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研究了行业竞争强度对创新扩散效率的作用机制。以6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样本,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概念模型,通过分层回归分析验证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竞争强度对创新扩散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在行业竞争强度与创新扩散效率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实际知识吸收能力在行业竞争强度与创新扩散效率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考虑到行业竞争强度的不可控性,从强化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入手,提出了促进创新扩散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社会网络、知识吸收能力与小微企业创新成果采纳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调研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法对模型及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社会网络的网络中心性、关系强度、信任和关系互惠性等维度对小微企业创新成果采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网络规模对小微企业创新成果采纳影响不显著;知识吸收能力在网络中心性、关系强度、信任、关系互惠性与小微企业创新成果采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网络规模与小微企业创新成果采纳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作为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维度和关系特征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在整个知识转移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在组织学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考察企业家导向对后发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究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51家后发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①创新性、先动性及风险承担性正向影响后发企业创新绩效;②外部知识获取在企业家导向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③吸收能力不仅正向调节外部知识获取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还能提升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该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对企业家导向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认识,并对后发企业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顾客主导逻辑和组织吸收能力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寻求竞争优势的新概念。基于顾客主导逻辑相关知识,探讨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型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Mplus对构建的混合模型进行中介调节效应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服务流程创新在组织吸收能力和企业服务创新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顾客导向在组织吸收能力通过服务流程创新影响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中发挥调节作用。鉴于此,建议现代服务型企业围绕顾客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注重对技术与高知人力资本的投资。  相似文献   

6.
顾客主导逻辑和组织吸收能力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寻求竞争优势的新概念。基于顾客主导逻辑相关知识,探讨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型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Mplus对构建的混合模型进行中介调节效应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服务流程创新在组织吸收能力和企业服务创新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顾客导向在组织吸收能力通过服务流程创新影响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中发挥调节作用。鉴于此,建议现代服务型企业围绕顾客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注重对技术与高知人力资本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资源观与能力观,构建以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的链式中介模型,利用264份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探讨网络嵌入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嵌入正向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分别在网络嵌入与企业绿色创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共同在网络嵌入与企业绿色创新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该研究拓展了网络嵌入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内在机制,揭示了外部网络资源与内部动态能力在实现企业绿色创新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宋水正  邵云飞 《技术经济》2021,40(11):23-34
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基于联盟组合中焦点企业的视角,构建了网络能力、吸收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42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能力的4个维度(网络规划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和位置占据能力)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能力的4个维度对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在网络能力的4个维度与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实际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强于潜在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流动视角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联盟双元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隐藏和知识吸收能力两个调节变量,构建“联盟双元粘性-知识流动-创新绩效”理论模型框架。通过对166家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硬技术粘性与软技术粘性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和知识溢出在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隐藏与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效应实现,知识隐藏直接或间接正向调节双元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知识扩散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联盟企业应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联盟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视基于知识合理化隐藏的非正式契约构建,联盟合作后期适当增加网络节点、拓宽知识获取渠道,通过知识有序流动促使联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从而带动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流动视角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联盟双元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隐藏和知识吸收能力两个调节变量,构建“联盟双元粘性-知识流动-创新绩效”理论模型框架。通过对166家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硬技术粘性与软技术粘性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和知识溢出在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隐藏与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效应实现,知识隐藏直接或间接正向调节双元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知识扩散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联盟企业应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联盟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视基于知识合理化隐藏的非正式契约构建,联盟合作后期适当增加网络节点、拓宽知识获取渠道,通过知识有序流动促使联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从而带动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两个维度,以浙江四地194家企业为调研对象,实证研究了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中的交互紧密度、关系稳定性和政策利用度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稠密度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交互紧密度、关系稳定性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产学研合作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在产学研合作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王楠  王莉雅  王海军 《技术经济》2020,39(10):70-79
研究将开放性知识搜索划分为搜索广度和搜索深度,深入探讨开放性知识搜索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对287名知识密集型企业员工的问卷进行分析,实证发现:搜索深度正向影响吸收能力,搜索广度与吸收能力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吸收能力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并且吸收能力分别中介了知识搜索广度、知识搜索深度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地,注意力分配集中度正向调节搜索深度与吸收能力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浙江省338家创新型企业2008~ 2010年三年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内生创新努力的R&D经费投入、R&D人员投入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引入吸收能力这一变量,研究吸收能力在内生创新努力和创新绩效间是否起到中介作用.结果发现,企业内生创新努力的R&D经费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滞后性,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影响越来越小;R&D人员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且呈现不稳定的特征;吸收能力在内生创新努力和创新绩效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源泉与重要资源。研发团队沟通行为是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对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认同、知识共享等理论为基础,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沟通行为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288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研发团队竞争性沟通和回避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竞争性沟通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但是在研发团队回避性沟通对自主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为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对企业提高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企业社会资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首先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绩效及其三者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引入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才能更为科学地梳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构建了关于三个主要研究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提出相关研究假设。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进行数据收集,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模型所包含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理论分析和对350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资本与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吸收能力起到调节性中介作用,在大中型企业中,企业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在小微型企业中,吸收能力对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借鉴知识溢出、创新绩效等相关理论,构建了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提出了高校知识溢出、企业吸收能力、地理邻近性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采用问卷方式,对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内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吸收能力在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地理邻近性在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尽管相关文献就组织冗余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但尚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使得这一作用过程仍然处于"黑箱"状态。有研究认为,大企业组织冗余的作用和中小企业的会有所区别。基于中小企业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不同跨界搜索在沉淀冗余和中小企业产品创新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其次,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调查对象,对这一传导机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证实,沉淀冗余有利于中小企业产品创新,跨界搜索在这一过程起到中介作用,但对市场知识的跨界搜索并非有利于创新;环境动荡、跨界搜索的影响被增强;竞争激烈时,跨地域搜索和跨认知搜索对创新的作用分别被负向和正向调节;环境异质性高,市场知识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8.
肖阳  张晓飞 《技术经济》2021,40(11):1-12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周期,经济转型期是推动并购重组的内在动力,也是并购高发期.基于2013—2017年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系统广义矩估计和双向固定效应计量模型,从产出和投入两个视角,实证分析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持续性影响.研究表明:①国内上市制造业企业创新存在持续性,企业更注重创新投入的持续性,企业创新产出持续性呈波动性变化且部分企业未能实现增长;②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持续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与创新产出持续性和投入持续性间起到积极中介作用,利用能力仅在技术并购与创新投入持续性间起到积极中介作用;③大企业的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高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的提升,从而保障技术并购成效,提高企业创新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借鉴知识溢出、创新绩效等相关理论,构建了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提出了高校知识溢出、企业吸收能力、地理邻近性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采用问卷方式,对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内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吸收能力在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地理邻近性在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共享经济环境下区域性创新网络的形成,推动了网络中不同企业节点的协同发展。伴随着企业的市场发展需求,依据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知识搜索和产权交互成为企业间协同创新的重要内容。基于企业间竞合理念,从创新网络中企业节点间互动机制视角出发,探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实际吸收能力、知识产权风险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与创新绩效之间呈显著倒U型关系;实际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直接显著作用,并且部分中介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另外,知识产权风险能够正向显著调节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与实际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创新网络企业间自主知识产权交互和实际吸收能力,并在有效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同时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