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巴塞尔资本协议进行反思。首先对倡导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西方银行业进行分析,从风险管理角度分析西方银行业存在的问题;接着对作为参与巴塞尔协议的中国银行业进行分析;最后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进行反思,对我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银行风险管理中最具代表性的监管准则,它突出强调了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和意义,确立了全球统一的银行风险管理标准。然而,随着金融业务的创新和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巴塞尔协议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自身的缺陷。巴塞尔委员会从上世纪末开始组织对巴塞尔协议进行修改完善,并于2004年6月26日正式发布《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也就是通常讲的“新巴塞尔协议”。与原巴塞尔协议相比,“新协议”有两点大的改进。一是在结构上确立了“三大支柱”的框架,即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第二支…  相似文献   

3.
巴塞尔委员会新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将通过提高资本的质量、扩大风险覆盖面、建立逆周期缓冲资本等方式,克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加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些改革将使中国银行业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可能会下降,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介绍新协议的内容,在总结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以下简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相距甚远,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如何扭转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的下降趋势,逐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使之尽快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是我国合作金融机构监管者、信用合作管理者和农村信用社经营者共同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决定资本充足率的因素 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相似文献   

5.
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即“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大幅提高了全球最低监管资本要求,并将与全球流动性标准一起,成为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核心。业界普遍认为,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将对全球银行业经营模式及发展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新巴塞尔协议的压力下,中国银行业需要构建和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机制以提高资本充足率。根据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要求,指出该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已于2004年6月26日正式定稿,拟在2007年元旦实施。新协议的出台,对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机遇和挑战。该文介绍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特点、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应在提高资本充足率、培育风险文化、完善风险内控机制等方面作出努力,并鼓励银行尽快建立内部风险模型。  相似文献   

8.
一、《巴塞尔协议》对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意义 要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就不能不谈到《巴塞尔协议》。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金融业国际化进程加快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金融风险也日益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制定一项有效监管银行的国际统一标准是大势所趋。1988年7月西方“十国集团”原则上通过了由巴塞尔委员会制订的“关于统一国际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此后巴塞尔委员会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关于银行监管的原则文件。这些文件一般也被称为《巴塞  相似文献   

9.
2012年中旬,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新资本管理办法),将巴塞尔协议Ⅱ与巴塞尔协议Ⅲ统筹推进,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金融系统开始实施。按照规定,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应达到11.5%,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应达到10.5%;核心资本充足率指标则分别设定为9.5%和8.5%,且最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发生后,以英美两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在金融改革方案中重申监管重点应放在全面风险管理和系统风险调控方面,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推出了旨在加强全球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巴塞尔协议Ⅲ》。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也加快了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步伐,并以此为契机,从制度修订、风险的业务流程再造、组织重塑、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1.
2011年7月,银监会专门发布《关于农村银行机构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指导意见》,规定所有农村银行机构要按照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统筹考虑的总体要求,开始分层次、按步骤正式实施《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和《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本文统称新资本协议),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总体来说,农村银行机构尽早建立和完善符合新资本协议要求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量化管理技术体系以及风险资本管理,资  相似文献   

12.
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在我国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与1988年的资本协议相比,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内容更加广泛,更加复杂。除最低资本充足率8%的数量规定外,另外提出了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两方面的要求,从而构成了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而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充足率8%是建立在1988年资本协议的基础之上的。其公式为: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银监会专门发布《关于农村银行机构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指导意见》,规定所有农村银行机构要按照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统筹考虑的总体要求,开始分层次、按步骤正式实施《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和《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本文统称"新资本协议"),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目前,由于农村银行机构因体制机制仍存在诸多缺陷,要真正实施新资本协议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因此,为保证此项系统性工作的顺利推进,农村银行机构应从战略角度认真规划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整体框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达到监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的第三次征求意见稿。“五一”过后不久,刚刚挂牌的中国银监会向社会公布了新协议第三次征求意见稿的中文译稿,向国内各商业银行征求修改意见。新协议第三次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标志着经过长达5年时间的深入研究,在反复征求了各国监管当  相似文献   

15.
苏南八家农商行联合建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国内属于首创模式,八家农商行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组织架构、风险偏好等的各种差异,为联合建设新资本协议设置了重重壁垒,破题之道在于统一建设流程银行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与完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是识别与控制贷款风险,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所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创设的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的银行信用风险监管体系,为各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识别与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完善提供了依据。对我国银行业而言, 内部评级法将成为继资本充足率之后的又一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2004年6月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计量采用内部评级法,银监会于2007年2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要求新资本协议银行从2010年年底起(最晚不迟于2013年)采取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资本。实施内部评级法成为商业银行目前的紧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银行业在复杂多变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如何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快战略转型成为稳健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银监会于2012年6月8日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简称新资本管理办法),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相比于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风险防控能力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时将要面临更多的挑战,需对此予以更多关注。新资本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和新规定新资本管理办法在巴塞尔协议Ⅱ的基础上,全面引入了巴塞尔协议Ⅲ确立的资本质量标准及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的《巴塞尔协议》首次提出了"监管资本"的概念,"监管资本"其目的就是在于保障国际银行体系有充足的资本实力抵御各种风险的冲击,并消除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不平等竞争.  相似文献   

20.
2004年6月26日代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十国集团的央行行长和银行监管当局负责人举行会议,一致通过《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的修订框架》,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最终稿,并将于2006年年底前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由于巴塞尔协议代表着国际银行业监管方向和趋势,因此它将成为指导各国银行业监管的新核心原则,同时也将成为评价各国银行业资本充足水平和银行监管当局能力的国际性标准。新协议提出了银行监管的框架体系,主要由“三大支柱”(最低资本金要求、监管检查、市场约束)构成,这些不仅反映出当代银行业先进的风险监管理念,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