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野地,是大面积的、保留原貌或被轻微改变的自然区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等多元价值,因此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荒野保护是重要的行动目标之一。在此新背景下,分析了中国荒野地保护中存在的五大现状问题,包括荒野价值认知不足、荒野本底状态不清、荒野保护空缺明显、荒野地破碎化严重、荒野地管理质量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荒野地保护的目标和系统性保护策略(包括主流化策略、普查策略、全域分级保护策略、连通策略和提质策略),以及相应的12项行动建议,有望为我国开展系统性的荒野保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荒野保护地列入保护 级别最高的一类保护地,荒野体验是游憩体验最高级别的体验 形式。世界各国荒野保护地实际存在形式大致分独立型和合 并型2类。划定荒野保护区是荒野价值研究成果的重要应用实 践,这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方向。核 心保护区与荒野保护区对应IUCN保护地分类体系中的Ia、Ib 保护地,这样既可以同国际接轨,又解决了国内国家公园生态 保护管控与人类活动的矛盾问题。国家公园突出荒野保护理念 既建立了国家公园与社会的情感联系,强化了国家公园的社会 文化认同,又彰显了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 念。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与行为分析法是划定荒野保护区的重要 方法,通过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建立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谱系,在 生态环境谱系基础上通过行为交互作用分析建立游憩机会谱系 与社区村落谱系。荒野保护区整合了三大谱系,建构了以荒野 保护区为主体的管理分区体系,把各个功能区有机组织起来, 形成结构有序、自然共生的人地耦合复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欧洲荒野景观再野化是全球荒野保护运动中的创新典范,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生态观上,构建出引人瞩目的具有21世纪特色的保护思路。其经历了从目标驱动为主导到恢复再野化发展的保护理念转变,该过程将保护运动升级到整个生态系统,并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显示出欧洲国家对土地利用的创新思考。在分析欧洲荒野保护发展历程后,以“欧洲再野化”(Rewilding Europe)项目为切入点,介绍其发展理念,梳理其主体建构、合作机制及政策导向,以期丰富国际荒野保护的研究,并为中国构建荒野保护理念及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的双重背景下,荒野 地保护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荒野制图、系统性与连通性 3个视角切入,评析国际荒野地保护实践。包括:1)以苏格 兰为例,评析基于荒野制图的荒野地保护实践,指出荒野地 图是开展荒野地保护实践的基础,并需要将地图与政策紧密 结合;2)以美国国家荒野保护体系(National Wilderness Preservation System)和欧洲荒野网络(European Wilderness Network)为例,评析荒野地的系统性保护实 践,指出只有建立系统性的荒野地保护机制,才能确保荒野 地保护的有效性和长久性;3)以北美野地网络(Wildlands Network)为例,评析荒野地的连通性保护实践,指出在景 观破碎化的区域中,荒野地连通性保护对于维持生态过程具 有重要意义。在荒野地保护实践中,荒野制图、系统性保护 和连通性保护是3个重要的视角,对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国家 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网络构建等生态实践具有 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诸多因原有自然基底条件限制或用地性质转变等原因,而未经过多人工干预的土地发展成为城市荒野空间。从城市自然再认知的角度出发,辨析了城市荒野在传承人地共生关系、承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潜质;梳理出城市荒野的基本类型与存续目标,包括初级荒野的整体保护、次级荒野的再生与利用、间隙荒野的激活与新生,以及类荒野的认知引导。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研究,归纳出每类城市荒野空间发展的典型策略与应用情境,以期从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层面推进城市荒野空间有效的组织利用,为中国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法国风景园林师吉尔·克莱芒的理论和作品为研 究的对象,拟从4个内容展开:第一,在描述其风景园林思想 体系的基础上,勾勒第三景观宣言的理论纲要;第二,以亨 利·马蒂斯公园为例,验证该理论在具体作品中的有效性; 第三,简论该公园呈现的荒野之境,阐述其生物多样性内 涵;第四,分析都市荒野中蕴含的自主性和抵抗性概念。本 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三:一方面在国内学界比较系统地引介国 际前沿的风景园林理论;另一方面深度讨论设计与理论之间 相互转化的议题;同时,荒野中蕴含的自主性和抵抗性还拓 展了都市荒野的审美批判。  相似文献   

7.
