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39)
银行同业业务为近年来逐渐兴起并获得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兴银行业务。国外在金融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种影子银行运作模式。我国借鉴国外发展形势亦创建了影子银行。但是,我国的影子银行与国外在类型与运作模式上均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近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逐渐开始发展同业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在对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分别研究了银行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法军 《现代商业》2021,(14):96-98
目前,金融部门的建设正在迅速发展.长期以来,我的商业银行管理比较重视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以避免商业银行利率的波动,也需要考虑不同业务活动带来的不一样的风险.银行委员会根据不同监督机构分类,从银行监管帐户应用计算敏感性分析.很多商业银行觉得该种方法快捷简便通俗易懂,因此应用的较为普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银行间市场通常...  相似文献   

3.
董骏 《商场现代化》2014,(24):119-119
近几年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并且逐渐呈现出对公业务、对私业务和同业业务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在发展过程当中,也不可避免的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了一定影响。以下主要针对当前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以及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供给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处在当前的改革发展深化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比较重要,在发展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容易存在发展风险。基于此,本文先就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原因和发展的现状加以阐述,然后就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风险以及风险管理和发展措施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为实际发展提供有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当中。同业业务作为开展流动性管理以及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也极其显著。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当前银行发展同业业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结合上述内容,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婷婷 《商业研究》2020,(1):95-102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逐渐从传统信用拆借演变为类信贷业务,一些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实施监管套利、风险资产出表,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原有货币政策传导体系形成干扰,甚至改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渠道。使用25家A股上市银行2008-2018年数据,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同业业务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上,同业业务能够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强化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上述影响并同时对于不同银行伴有异质性。实证结论验证了理论推演的假设:同业业务发展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并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具有强化作用;同业业务对大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有限,但对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表现了较强的正相关性。分析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中小银行对货币宽松与否更为敏感,其同业业务发展程度与货币宽松情况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监管政策应当更加关注银行体系分层结构下的同业业务发展引导,尤其是对于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应当逐步引导同业业务占比较高银行压缩同业资产,鼓励商业银行业务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协议III中,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框架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指明了流动性管理方向。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介绍了2014年同业业务监管新政出台后同业业务发展的新特点;其次,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框架;最后,从实务层面探讨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为推动同业业务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银行业务也变得日趋多样化,银行同业业务不断增多,很多主导业务的出现使银行杠杆风险增大,影响到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更有可能引发银行系统性风险。因此,对银行新型同业业务潜在风险提出解决对策:对新型同业业务全融资链条加强管理;加强同业业务统筹管理;对同业业务计提差异拨备,对损伤比例进行控制与约束,从而使银行潜在风险传染效应降低。  相似文献   

9.
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已成为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管理资产负债、创新金融产品和拓展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梳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伴随同业业务发展各个阶段的监管实践,揭示监管当局的监管理念及手段,分析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本文对加强同业业务监管举措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姚静娟 《现代商业》2013,(36):29-29
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是商业银行顺应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挑战的银行战略转型选择,其表内影子银行模式加大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和资本脱实向虚的经济风险,对央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带来较大挑战。本文旨在对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银行未来业务创新的方向和监管思路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丹丹 《华商》2013,(11):11-11
11月5日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首次以专栏形式重点介绍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于货币政策的扰动与潜在风险。在同业业务发展火爆、监管部门拟对其加强监管的当下,央行详尽阐述同业业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力渐升,并指出不规范的同业业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轶昕  程索奥 《商业研究》2016,(4):83-89,111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创造的主要业务,但也面临着监管政策收紧后的转型与创新压力。本文从业务自身诊断与外部环境的理论分析入手,在分析我国同业业务现状的基础上,从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影响的角度分析了监管机构从严约束银行同业业务的原因;通过从宏观上明确业务发展和组织定位,从中观上搭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同业业务合作平台,从微观上回归业务本源三方面提出基于严格监管背景下同业业务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同业拆借市场基本内涵进行介绍,文章从初步建立、曲折发展和日趋成熟三个方面对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在进一步分析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在信用和道德风险、缺乏相关法规的有效监管和具有交易币种较少和流动性不高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推动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完善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法律法规;放宽同业拆解外币币种限制和建立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经纪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银行“同业代付”业务快速增加的同时,其潜在的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信用证代付业务为例,深入剖析银行“同业代付”业务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提出监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影响我国同业拆借利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柳  田敏 《现代商业》2011,(14):13-14
同业拆借利率是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它及时体现了资金供求关系状况,是最为敏感的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是商业银行决定存贷款利率的重要标准,也是中央银行进行金融监控,制定货币政策的有效依据。本文通过从资金供求状况、同业拆借替代融资渠道以及拆借行为动机三个直接影响我国同业拆借利率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丰富当前我国同业拆借利率影响因素研究具有理论意义,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同业拆借利率,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卿涛 《商业科技》2014,(17):127-128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和信任程度也不断的加深,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即将从互联网金融概述的角度开始阐述,对互联网金融概念、特质和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进而再以余额宝为例,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银行基金业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虽短,但速度迅猛,近年规模不断扩大,理财产品、理财观念也得到显著的提升,成为银行又一利润增长点。本文以四川省JS银行遂宁市分行为研究对象,对其理财业务的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开放式改革趋势下,房地产经济与金融经济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两大行业之间跨业经营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双方共同创造了新的经济收益额度。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严格控制房价走势而对产业经济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银行作为房地产销售的资金链支撑,其也在重新调整房贷业务以降低市场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银行房贷业务调控带来的诸多影响,对新一轮房价调控政策下银行经营改革提出了科学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田天 《财经界(学术)》2014,(2):24-24,29
市场经济开放式改革趋势下.房地产经济与金融经济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两大行业之间跨业经营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双方共同创造了新的经济收益额度。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严格控制房价走势而对产业经济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银行作为房地产销售的资金链支撑,其也在重新调整房贷业务以降低市场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了银行房贷业务调控带来的诸多影响,对新一轮房价调控政策下银行经营改革提出了科学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