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孙志刚被殴打致死案而引发的三公民上书全国人大建议对收容办法违宪调查到6月20日国务院通过《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8月1日起实施),同时废止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等系列事件,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  相似文献   

2.
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令舆论哗然,使得流浪乞讨人员这一随人类文明而生的群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促使在我国实施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转变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随着收容遣送变为救助管理,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在重新审视这一群体,思索对其实施救助和支持的救助理念、救助方式、救助原则、救助途径、救助效果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已经于2003年6月20日颁布,与1982年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相比,从收容到救助,无疑是一个进步,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部救助弱势群体的条例?这部条例还有哪些不完善之处?日前,本圳记采访了名法学家、国家行政学院杜钢建教授。  相似文献   

4.
梁晓宁 《开放潮》2003,(7):22-23
6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而实施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宣告废止。这一消息对正为“收容遣送”中违法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而极度愤懑的人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安慰。对于人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项新法律的确立,更预示着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政府致力于树立亲民、务实、重法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5.
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81号国务院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取代实施了21年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虽然只有四字之差,但这是我国城市管理政策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也是一些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福音。这四字之差,来之不易,我们应该为此喝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立法难而执法更难。好事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文件和口头上,好事一定要办好,才能起到法律的效力。我们特别关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一是因为大多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从农村进城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农民,他们是我们的农民兄弟,他们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做出过重要贡献和牺牲;二是没有农民兄弟身份的转化和介入,没有人的现代化,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今天,人口的流动是一种常态,不流动才是一种非常态,人口不仅在中国流动,有条件的已走出国门。在全国,大约有一亿二千多万流动人口。对流动人口的人文关怀和严格管理是统一的。我们相信《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城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据新华社6月19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会议认为,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施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城市乞讨问题的多视角研究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孝明 《改革与战略》2006,(11):104-105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在中国引起了关注。本文分析了乞讨者目前的生活状态,并提出了解决城市流浪乞讨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8.
收容遣送是民政、公安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人员予以收容并遣送回原户口所在地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按照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收容遣送工作主要是救济、教育和安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国(91)48号文件《关于收容遣送工作改革问题的意见》,将收容遣送的对象扩大到三证(身份证、暂住证、务工证)不全的流动人员。虽然收容遣送工作在维护城市社会治安和秩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行和对人权保护的日益重视,收容遣送工作也需要重新审视。目前,这项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广角镜     
回良玉强调不能让救助法在执行中扭曲变形“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关键是对困难群众要有感情,要有爱民之心。“目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民政部组织召开的全国贯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工作会议上如是说。回良玉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收容遣送办法》已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生活的要求,在执行中使为数不少的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特别是在广东发生的“孙志刚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废除《收容遣送办法》,建立新的…  相似文献   

10.
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后,国务院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随后,苏州、南京、北京等各大城市纷纷设立"禁乞区",引起了社会的激烈争论。有人认为,这样的做法侵犯了乞丐的乞讨权乃至生存权,有违宪的嫌疑。但笔者认为,乞讨权并不是一项权利,而仅仅是一种自由。当今社会乞丐越来越向职业化、组织化和犯罪化方向发展,真正的乞丐越来越少。但无论真乞丐还是假乞丐,他们都是现代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设立"禁乞区"只是一个临时性办法。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必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职业技能的培训。还要严惩职业乞丐,反对这种好逸恶劳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孙琪 《改革与开放》2017,(18):73-74
公民生存权及其实现方式的确认和保障,是我国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城市地铁内的流浪乞讨人员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权的保障与公共利益的实现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当前法制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对地铁内乞讨行为进行的理论与现实分析表明,针对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涉及公民权利与政府法治精神,政府主体必须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2.
《新财经》2010,(1):8-8
近年非法暴力拆迁事件频发,学界呼吁大修《拆迁条例》(全称《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9年12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召开专家研讨会.讨论修改《拆迁条例》,先补偿后拆迁有望写入新条例。  相似文献   

13.
城市流浪乞讨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人口涌入城市,客观上导致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剧增。如何保障其基本生活,满足其基本需要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支持理论强调对个体主观支持网络、客观支持网络和对社会支持网络利用程度的关注,在流浪乞讨人员问题研究上具有其独有视角,可从根本上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支持建构。  相似文献   

14.
秦天 《西部大开发》2004,(12):37-37
《广州年鉴》2004年刊于近日正式出版。广州市抗击非典、孙志刚案等列入其中。《广州年鉴》社前社长梅国璋介绍,所谓"以史为鉴",是否写入"大事记",要看该事件在广州地区的影响程度,看该事件是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和参考价值。像"孙志刚案"这样一个个体的案件编进《广州年鉴》中,还是比较罕见的。(10月23日《南方都市报》)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城市中的流浪乞讨人员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现行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放在社会救助及其政府的管制政策上,其个体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城市适应性却收到受到重视.流浪乞讨人员未能实现与城市社会的同构,对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及自身对城市的适应感较差,处于城市的边缘化状态.通过深度访谈归结出自我意识、个人资本、社会控制、物质资本和制度执行5个范畴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城市适应性存在显著影响,这5个范畴又可归结为内驱控制和情境刺激,它们影响流浪乞讨人员城市适应性的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在它们影响方式和路径不一致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的实施路径,即社会工作介入中的个案工作法.  相似文献   

16.
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的外化和表现形式。流浪乞讨现象在当代中国的大量涌现,恶化了城市文明的"生态环境";对农村社会的冲击日益加剧;削弱了社会大众的同情心及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易引发其他社会问题等。当务之急是全面建构针对这种现象的规制体系,即全面建构现代流浪乞讨救助政策体系;整合现代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机构资源;突破限制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资金瓶颈;创新对流浪乞讨的救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矫帅 《东北之窗》2010,(14):56-57
提及城市房屋拆迁,最可直接援引的立法是修订于1991年3月22日并修改于2001年6月13日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它是整个《拆迁法》的主干,与实际操作结合得最紧密。但该《条例》却与现行《宪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相冲突。为此,北大法学院5位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建议书,建议国务院对该《条例》进行修改。2009年12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召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迂补偿条例》草案专家研讨座谈会,就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征收决定的程序、拆迂的条件及程序、补偿的标准、争端解决机制、非因公共利益需要进行补偿和拆迁6个议题进行深入讨论。笔者针对草案修改涉及的6方面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资讯点击     
《西部人》2003,(8)
由“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2003年3月17日,27岁的中国公民孙志刚在广州的大街上行走时,突然被“请”进了派出所。次日凌晨2时左右,孙被送到天河公安分局收容待遣所。该所治安协管员“制作”了询问孙的笔录,并在笔录上填写了孙志刚的身份证号码及“无暂住证”、“无正当职业”、“无正常居所”等内容,然后将他送至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9个小时后,孙向中转站报告自己有心脏病,要求放他出去或住院治疗。中转站遂以“心动过速待查”为由,将孙送往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后来法庭出示的证据显示,孙进入救治站时身体正常,脱衣检查未发现有外…  相似文献   

19.
《物业管理条例》2003年6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379号国务院令正式颁布,并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物业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物业管理行政法规,它的颁布与实施,彻底结束了我国物业管理没有国家行政法规的历史,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新时期,因此,用"里程碑"三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岳尊贤如是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有保障,生活的品质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流浪乞讨人员在社会上还是随处可见,这其中的缘由复杂而且多样。社会上的流浪乞讨人员需要得到有效的救助,但是也要根据流浪乞讨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救助措施,使社会上减少流浪乞讨的现象,从不同的社会救助路径来缓解由此引起的社会不良风貌,使相关人员从根本上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并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