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爱玛》以女主人公爱玛的盲点为轴心展开故事情节,引领读者一步步走向故事高潮。但盲点只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浅层次原因,其背后所隐藏的主人公的无意识骄傲心理才是事件衍生的根本原因。本文的目的就是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方法阐述小说《爱玛》中女主人公的无意识骄傲,这“唯乐原则”下的心理动机对事件发展的根本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精神损害赔偿的"惩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精神损害赔偿“补偿”或者“惩罚”本质的理解,是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观念瓶颈”,我国当前将惩罚作为精神损害赔偿主要功能的主流学说是值得商榷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质-是对被害人精神痛苦的物化补偿和心理抚慰,其主体并不是惩罚性的,只不过兼具功能上的“惩罚性”而已。  相似文献   

3.
“和合”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追溯了“和合”精神的渊源,总结了传统文化中“和合”精神的具体内容,并且针对当前存在的信仰危机、环境污染、金钱拜物教等社会问题提出了“和合”精神所能提供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网络即时通讯下的网民心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空间对现实空间进行了“物化”与“精神化”,网络即时通讯的特点是同时具有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的作用,网络即时通讯中的网民心理特征是夸张情结、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外在表现增强、社会角色的更加多样化、交流悖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建设中"心理契约"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达到企业成长与员工发展的同步性,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予以满足,每个员工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全力奉献,这就是“心理契约”的无形约束。  相似文献   

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在价值、刑事诉讼的理念、国外立法例等角度分析,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宜排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议在立法上进行修改,将“经济损失”“物质损失”修改为“利益损失”,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机关工作是服务工作,对上级和领导提供保障服务,对同事和下属提供管理服务。高校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专门人才,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任务。高校机关工作,体现本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精神,反映本校贯彻教育方针的实际方式,通常以机关群体社会心理气氛为中介。因此,高校机关的群体社会心理气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一、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概念与研究群体的基本特征,存在着凝聚力。群体成员之间,彼此都有存在某种关系的认同感。在西方,许多群体问题的社会心理研究,都突出了情感因素。“群体气氛”或“社会气氛”,主…  相似文献   

8.
本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内涵及作用,分析了精神明建设法制化的必要性和具体含义,提出了推进精神明建设法制化的具体措施,并批驳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对立起来的片面观点,揭示出“德法合治”思想与精神明法制化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沈从文进军都市的进程,对其“乡下人”称谓的微妙心理和复杂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乡下人”称谓既是沈从文思乡情怀的表现,也是他最需要的精神寄托和动力的源泉,既是他用来对抗都市的复仇武器,也是对都市进行的一种文化弥补方式,当然也是他一生根深蒂固的审美追求,更为重要的是,“乡下人”内涵前后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是发生了质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一个广告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心理因幕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增强商业广告的效果是行之有效的。在广告的具体设计中,应发挥“记忆”、“联想”和“注意”在商业广告中的心理效力。  相似文献   

11.
《死者》是《都柏林人》的压轴篇,也是对精神瘫痪这一基本主题的归纳与总结。乔伊斯运用“精神顿悟”的技巧来揭示主人公对人生与社会现实瞬间的感悟。使“精神顿悟”这一技巧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最精彩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房晓莉 《大众商务》2005,(12X):20-20
顾客的心理需要是其进行购买活动的思想先导,它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购买行为。市场操作中,厂商可以运用以下心理营销策略来“攻城略地”。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面向广东省5所高职院校100名基层党员干部开展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包括工作饱和度较高、薪酬待遇满意度较低等。高职院校基层党员干部正向激励与心理契约机制具有高度契合性,例如“心理契约”提倡“按照价值分配”,“心理契约”提倡“复合型激励”,心理契约主张“真诚的组织文化”。高职院校基层党员干部正向激励中心理契约机制的具体实施路径可以尝试塑造“干部-高职院校”共同的发展愿景、推行KPI导向的薪酬绩效考核机制、吸纳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参与式管理”、建立心理契约预警干预机制、制定基层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契约组合”,或者是“一系列合约的联结”(Nexus of Contfacts)。这些契约可能是文字的、明确的,也可能是口头的、心理的和隐含的。在企业理论中一般讨论的都是正式的经济契约,很少人注意到隐形的“心理契约”。近年来由于竞争全球化、企业结构重组、人员精简、不断变革等全球大环境的影响,心理契约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在税务教育培训日趋发展成熟的今天,如何审视教育培训之中的管理,如何引入较为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教育培训的更快更好地发展服务,日益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人才不等于核心竞争力,要将人才的能力转化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心理契约,实施“精细化”管理,用“心”育人与用人。  相似文献   

16.
通过突发事件对人们心理影响的分析,了解突发事件的发生给人们身心健康所造成的焦虑、抑郁影响及危害,提高人们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调节:理性地认知,保持乐观的心态,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启动心理“安全阀”。  相似文献   

17.
“生理心理社会总体”理念是一种前瞻性的观念,从这个观念出发,心理学辅导、咨询工作者要善解人意;在与咨询者的互动中,做到心的交融,从而帮助心理困惑者走出困境,重新树立生活、学习和交往的信心。要想实现这样的工作目标,应该不是一般的“说教”,它需要心理学工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后“五四”学概指“五四”新化运动和“五四”学革命在1927年落幕以后,非左翼的部分作家秉承“五四”精神和作风进行学创作与学活动。本即在这一概念下对30年代民主主义学、自由主义学进行重新梳理与定位,具体阐发后“五四”学的基本形态、观念构成与创作概况。  相似文献   

19.
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繁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变形记》堪称现代主义的最典型也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荒诞地变成一只大甲虫。故事是荒诞的还是真实的?作者想通过这种似乎荒诞的变形表达一个人怎样的生活以及怎样的心理状态呢?本文将卡夫卡的《变形记》同他的其它作品进行比较,解析他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分析得出作品采用似梦非梦的情境。阴郁压抑的空间氛围。似乎荒诞的人的异变,实则真实的人的心理的变异,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等现代主义手法充分揭示了人在充满虚伪的、缺少温情的、甚至非人性的社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矛盾、痛苦、压抑、无奈却渴望理解与沟通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略论折价销售对消费心理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价格是消费者极其敏感的因素,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价格在消费者心目中又是质量的指示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折价销售是常用的促销手段之一。大型商场折价销售有使消费者产生“被宰”心理、待购心理和不信任感等负面影响的可能,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