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一个社会中老龄人口与日俱增,并且成为一个常规年龄组影响社会结构时,老龄化实实在在地构成了社会建设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对整个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老龄人口占据相当比例的社会,与一个年轻人口占据优势地位的社会,其风气和性格会迥然有别。[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老龄社会对日本经济增长与刺激政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成因,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给予了解读和反思。从人口-经济长周期波动视角看,日本老龄社会的不断深化拉低了日本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并削弱了传统需求管理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而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日本超老龄的人口年龄结构还将继续深化,人口总量和劳动力规模将持续萎缩,这必将长期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我国应吸取日本的教训,尽早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政策配套,全面应对老龄社会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中期以来,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贸易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传统的“出中第一”贸易政策,逐渐向“扩大进口”的方向转变,势头正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但是,这一势头能持续多久,“日本进口时代”能否替代美国进口时代”?国际贸易界正密切注视日贸易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内阁府的统计数字,从2002年1月日本经济达到谷底算起,到今年8月为止,景气扩张时间已进入第43个月,超过了从1958年到1961年的“岩户景气”。然而有统计表明,与10年前相比,日本的“贫困率”却增长了近一倍。那么,所谓巳好转的经济形势到底给谁带来了好处?  相似文献   

5.
从当今老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解决老龄社会中孝道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试析日本社会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直强调遵循儒家传统价值观念,强调家庭、社区的福利责任。然而,日本于2000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护理保险计划却是和该改革的方针背道而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的家庭小型化、妇女职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日本贸易结构的新变化及其影响王德迅1995年度的日本《通商白皮书》指出:“在日元不断升值的形势下,来自东亚地区①的进口日益增加,日本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据统计,1994年日本的进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4.2%和9.6%,为2747.42亿美...  相似文献   

8.
现有养老服务设施与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由于政府规划引导不足,传统养老意识与现实导致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的衔接错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制滞后,社区社会资本网络服务功能不足;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低,队伍不稳定;养老资金来源单一,尚未形成多元投融资布局。应通过规划引导,创新养老观念,提升服务实效;厘清政府角色,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开发社区社会资本网络;强化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形结构稳定的服务团队;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及其改革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系蔡新华一、困难重重的日本经济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遇上了一系列的麻烦。首先是泡沫经济的崩溃。1986年至1989年,日本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超常规猛涨,在此期间,日本GDP每年增长约为5~6%,4年内仅...  相似文献   

10.
日本银行业的社会形象设计及其启示陈守红,张霓一、日本银行业社会形象设计的起因日本银行业对自身社会形象的重视是在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泡沫经济的破灭给日本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痛定思痛日本银行界已基本达成共识:追求利润绝非银行业的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建设泛在网络社会的目标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2005年建设世界最先进IT国家的目标基本实现以后,又提出了2010年建设泛在网络社会的目标.这标志着日本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已不再是赶超世界先进的IT国家,而是在世界最先进IT国家的基础上领先发展,为国际社会作贡献.为此,日本政府制定IT新改革战略和年度重点计划,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推进信息社会建设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日本贸易与环境政策的国内、国际协调机制为出发点,分别探讨了日本的循环经济战略、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管理贸易体制,主办亚太环境会议和贸易与环境国际协调的构建主义目标、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等问题,及其对中国贸易与环境协调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很快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日本人口生育率除在个别年份有所提高外,一直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日本人口死亡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上述现象使日本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人口老龄化成为日本目前要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日本目前人口年龄结构以及未来人口预测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人口老龄化将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婧 《特区经济》2020,(1):86-89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虽然真正进入人口老龄化是70年代,但是他们从60年代开始就已经着手布局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不可谓不高瞻远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营和发展,日本已经成功构建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养老服务模式,从机构养老到居家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再到社区综合照护体系,力图让老年人在自己习惯居住的社区,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的成功经验并吸取他们失败的教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心理抑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抑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2例血透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应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41.2%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在个人性格、人际关系、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铁蛋白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者P0.05);抑郁对SF-36量表的8个维度和2个综合测量项得分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长期血透患者心理抑郁发生率高;性格内向、人际关系差、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血清铁蛋白水平高的患者心理抑郁发病率高;抑郁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口红利的变迁、影响、应对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人口总量的变化和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的人口结构已进入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阶段,这将进一步加速日本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从而影响劳动力供应、社会保障、产业结构和消费领域等方面。近年来,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包括延长退休年龄、提高生育率、大力发展科技、提升人口素质以及制度创新等措施,以缓解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些措施不仅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于正面临人口红利减少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国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密切关系也备受关注。本文将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分为四组,实证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发现: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互补型的,其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具有明显的长期促进作用;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引起其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对美国等对日贸易逆差国的直接投资扩大了其与这组国家的贸易顺差;日本对NIEs、中国等的直接投资并不是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实证结论在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出口贸易、减少贸易摩擦以及在对外转移产业时避免国内产业空心化等方面为我国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算了"十一五"期间工业行业研发效率,单位产值的能耗、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在此基础上验证碳税对天然橡胶关联行业影响的Porter假说,分析天然橡胶种植和初加工行业的赋税,探讨"双重红利"的存在性。研究表明:天然橡胶关联行业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特别是原始性创新,开征碳税难以倒逼企业通过自身创新来形成新的优势;相比合成橡胶行业,橡胶制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天然橡胶种植和初加工行业受税收影响较小,影响正负取决于价格优势与成本劣势孰强。  相似文献   

19.
日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两型社会”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经济以1970年为界限分为两个时期。1955-1973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是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时期,以1970年的公害防治对策和1973年石油危机为契机,日本经济转变为以技术进步和资源节约为基础的集约型发展方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转变经济发展发展方式的途径与经验,对正在谋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未富先老”与劳动力短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蔡昉  王美艳 《开放导报》2006,8(1):31-39
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执行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尚处较低水平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口转变过程,过早地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的端倪。“先老”导致的劳动力供给下降与“未富”带来的大量劳动力需求,将可能形成比较优势的真空。这种趋势对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相应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提出严峻挑战。为应对劳动力短缺的局面,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应未雨绸缪,包括最大化开发人口红利、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力度、选择可持续的养老保障模式,清除劳动力流动障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