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预算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是优质财政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促进政府管理实现经济、效率、效益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积极推动财政预算公开,向社会"摊开"自己的"账本"。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分析预算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政府预算公开的对策和建议。一、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财政预算经历了由"国家机密、不得向社会公开"到"部分预算向人大代表公开"再到"预算向社会公众公开"三个历程。1951年颁布的《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规定:"国家财政计划和国家概  相似文献   

2.
预算的公开和透明是现代预算制度的基本内容。预算公开也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是现代预算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建设高度透明的法制政府的题中之意。目前我国的预算透明及公开化在法制层面、财政现状和意识认知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引入公开程序和公民参与机制等。近年来我国政府预算公开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级政府都积极推动财政预算公开,将自己的预算报告展示在公众面前,然而与公众对预算公开的需求和期望相比,我国政府预算公开在内容、结构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政府预算公开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预算公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财政》2012,(2):52-54
预算公开是指政府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预算机构和职能、预算政策、预算制度、预算程序、预算收支等信息,让公众"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它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是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预算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办事效  相似文献   

4.
<正>财政预算透明度问题已成为我国财政改革、发展中一个十分突出问题。如何公开财政预算信息,特别是公众能够及时、充分地获取政府的财政预算信息,以正确评价政府公共预算受  相似文献   

5.
白景明 《中国财政》2012,(12):28-30
随着经济市场化和政府管理法制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日益高涨,并把政府政务信息公开视为有效参政议政的必备条件。财政信息是政务信息的内容之一,因此,如何有序推进财政信息公开成为新时期政府理财的一大难题。所谓"难",是指如何既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又让公众正确认识财政信息;既落实公众的监督权,又让公众理解、支持政府的财政决策。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现状财政信息公开制度是公共财政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预算透明,就是让反映政府活动、体现政府职能的预算收支以及相关的预算制度、政策等全面公开,让公众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懂。即:一要公开,让公众看得到;二要详细,让公众看得清;三要明白,让公众看得懂。  相似文献   

7.
公民权利、民主预算与预算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源于权利。公民权利的天赋性、至上性,既是国家权力合法性的依据,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和宪政制度安排的终极目的。"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客观上要求实行民主预算。形式上,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年度收支计划,本质上则是以宪法及相关法律为基础的综合性契约,它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受社会公众委托,通过民主政治程序配置纳税人的税款,并将其转化为"一揽子"公共品的一种公共治理机制。因此,社会公众有权利要求获得充分、真实的政府预算信息,政府也有责任向社会公开预算信息及政务信息。  相似文献   

8.
正预算,简单地讲就是对收支进行预计、测度。微观上有家庭预算、企业预算,宏观上有政府预算、国家预算,也就是国家的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有别于家庭和企业的预算,因为国家预算不仅仅是单纯的收支计划,还体现了一些政策,与一个国家政府职能活动和公众生活密切相关。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国家预算反映国家的政策和意图,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预算的政策制度、收支活动、资金安排等统称为预算信息。按照国际惯例,预算信息分为可以公开的信息和不能公开的信息。预算公开是指  相似文献   

9.
金展庆 《财政监督》2012,(15):56-58
一、提高财政透明度是世界各国的共识目前,关于财政透明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的Goarge Kopits和Jon Craig给出的。Goarge Kopits和Jon Craig把财政透明定义为"向公众最大限度地公开政府结构和职能、财政政策意图、公共部门账户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记者:焦作市将财政预算公开和请公众参与预算作为民生财政和民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打造阳光财政,被誉为中国财政最为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请您介绍一下焦作市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申相臣局长(以下简称申局长):财政乃庶政之母,为民是理财之本。政府财政的钱,是纳税人和老百姓的钱,必须要让大家知道财政的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钱怎么花,要让公众参与预算,并且民生大事由公众说了算;钱花出去了效果怎么样,还要看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1.
近一段时期以来,"阳光财政"是公众最热切的寄望之一。希望政府的预算制订更全面更细化,希望预算表逐日"解密"成为公开信息,希望提高财政运作的透明度——愿望的热切也意味着工作的艰辛。为什么要打造"阳光财政",如何建立"阳光财政"制度并落到实处?本期话题由武汉大学钟水映、孙志、王汝津博士就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概念、重要性、评估、建议四个方面,对预决算信息公开问题进行综述。预决算信息公开在保障公众知情权,加强监督、防治腐败,加快政府转型、促进“服务型”、“责任型”政府建设,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实现“中国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预决算信息公开的评估主要是根据具体原则要求,设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建立预算公开的顶层制度设计、完善预算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预算信息公开的质量和获取的便利性、引入公民参与机制等措施能够提升预决算信息公开的程度。通过综述,得出,即重视和分析预算、决算两方面信息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对比绩效分析来促进财政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方财政预算和部门预算的陆续公开,存在已久的"其它支出"又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据报道:"其他支出"频繁使用,金额较大,尤其是基层财政更严重。在一些地方,这部分隐形预算支出占财政总预算的比重非常高,达到30%—40%。在中央政府强调"让老百姓清清楚楚地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能够有效监督政府"的今天,在进一步推进预算制度的完善,细化预算科目的今天,在正在部署向社会公开"三公消费"等容易滋生  相似文献   

14.
一、政府预算公开的意义和背景当今世界,政府预算公开已经成为一个现代政府、文明政府和责任政府必备常识。政府预算公开是指政府预算的依据以及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内容整个过程都必须依法向社会公开。狭义上的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并强调"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预算监督作为政府预算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以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健全预算监督机制,强化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对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  相似文献   

16.
正财政预算信息公开问题,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不断推进,公众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呼声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依法做好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对保障公众对财政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是现代服务型政府需要做好的基本功。它对提升政府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我国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寻从建立健全预算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完善预算信息公开机制、完善预算编制机制、强化预算监督体系四个方面提升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2014年8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新预算法增加了预算公开的内容。预算公开包括政府部门预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是目前政府正在着力推进的一项工作。2014年10月31日,湖北省武汉市104家市直单位同时向社会公众公开了其2013年度的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决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财政资金管理体制向科学化、精细化和绩效化方向转变,追求科学民主、公开透明、讲求绩效的资源配置结果成为政府资金管理目标。然而,我国政府现行以收支为核心的全面预算存在的计量不准确、结果不科学和信息不对称等缺陷使之与改革目标要求相比具有诸多不适应性。按照政府契约理论所内涵的政府与公众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要求,预算契约应连续报告政府受托资金的运动过程,主体化认知政府资金运动原理,将预算纳入政府财务管理体系,形成与政府会计和财务管理内容一致的全要素预算,以完善政府基础层和综合层财务管理体系的事先管理规划,各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和数量勾稽关系可以有效解决收支预算的不适应性,实现财政资金管理转型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宣告二十年来首次大修、历经四审、长达十年的预算法修订终于尘埃落定。"预算公开"首次入法,是本次预算法修改的最大亮点之一。新预算法高票获得通过,是我国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进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查看修改前1995年1月开始执行的预算法,全文并无一处使用"公开"的文字,对于预算公开并没有做出具体和明晰的法律规定。而修改后的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