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陈彬文 《农村经济》2004,(12):28-30
我国粮食连续几年当年产量低于消费量,且缺口不断扩大,已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受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减少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尤其在农业发展新阶段,要认真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丰产,农民增收,继续把国家粮食安全系数稳定在较高水平上。  相似文献   

3.
粮食金融化是目前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化的含义进行界定,阐述基于粮食金融化视角下,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从粮食生产收益降低、经济运行使宏微观风险增加、粮食生产分散、粮食企业过度集中及粮食的价格受到流动性与供需因素的双重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粮食金融化背景下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实现粮食集约化生产;加强国际粮食贸易合作;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大力培育粮食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粮食主产区补贴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确保粮食价格稳定;不断开发粮食期货品种,增加套期保值功能等6项对策意见,以应对粮食金融化带来的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4.
5.
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和重要战略物资,其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政之要,首在足粮”。党中央十分重视粮食问题,在“十五”计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了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问题。以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满足民众对粮食消费的需求。加入WTO以后,我们不能在粮食问题上掉以轻心,对粮食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对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不可有任何削弱。近些年,在粮食问题上我们还没有经受“两个考验”:第一,没有经过国内粮食连续减产,重新出现供不应求的考验;第二,没有经过国际粮价…  相似文献   

6.
晋城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相对较低,但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种田技术,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废除农业四税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种粮不赚钱与粮食安全问题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粮不赚钱矛盾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 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对我国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耕地仅占世界的10%,而人口却占世界的22%,13亿人口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粮食安全"这一问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4年11月在罗马的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商品,粮食安全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特别是粮食始终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诫我们,“三农”工作特别是粮食生产在不出问题的时候,其重要性不容易显现出来,一旦出了问题,不仅会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而且会危及整个经济发展的全局和整个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国国家安全。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连续9个1号文件,高度重视农业及粮食安全生产,不仅免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四项补贴,同时启动了一系列扶助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到2013年,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作者在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供给的相关因素、粮食商品的特殊性以及粮食数量安全标准的同时,概括了近2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与供给波动及政策调整过程,进而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对策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切实保护和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和积极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等方面提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背景下的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建国以来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属于粮食供应短缺与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化肥、农药、动植物激素等生产要素的大量引入,促使粮食供需达到紧张平衡,短期内粮食安全问题得到缓解,长期来看,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土壤毒化、地下水超采、土地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继续恶化,粮食供给不可持续,同时,粮食安全问题逐渐以食品安全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的三重压力,中国应适时调整农业发展战略,逐步摆脱石油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制度创新与中国食物安全保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食物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及可持续性安全三个方面对保证食物安全的制度创新做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在食物的生产和流通方面 ,价格机制没有起到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 ,原因在于我国从政策层面到观念的认知层面上都压制了食物市场的发育 ;在食物质量安全问题上 ,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 ,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管制力度不够 ,应该扩大政府对食品管理的职权范围 ,加强对食物质量安全的监督、管制 ;在可持续性安全方面 ,建立一套公开的土地征用协商机制是防范工业化过程中土地大量非农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近几年我国粮食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但这种供大于求的背后隐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由于粮食安全涉及经济的各个环节,不能仅以生产能力和供求平衡作为评价的标准,所以,即使是在目前粮食供略大于求的情况下,我国的粮食安全程度仍然很低。中国粮食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在于粮食资源的流失,资源的流失是由于该产业缺乏使其获得合理收益的机制。在粮食比较利益低下这一事实难以改变的条件下,政府应该通过构建粮食生产要素的保障体系来保护粮食的生产能力,提升粮食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6.
Food Security,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Chi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inese development in both the planned economy and reform periods was determined within narrow constraints of food secur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The reforms and their effects, most prominently rapid urbanization while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lso caused the loss of cultivable land to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decline, and new dietary demands on food production. The institutional trajectories and dynamics of these processes are explored in relation to global perspectives on China's global impact.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粮食安全底线必须国内确保,在底线之上的奢侈性消费的满足则需要考虑两个因素;进口贸易“大国效应”的显现和粮食安全成本。特别是通过大量统计数据的处理分析表明;我国目前粮食进口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而国内粮食生产的成本已经很高,因此,进一步利用国际市场进行粮食交易,会更有利于粮食安全保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中长期中国粮食安全财政成本及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粮食安全财政成本指政府为实现粮食安全政策目标而支出的费用。通过分析发现,1995~2005年,中国每生产1万吨粮食所开销的财政支出呈递增趋势。目前的粮食安全财政成本偏高,中长期粮食安全财政成本也将偏高,尤其表现为粮食储备规模过大。现行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如果持续下去,将对中长期财政带来很大的风险压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可持续食物安全内涵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建立了能反映食物安全水平、质量、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可靠性的指标体系 ;将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法和综合指数法相结合 ,提出了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的综合评判方法 ,并从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个方面对中国食物安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评估 ,得出了初步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安全储备及其规模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中国粮食安全储备的概念及其演变,并依据比格曼成本效率模型的基本思想,运用8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可供量资料,对中国粮食安全储备的规模进行了测算。作者分析认为,按照社会可受2%的粮食可供量波动(价格波动约8%)和控制粮食储备成本的标准计算,中国粮食安全储备的适度规模为48872千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