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婷婷 《商业研究》2020,(1):95-102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逐渐从传统信用拆借演变为类信贷业务,一些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实施监管套利、风险资产出表,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原有货币政策传导体系形成干扰,甚至改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渠道。使用25家A股上市银行2008-2018年数据,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同业业务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上,同业业务能够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强化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上述影响并同时对于不同银行伴有异质性。实证结论验证了理论推演的假设:同业业务发展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并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具有强化作用;同业业务对大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有限,但对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表现了较强的正相关性。分析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中小银行对货币宽松与否更为敏感,其同业业务发展程度与货币宽松情况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监管政策应当更加关注银行体系分层结构下的同业业务发展引导,尤其是对于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应当逐步引导同业业务占比较高银行压缩同业资产,鼓励商业银行业务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姚静娟 《现代商业》2013,(36):29-29
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是商业银行顺应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挑战的银行战略转型选择,其表内影子银行模式加大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和资本脱实向虚的经济风险,对央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带来较大挑战。本文旨在对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银行未来业务创新的方向和监管思路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银行业务也变得日趋多样化,银行同业业务不断增多,很多主导业务的出现使银行杠杆风险增大,影响到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更有可能引发银行系统性风险。因此,对银行新型同业业务潜在风险提出解决对策:对新型同业业务全融资链条加强管理;加强同业业务统筹管理;对同业业务计提差异拨备,对损伤比例进行控制与约束,从而使银行潜在风险传染效应降低。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当中。同业业务作为开展流动性管理以及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也极其显著。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当前银行发展同业业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结合上述内容,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银行“同业代付”业务快速增加的同时,其潜在的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信用证代付业务为例,深入剖析银行“同业代付”业务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提出监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董骏 《商场现代化》2014,(24):119-119
近几年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并且逐渐呈现出对公业务、对私业务和同业业务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在发展过程当中,也不可避免的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了一定影响。以下主要针对当前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以及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供给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通信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如今,金融业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发展电子银行已成为目前绝大部分银行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因此,建设银行将电子银行定位为四大战略业务之一,积极推进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理财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百分比也越来越高,居民的个人财富及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各家银行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财业务,这一业务也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概述,对整个理财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做了简要分析。然后对比得出互联网给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带来的压力,用数据分析了同业银行之间各自的竞争优势,通过对互联网、同业和内部这三方面竞争格局的分析,探讨商业银行在承受各方面竞争压力时,不断发展出各自独特的竞争策略。最后对商业银行未来提高业务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优化银行服务、细分客户市场、完善数据库、创新理财产品、增强与互联网的合作营销等。  相似文献   

9.
《商》2016,(11)
买入返售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业务之一,不仅使银行摆脱了传统的"负债支撑型"运行模式的束缚,也为银行带来了较高的收益。然而金融创新的缺陷不可忽视,同业资产业务的过度膨胀的会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各种风险,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本文就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游离在监管边缘的买入返售业务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针对我国金融监管政策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巴塞尔协议III中,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框架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指明了流动性管理方向。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介绍了2014年同业业务监管新政出台后同业业务发展的新特点;其次,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框架;最后,从实务层面探讨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为推动同业业务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1.
《商》2015,(39)
银行同业业务为近年来逐渐兴起并获得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兴银行业务。国外在金融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种影子银行运作模式。我国借鉴国外发展形势亦创建了影子银行。但是,我国的影子银行与国外在类型与运作模式上均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近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逐渐开始发展同业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在对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分别研究了银行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从只有存、贷的传统业务种类发展到依托各种网络的各种新型业务。这种形式下银行的风险事件将会大量增多,除了采取措施防范传统业务带来的风险,还应防范新型业务带来的风险,特别是会计风险。如果商业银行只注重创造利润,不懂规避会计风险,将会对商业银行稳健发展造成重创。因此,本文将对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会计风险表现形式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产生的风险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建议,为银行减少损失,更稳步经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项后军  曾琪 《财贸经济》2019,40(8):50-66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上的期限错配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同业业务的期限错配,不仅深刻影响了银行的经营,还对商业银行的内在稳定性和脆弱性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以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为分析主线,探讨银行同业业务期限错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机制,分析同业业务期限错配及其流动性创造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金融强监管对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与银行脆弱性之间关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过度参与同业业务造成的期限错配尽管显著增加了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却导致了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功能的下降;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显著增强了期限错配与银行脆弱性之间的关系,随着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的膨胀,同业业务期限错配进一步加剧了银行脆弱性,且中小型银行的脆弱性水平显著高于大型银行。2016年下半年开启的一系列监管强化政策造成同业业务流动性剧烈波动,市场因监管政策冲击,产生了一系列的恐慌反应,短期内反而加剧了银行脆弱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票据融资业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了21世纪,票据业务发展迅速,业务总量成倍增长。票据业务成为企业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之一,票据业务的专营化和规模化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不菲的经营利润。然而,在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的同时,操作违规、无序竞争、银行之间的非理性竞争不断发生、银行内控体系薄弱、犯罪分子内外串通等问题都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经营风险。而如何有效防控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成为摆在银行面前的一道难题。日照银行作为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规模较大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因而票据业务操作面临着较大风险。本文分析了当前票据市场中操作风险的成因,并结合日照银行票据贴现业务框架,分析了日照银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的管理现状与管理问题,以此剖析日照银行票据业务发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风险及工作中的不足,并就如何防范和控制日照银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提出了风险管控方案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商》2015,(15)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持续加剧,银行的经营压力普遍与日俱增,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银行开始大力拓展承兑汇票业务,希望能够给银行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然后目前银行在承兑汇票汇票业务风险防范方面的落后严重拖累了这一业务发展,因此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防范承兑汇票业务风险,这成为了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具体风险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具体成因,探讨了业务风险防范具体策略,以期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带来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传染”风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矩阵法模型模拟我国银行同业风险头寸分布状况,估计了银行体系内的“传染”风险。结果表明:(1)银行同业资产和负债都与银行的类型和规模相关,国有银行的同业头寸占全部同业头寸的70%以上,但其同业资产占比有逐年下降趋势;(2)银行体系内风险传染的概率非常低,同时风险传染的概率及其导致的损失在逐年下降;(3)如果考虑银行预期和银行安全网对传染风险的降低作用,危机传染的风险甚至会降至零;(4)对“传染”风险的估计也存在低估的可能,同时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传染”风险正在从银行同业之间向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证券公司之间扩散。  相似文献   

17.
黄蕴洁  肖新华 《市场论坛》2010,(3):55-55,44
在经济全球化、银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国际贸易融资已被广泛地应用。然而,由于世界金融危机日益加深,国际贸易结算融资在银行融资业务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融资风险也逐渐增大。文章通过分析国际贸易融资的各种风险,提出了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轶昕  程索奥 《商业研究》2016,(4):83-89,111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创造的主要业务,但也面临着监管政策收紧后的转型与创新压力。本文从业务自身诊断与外部环境的理论分析入手,在分析我国同业业务现状的基础上,从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影响的角度分析了监管机构从严约束银行同业业务的原因;通过从宏观上明确业务发展和组织定位,从中观上搭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同业业务合作平台,从微观上回归业务本源三方面提出基于严格监管背景下同业业务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生命线,其变化很可能引起流动性风险,令商业银行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重点关注问题。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问题为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性增强和期限错配等问题。应改革流动性监管,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力度,优化资金结构,加强融资管理,加强压力测试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银行委外业务发展迅速,“委外”成为当今金融界最热门的词汇.但作为一种银行创新的业务模式,委外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本文从委外业务的现状入手,分析委外业务给单体银行和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对委外业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