胡发贵 《江南论坛》2012,(11):20-22
在中华一体的华夏文明格局中,江南文化因受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影响,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鲜明精神特性。一、南方之强江南文化,固然水性十足,有所谓诗性江南之说;但正如古代哲人老子所说,水至柔,但也至坚,因为攻坚强者莫若水;诗性江南固有其柔美的一面,但更有其坚韧的南方之强的品格。何谓南方之强?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给出了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的评论: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20,(1)
"工匠精神",本意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现引申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勤恳敬业、传承创新、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国际比较,阐释德国、日本、美国等制造业强国"工匠精神"的不同源起和制度,给"中国制造"未来的引导及深化以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市从一个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穷县,一跃而成为对外开放、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国际港口工业名城。张家港的倔起,靠的就是江总书记高度概括并亲笔题词的“张家港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东盟水陆相连,文化相近,双方国家公园发展存在很多的共性和个性。通过对双方国家公园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双方在地理区位、文化认同以及国家公园的发展理念上都存在着开展生态旅游合作的广泛基础。双方可在学术交流、客源互送、管理人员交流与培训、生态旅游产品合作开发、构建国家公园无障碍生态旅游圈等方面加强合作,并相应地构建平等互利的合作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祖军  蔡根女 《经济师》2004,(8):267-267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是影响企业性质的关键 ,属于高层次企业文化范畴。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济世精神 ,它涵盖了企业家能力 ,同时又有着更多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 ,企业家精神是比企业能力更加稀缺的资源 ,对企业发展作用也更大。当前我国企业家精神却存在严重的不足 ,为此 ,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阐述企业家精神的确切内涵。  相似文献   

12.
13.
国际经济伦理观、环境伦理观、人际经济伦理观是社会主义经济伦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传统“和合”精神进行创造性诠释,探讨了“和合”精神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伦理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肖三 《经济研究导刊》2013,(27):223-223,252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是对其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坚定信念。这种理论自信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深刻理解和深刻认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开放的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15.
陶峰 《经济师》2007,(10):71-72
精神利益为人生存于世不可缺少之利益,法律对精神利益的保护是其重要任务。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便是此种目的在立法上的反映。然而,人们对精神损害多有误解并造成实践中的混乱。为此,文章主要对精神损害的一些基本问题予以阐述,界定精神损害的客体范围,以推动理论发展和服务司法实践。通过法的实然和应然两方面的分析,指出应突破法律规定而扩大精神损害的客体范围,以利于民事主体权益的保护。文章认为,精神损害的客体范围应包括:人格权,身份权,特定财产权和精神利益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王丽敏  肖昆  项晶 《经济师》2010,(7):25-2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家精神在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理论与实业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各界人士对企业家精神理论的认识、研究还没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并应用于实践。因此,文章研究旨在通过从个体企业家精神、公司企业家精神、内部企业家精神、社会企业家精神四条脉络对企业家精神理论进行系统的文献梳理,把握不同专家学者对企业家精神理论的认识,为进一步丰富其理论内容提供一个有益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一上到大学就感到茫然,没有现实、可行、明确的目标,不断的彷徨没有使命感的人生。也有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在心理上都开始解放,开始做以前想做但没有时间做的事情,这样意志慢慢被时光所消磨,精神也慢慢被侵蚀。还有不少学生还在懵懂当中就进入了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喜欢的专业,结果在痛苦中学习,甚至放弃学习,不再有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讨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中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还远远不够,从这一现实出发,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赔偿数额,适用范围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谭丽  李勇 《时代经贸》2014,(4):166-167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对于企业创新文化的形成,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并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对推动社会的创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第一枪精神”是齐齐哈尔城市精神的真切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精神是城市品格的外显特征,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它具有激励、凝聚、吸引和辐射作用。黑龙江省委对黑龙江省各地培育城市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育城市精神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各个城市打造城市文化的重要课题。齐齐哈尔市有提炼城市精神的丰富素材,历史上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第一枪精神"有理由作为齐齐哈尔人精神追求的真切表达,去表现齐齐哈尔市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