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发展的关键和定位 1.甘肃发展有“五大关键” 水。由于雨水的缺少和其他原因,生态问题是制约甘肃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催生甘肃发展的最大机遇。因为,甘肃在全国来讲,其生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也非常突出。因此,甘肃发展需要“反弹琵琶”,高举生态旗,大走生态路,实施生态国家战略,为国家生态保护和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甘肃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甘肃位于西北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自我改造能力差,经济效益低、财政困难、经济总量指何在全国位次长期居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更增加了我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依靠和发挥科技优势,全面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努力实现“两个转变”是扭转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局面的必然选择。甘肃实施科技兴省战略,具备许多有利的条件。经过4O多年的发展,甘肃已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技队伍。甘肃具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万余人。全民所有制科研开发机构252所,…  相似文献   

3.
打造祁连山生态特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林 《发展》2011,(3):33-34
国务院国办发(2010)29号文《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甘肃建成西部地区生态屏障,这是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科学体现,更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大机遇。经济要发展,生态必先行。祁连山地处甘青两省,是生态屏障中的战略高地,具有控制性地位,无祁连之山便无西部乃至全国国土之稳,其涉及之广、影响之大、保护之难、治理之艰,当属首位。因此,采取非常之政策、经济和法律措施,打造祁连山生态特区,是我省生态安全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一、祁连山生态区位和屏障作用十分独特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甘肃省畜牧业现状、发展生态畜牧业优势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如何结合甘肃实际加快发展生态苹食畜产业,推广"服务体系 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力推进科技兴牧,进而将甘肃建成生态化畜牧大省.  相似文献   

5.
苏雅娜 《发展》2010,(12):115-116
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为我国西部地区带来了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模式的机遇。本文通过分析甘肃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与下足,提出了以资源共享为先导、优化资源配置的服务外包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大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能源、原材料等传统工业,转型势在必行。通过对甘肃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四个现实路径:重构产业结构、重塑经济地理、优化要素配置和创新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正> 沿海地区抓住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制定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发展战略,必然给内地经济带来冲击.在严峻挑战面前,甘肃怎么办?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课题。我们认为只有深化改革,调整发展战略,增强企业竞争机制,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循环,实现加工增殖和结构优化增殖,才能振兴甘肃经济.  相似文献   

8.
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问题是影响甘肃省经济持续增长、保持发展活力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甘肃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论述了如何选择实现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产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平 《开发研究》2007,(4):100-103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范式和经济形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本文论述了甘肃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中国入世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甘肃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社会发展机制滞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人口总体素质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甘肃发展循环经济应不断完善社会机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人力资本开发、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 ,给西北地区和甘肃的商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项研究对西北地区和甘肃确立流通中心战略 ,调整、优化商业产业结构 ,发展商业文化进行了研究 ,这项研究为促进商业的大发展 ,以推动西北地区和甘肃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思路与对策 ,本刊发表这项研究的部分成果 ,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如何抓住机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西部各省、区面前的重大课题。甘肃基本是个农业省份,“三农”问题一直是个十分沉重的话题。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是长期困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甘肃省委、省政府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使“三农”这个全省最大的难点问题变成了全部工作的最大亮点。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五”时期是甘肃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  相似文献   

12.
甘肃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的今天,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模式必须符合这一前提要求。文章通过对甘肃发展特色经济制约因素的认识和分析,可以了解发展特色经济的实质就是根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科学开发和利用优势资源,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甘肃向来是我国经略西北和沟通丝绸之路的枢纽所在,战略和区域位置尤为突出.古代甘肃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过为人称道的时期,也有让人遗忘的时段.当下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为甘肃再度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甘肃要抓住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就必须从国家使命和自身实际出发,立足生态屏障、战略后方、交通枢纽和资源大省的优势与角色定位,转换发展模式,确立生态立省战略,以生态经济为主体,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战略支点,打造黄金通道;以历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为亮点,重塑甘肃文化形象.通过实施"一体两翼"方案,加快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步伐,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康军 《发展》2010,(9):14-16
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的最大支持和关怀。《意见》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甘肃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要重点实施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安全、社会发展、产业发展五大战略,把甘肃建成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正以就业 ,经济增长 ,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甘肃中小企业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适应技术、产业组织形式、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变化 ,并结合甘肃经济的特色 ,走出一条较快的成长之路 ,这是事关甘肃经济能否长期、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也是本文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龚明 《发展》2010,(12):29-30
研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办四十七条”),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国办四十七条”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甘肃作为西北地区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甘肃发展对于西部大开发成效的取得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平衡进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给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在发展中遇到了种种生态与能源的问题,这大大限制了城市的即时发展和扩展前景,生态经济的出现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方向.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生态经济项目等,必将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同时,走生态经济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人文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 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贯通营运,必将加速国际国内经济的循环。为了振兴甘肃经济,必须加大改革开放的份量,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经济的大循环。在目标上,要充分发挥甘肃利用大陆桥西出的就近优势和西北交通枢纽的作用,拓宽和延伸东西双向的经济、贸易、技术的合作渠道和市场;在方法上,充分利用甘肃  相似文献   

19.
栾克军 《发展》2010,(12):14-1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国家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凋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全面系统地加快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量身定做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在大开发中实现大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项研究分八个小专题 ,就甘肃与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些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研究报告认为 ,甘肃要在大开发中实现大发展 ,一是要科学规划 ,有序展开 ,防止一哄而起 ;二是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突出重点 ;三是着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治理 ,振兴科技教育 ,打好长远发展的基础 ;四是确立新的区域经济战略 ,打好长远发展的基础 ;四是确立新的区域经济战略 ,把兰州搞强做大 ,使之成为带动全省乃至甘肃、青、宁三省区的区域增长中心 ;五是大力结构调整 ,提高经济增长的活力 ;六是转变观念 ,创新体制 ,改造软环境 ,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