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大喜 《广西会计》2000,(11):17-19
本文拟就合并报表编制的规定及相关会计处理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以便发现问题 ,为我国今后制定和改进合并报表准则提供一些建议。一、关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及其选择根据IAS2 2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有购买法和股权联合法 ,各国会计准则对其选择也有一定差异。购买法。它将企业合并视为购买行为 ,注重合并日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 ,因此被并企业资产、负债应按购买日公允价值重估 ,购买成本超过所取得净资产公允价值部分确认为商誉 ,并在其使用年限只分期摊销。合并发生的直接费用作为购买成本。合并企业留存收益可能因合并而…  相似文献   

2.
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是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二者主要区别是:权益结合法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购买法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购买成本与所取得的全部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  相似文献   

3.
换股合并会计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燕 《财会通讯》2005,(12):41-42
一、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比较购买法是将企业合并视为一桩买卖(是一个企业主体通过并购方式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种交易),这一交易与企业购买其他任何资产一样,买方应按购买成本记账。如果支付的购买成本高于所取得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则其差额确认为商誉。合并  相似文献   

4.
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要点 首先,确定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实质是一项“交易”。作为购买交易中取得的资产、承担的负债或取得的股权,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不应该用账面价值计量。取得可辨认净资产或股权的具体方法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情况下,购买方需要将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控股合并的情况下,购买方应当在购买日按所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以确认取得的被购买方的股权份额。  相似文献   

5.
企业合并时 ,通常采用的会计方法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本文拟对这两种方法的经济影响与应用选择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一、购买法与联营法的经济影响(一 )对合并当年的影响联营法将被并企业整个年度的损益并入实施合并企业的损益表 ,而购买法仅仅将合并日后被并企业所实现的收益纳入损益表 ,因而只要合并不是发生在年初 ,而被并企业又有收益 ,合并当年按联营法处理所得的收益数总是大于购买法。此外 ,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企业资产的现行公允价值一般大于其账面价值 ,所以 ,实施合并的企业仅仅通过将并入资产按现行公允价值变现 ,便可增加…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合并的会计实务中,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方法。购买法是以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购买法支付的购买成本与被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被并企业合并前的留存收益及利润构成购买方的购买成本;  相似文献   

7.
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核算,其突出特点就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母公司应设置备查账,记录在合并中从被购买方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以及或有负债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该公允价值在编制合并报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母公司备查账所记录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核算,其突出特点就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母公司应设置备查账,记录在合并中从被购买方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以及或有负债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该公允价值在编制合并报表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母公司备查账所记录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一、基础理论不论是控股、新设还是吸收合并,只要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就用购买法核算,即并购企业通过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净资产来实现合并。该法是从并购企业的角度出发,并购企业为合并所支付的资产、承担的负债或是发行的股票债券都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并不影响对获得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所收到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都以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0.
一、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内涵 购买法是假设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交易,是主并方(购买方)取得对被并方(被购买方)净资产和经营、财务决策控制权的行为,可以视为企业的一种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11.
正一、合并商誉及其性质(一)合并商誉的定义合并商誉是指被并购方净资产在未来能给并购方带来超额收益的现值,表现为被并购方净资产被并后预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大于被并购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合并商誉具体内容分解成六个部分:"第一,购买日被并购方净资产公允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第二,被并购方未确认的其他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部分;第三,被并购方的超额集合价值,一般是指企业已存在的商誉,包括被并购方以前的并购行为中获得的商誉及自创商誉;第四,并购方和被并购方整合后产生的超额集合价值;第五,并购方由于估价错误而多支付的那部分购买价格;第六,并购方由于低估或者高估而多付或少付的那部分价值"。其中,第三部分被并购方已存的超额集合价  相似文献   

