斗争。荀子批判地继承孔子的学说并吸收道、墨、名诸家之长,形成一个体系庞大精湛的儒家社会思想体系。韩非作为荀子的学生,却成为法家社会思想的集大成者。本文通过对荀子与韩非的社会思想的梳理比较,找出在两种思想影响下提出不同社会治理手段的根本原因,并诠释"礼""法"之关系。一、论社会运行(一)论人性与社会关系荀子把人性论作为社会思想的基础,强调人性本恶。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7.
罗建法 《商界》2008,(4):I0004
“狼性”横行,只能导致商业社会的退化。对于人性之善的坚持。对于人性之恶的超越而非放纵,才能造就真正伟大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8.
郑向东 《中国市场》2012,(1):115-117
孟子性善论建立在承认人类生物本性的基础上,剥离掉其生物本性,提炼出人的社会性——人性善,把人性善看做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人的本质特征。在人性本善的基点上,倡导个人道德修养,通过存心尽性寡欲,养浩然正气,反求诸己为善,营造德治的社会环境,实现仁政。在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孟子"人性善"的高瞻远瞩比荀子"人性恶"的短期功效更显伟大。  相似文献   

9.
《商》2015,(22)
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须蕴含人性伦理,人性决定着法律的制定,是衡量法律的标准,正确认识人性善恶是检验法律的标尺之一。纵观世界主流观点,无外于人性善论与人性恶论。笔者赞同另一种非主流观点,即人性亦善亦恶论。  相似文献   

10.
王庆民 《中国市场》2010,(22):107-108
荀子的人性论集先秦诸子人性论之大成,然他的人性论是平面的、静态的,未能在动态中、实践中去论证他的人性。本文试图以此为契机,从自然主义、人性改造论两个角度来展开对荀子人性论之偏颇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
面对社会日益冷酷的现实,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社会,国家和政府更应该高度警惕,不能保障民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就难以约束人性之恶,惨剧也就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哲学家中,就有性善说、性恶说、性有善有恶说、性无善无恶说等等理论。其中以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的"性恶说"最具代表性,这两种学说均对后期儒家哲学的人性论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货币是人类驱利性的重要标志.人性的张扬历史地选择了货币,货币则以自身所具有的对矛盾的承荷和平衡的能力与品格及其张力,成为人性生成与张扬的栽体.货币转化为资本后的逐利本性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伦理道德的颓废和堕落,在促进人性趋善的同时也造成人性异化趋恶,即产生权钱交易,滋生社会腐败;产生人性异化,塑造货币单面人;产生货币拜物教,腐蚀人的心灵等.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重人的金钱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转变.  相似文献   

14.
人性分三品     
人性的善恶问题一直是儒家思想文化中的一个重点。董仲舒对于人性问题的认识,已与先秦儒学大家孟子和苟子简单地把人性分为善或恶不同,通过折中孟子和苟子的思想,对于人性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提出了情性二元,性分三品的学说,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西方管理思想逐渐成为我国管理界的时尚,中国企业管理本土化已经在管理界引起争论。这些争论大致可以归结为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科学主义之间的优劣、主次、融合之争。儒家唯人,西方唯理;儒家重情,西方重法;儒家讲人伦,西方讲人欲。企业管理不仅要考虑不同的人文、社会知识背景,有效地把握人性的善与恶,而且要理解消费者的行为,分清消费者的善与恶,才能将企业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中,才能以创新求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修道之谓教     
儒家言人性有所谓的性善与性恶之分,孟子道性善,并未能说明人性为何有恶;苟子言性恶,却也未能解释善由何而来。  相似文献   

17.
人性论是哲学家对人性的价值判断和基本评价。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性论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有善有恶论。北宋张载建构了一套自己的人性理论,提出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合一的人性论思想,将道德价值的超越本体与人性的现实层面统一起来,对以后儒学史上的人性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麦尔维尔以辩证的认识,多维地处理了他的创作对象。他摈弃了片面性和绝对性,使善与恶、生与死、已知与未知、有限与无限、具体与抽象、人性与非人性等等这些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矛盾在《白鲸》中得以辩证的处理,使全书充满辩证的法则。  相似文献   

19.
梁小民 《浙商》2007,(15):88-88
人性都有两面性,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制度“扬善抑恶”才能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所以,人性化管理就不是简单的善待员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吴晓枫 《商》2012,(11):138-138
它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享有独尊地位,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中国文化思想、意识形态乃至风俗习惯上,他的印记无处不在,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干。这里包含了人性,在人的自然本性上出现了分歧,其实从本质上说,人性并无善恶之分。之所以有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争,主要是由于他们各自学说中的概念内涵不一致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