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镕基总理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2亿多人口、又是发展中的大国,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必须立足于国内,搞好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但在当前粮食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不能把维护粮食安全简单地理解为增加粮食总产量,而主要是保护好粮食生产能力,特别是保护好耕地.  相似文献   

2.
要闻快报     
朱镕基总理强调粮食流通体制非改革不可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四省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谈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时指出,我国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既不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粮食流通体制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改革的方向只能是把粮食企业完全交给地方统筹管理。今后要分清中央和地方的职责,不能再吃"大锅饭"。中央主要负责粮食宏观调控和专储粮的管理,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的粮食生产和流通全面负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各地区的一个十  相似文献   

3.
要闻快报     
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奖江泽民主席获得农民奖章4月2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人民大会堂向江泽民主席颁发农民奖章,以表彰他对发展世界农业和促进全球粮食安全所作出的贡献。据悉,农民奖章设于1977年,用以表彰在增加粮食生产、消除贫困与饥饿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当代杰出的国家元首。中国国家主席接受农民奖章,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朱镕基总理强调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刻不容缓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于4月27~29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朱镕基指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经到了非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国内农业学术界对粮食问题有过几次大讨论:首先是对“以牧为主”的农业发展道路的论争;接着是关于“大农业”“大粮食”观点的交锋;后来又发生中国粮食“是否过剩”的商榷。在实际工作中,今年说多了,明年说少了,莫衷一是。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全国的粮食决策,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由于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全国粮食出现了剩余,有人误认为我国粮食已经“过剩”。  相似文献   

5.
博览窗     
九 年代我国粮食生产展望根据粮食专家预测,90年代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供给有3个情况不会变:全国人口总量每年增加1500万人以上的情况不会变;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会变;即使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亿多吨,人均粮食400公斤左右的趋势不变。因此,有两个观念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是生产上确立跳出现有耕地小圈子,利用整个国土全方位开发农业资源的观念;二是在消费上改变单一粮食观念为现代食物观念。有鉴于此,专家提供如下建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他说:“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农业上如果有一个曲析,三、五年转不过来。”粮食问题,特别是粮食的稳定增长问题,在我国历来是令人忧虑困惑的重大难题。 在这个问题上,到目前为止曾产生过两种颇有影响的观点:一种主张国家不断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从实现农业现代化入手发展粮食生产;另一种主张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期间,强调了"四个不能",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任何时候都不能淡漠农村、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农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进程中,进一步深刻认识粮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抓紧抓好粮食工作的自觉性。做好粮食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保障"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资料,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正如田纪云同志所讲:“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核心。保持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定,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深入发展,关系到四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国家,又是一个粮食不太富裕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最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万物之首。粮食价格和购销体制的改革,是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平稳运作和国民经济能否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粮食价格和购销体制改革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换来一个粮食收购价格形成的机制。粮食的收购价格要体现三个原则:第一,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农民除了补偿自己的粮食成本费用以外,还能够增加收入。现在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很厉害,如果不能补偿,农民怎么会种地呢?补偿了这个以外,还要能够使农民增加收入,这样农村市…  相似文献   

10.
匈牙利农业比较发达,1980年,粮食、肉、蛋类等的人均占有量,在欧洲都居于第一位:粮食1350公斤,肉195公斤。猪肉生产在世界上仅次于丹麦,家禽生产仅次于美国。60年代还是粮食进口国,1980年农产品出口:粮食占总产量的20%,肉类占1/2,水果和蔬菜占1/3。农业发达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好处。1978年社会生产总产值超过1971年的5倍,1958年到1978年,国民收入增长3.7倍,它是东欧国家中消费资料最丰富的国家。日本报纸认为“匈牙利富裕支柱是农村”,匈牙利人自己也说:“农业救了我们”。  相似文献   

11.
连续几年粮食减产,农业滑坡的警钟,使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夺取今年农业丰收的号召被各级党政领导自觉地接受,确实把发展农业,夺取今年农业丰收放到重要位置.农村干部和农民都说:"自从生产责任制以来,政府没有象今年这样抓农业.如果前几年也这样抓的话,不会出现粮食连续几年减产了."冷落了几年的农业热起来了,这是令人鼓舞的,但是欣喜之余心中总有那么一点忧虑,因为今年农业热起来了,只是政府这一头,而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本身却还是冷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尚未调动起来.农业内部的运行机制尚未启动,多  相似文献   

12.
朱镕基指出,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维护农村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定要把中央的有关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朱镕基说,现在的关键,是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切实做到敞开收购。一是  相似文献   

13.
权威发布     
温家宝:粮食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温家宝总理2005年12月29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粮食生产出现了重大转机,对防止通货膨胀、保障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温家宝说,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国家政策扶持农业生产,粮食继续增产2004年我国粮食大丰收,靠得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而年初出台的旨在鼓励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中央一号文件”,最具有代表意义,成为我国扭转粮食生产不利局面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实行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粮食直补,尤其是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更是让稻谷种植农户吃下了定心丸。在2005年国家将继续实施这一系列政策。2004年12月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宣布:2005年国家给予的种粮优惠政策不会减少,并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6个省、市、区宣布…  相似文献   

15.
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国有粮食企业能否保持市场主体地位,是大家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也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我们认为,国有粮食企业只要能够认清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前景,抓住粮改的有利机遇,做好工作,为稳定粮食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一定能够也必须成为市场主体。一、国有粮食企业保持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耕地少,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粮食生产不够稳定,目前还不能说可以抵御可能发生的任何粮食风险,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事关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6.
征收粮食生产发展基金有利于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有利于发挥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减轻财政的负担;有利于消费者节粮爱粮。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件大事。而且人口在增长,粮食需求在增加,耕地又在不断减少。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和粮食生产还不能完全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农业实行大量补贴,但目前国家不能拿出更多的钱用以补贴。借鉴我国公路建设、水土资源保护等项收费(税)实…  相似文献   

17.
朱镕基总理在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了调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粮的积极性,必须调整按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完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形成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的动力和机制。他说,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重大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当前的粮食供求形势下,按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偏大,不分品种和品质,不考虑市场需求,一律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既不利于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又造成库存大量积压,国家财政负担越来…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几个问题陈文科粮食,是任何发展中大国都绕不开的难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就粮食论粮食,更不能就粮食生产论粮食生产,特别是眼睛不能只盯着几个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粮食供求矛盾加剧,是我国农业深层问题的集中表现,粮食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该文从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与提高粮食单产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增产潜力的11个主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粮食单产依然是今后几年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在逐年加强,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替代单产成为第一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国家政策、农业劳动力素质、农业机械化水平、生物防控技术和化肥使用量等,也都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朱镕基总理在代表国务院向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报告中说,根据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新情况,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适当扩大中央储备粮规模的同时,粮食主销区要加快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通过与粮食主产区建立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