12.
商誉会计处理最终应从商誉的来源与经济性质着手寻找正确思路.会计中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是一个误区.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并不存在所谓商誉无形资产,这是企业不能确认自创商誉的根源.企业并购是一项交易,按照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交易商品的价值由(C+V+M)构成,交易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仅约略相当于交易商品(被并企业)中的不变资本C,而(V+M)则相当于合并商誉,其有无及大小取决于并购双方的定价博弈;从并购定价来看,合并商誉实际上来自被并企业预期未来收益,是被并方获得的预期自身未来收益的分成,本质上是购买方对被并方获得的预期收益分成的预付款项;从合并商誉的预付款性质看,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摊销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华夏幸福基业借壳ST国祥上市的案例,对借壳上市会计选择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购买法、反向购买法和权益性交易法三种不同的借壳上市会计处理方法的具体处理过程,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会计后果与经济后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购买法下,合并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如果公允价值远高于账面价值,企业在未来将计提更多的折旧和摊销;在反向购买法下,合并成本与被购买法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将被确认为商誉,商誉在未来面临减值风险,如果合并过程中产生了巨额商誉,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相比之下,权益性交易法不多计提折旧和摊销,也不确认巨额商誉,是最为有利的合并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新会计准则中商誉会计处理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作了新的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商誉;合并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直接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初始确认后的商誉,不再进行摊销,而是于每一个会计期末,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对其进行减值测试。但鉴于商誉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因此,应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1)此处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应是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航黑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过程中商誉确认、计量、减值测试的分析,文章认为,由于商誉的初始计量采用合并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减值测试却以收益法评估为基础,两者口径不一致,导致商誉减值成为必然.巨额的商誉减值可能会对企业后续财务活动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这种合并模式中采用收益法评估商誉,更能体现企业经济资源的获利能力,而且可以避免商誉计量与减值测试原则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在每一次单项交易发生时,应确认对购买方的投资成本。形成对被投资单位控制时,应分别将每+次单项交易的成本与该交易发生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进行比较,确定每一次单项交易的商誉或计人当期损益的金额。据此,合并成本应为每一项交易成本之和,而购买方在购买日确认的商誉或计入损益的金额,则为每次单项交易的产生的商誉或计人损益的金额之和。实际操作时,还涉及到对被购买方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其交易日至购买日实现的净损益购买方应享有份额的确认,以及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等。本文通过对薪准则相关规范的解读和案例分析,介绍分步实现控股合并的账务处理和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下推会计的起源企业合并按性质分,包括购买性质的企业合并和股权联合性质的企业合并。购买性质下被合并企业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问题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问题,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基于稳健性原则,不能改变被合并企业的计量属性,仍应当按照被合并企业合并以前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的账面价值来报告;另一种则认为:应当按购买日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即应当将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分摊到被并购企业的净资  相似文献   

18.
母企业合并前若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则编制合并报表时无需调整其账面价值,但需调整子公司的个别报表,将购买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资本公积”并调整其净利润(针对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而言)。同时,购买方针对被购买方在购买日与交易日之间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按原持股比例享有的部分调整留存收益及资本公积。此外还需编制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分录。  相似文献   

19.
从资产计价角度看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计价基础的角度看,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本质上坚持的都是历史成本基础。由于历史成本基础存在缺陷,无论购买法还是权益结合法,都不是真正科学的合并会计方法。而动态反映观下的新起点法,从合并开始就不断地在每一个报告时点上对所有资产进行价值重估,按报告时点的公允市价对全部资产进行重新计价,是真正科学的合并会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企业合并准则及其他相关准则来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会计信息的重点放在资产负债表,新准则要求对企业并购采用购买法处理。在购买法下,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并购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购买方对并购成本大于并购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新准则将更好地反映公司投资所取得的利益,加强公司财务报表的可比性,提供更完整和相关的财务信息。SFASNo.141(R)表达的最根本的概念是并购创建的整个企业是会计报告主体。因此,合并报表将描述并购企业100%收购的资产和负债。任何少数人的利益,即所谓的非控制股权利益将被视为股东权益,收益表将列示整个企业的成果,其利润分为归于控制股权利益部分和非控制股权利益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