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主要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银行类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的一支主力军。至2010年年末,新疆共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84家,营业网点922个,员工10663人;资产规模达1331亿元,存款余额1092亿元,贷款余额639亿元,利润总额为19.94亿元。目前,新疆农信社已成为全疆营业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品种最齐全的地方银行机构。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23日,山西省垣曲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响应由山西省政府召集启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支农惠民计划",结合当地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特点,以2009年累计投放6亿元信贷资金规模来支持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是上年度的2倍。  相似文献   

3.
2005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信用联社通过开发“信合平安卡”中间业务品牌,有效促进了农信社传统业务发展,提升了农信社形象,提高了农信社效益。截至2005年年底,沙市区农信社存款15.2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增长9.4%, 贷款8.9亿元,比年初增加0.8亿元,增长9.9%,账面盈利 200万元。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自2005年6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着力服务创新,加大信贷投入,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又推动了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至2007年6月末,四川省农信社存款余额1,875.4亿元,比年初净增247.1亿元,增  相似文献   

5.
农金速览     
河北省农信社上年度存贷款再次领跑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经济形势,河北省农信社积极作为,砥砺前行,存贷款规模再次领跑省内银行业。截至2014年12月末,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8659.2亿元,比年初增加1042.3亿元,同比多增55.3亿元,年度净增额首次达到10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276.8亿元,比年初增加592亿元,增长12.6%。资产总额达到10522.8亿元,成为省内首家资产总额过万亿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6.
农金速览     
青海省农信社上半年投放96.7亿支持地方建设今年以来,青海省农信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截至6月末,全省农信社实现贷款净投放96.7亿元,其中,净投放春耕备耕贷款16.99亿元;支持日光节能温室、畜用暖棚等设施农牧业4490项,发放贷款1.6亿元。  相似文献   

7.
截至2010年6月末,江苏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继上月突破7000亿元后,仍一路高歌,达到7121亿元,比年初增加1000亿元,增长16.3%,存款增量和增幅在全国农信社系统名列前茅; 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196亿元,比年初增加747亿元,增长16.8%,贷款增量和增幅继上月之后仍位居全国农信社系统前列。  相似文献   

8.
11月8日,银监会举办深化农信社改革专题新闻通报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张功平介绍了全国农信社支农、改革、经营等情况,并回答了部分记者的提问。农信社结合开展深化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严格控制并压缩过热行业和相关项目贷款, 同时,强化管理、狠抓经营,各项业务得到稳步快速发展。截至9月末,全国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26932亿元, 比年初增加2922亿元,增长12.2%;各项贷款余额19974亿元,比年初增加3054亿元,增长18.1%。同时,农信社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国农信社不良贷款占比23.5%,较年初下降6个百分点,前9个月全国农信社轧差实现盈利21.2亿元。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26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九年来,江西省农信社存款余额从420亿元增至近3100亿元,贷款余额从300亿元增至近1900亿元,业务发展速度每年都明显高于江西省金融机构和全国农信社平均水平,成为服务江西县域经济的主力银行。江西省农信社建设"现代银行"的追梦行动,起步于2007年2月,当时召开的江西省联社首届社员大会第四次会议首次提出,要把农信社打造成现代化,正规化的服务县域的  相似文献   

10.
支持农信社发展就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农信社的难题就是解决"三农"发展的难题。 自2005年以来,随着河南省新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逐步走向完善,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首批票据兑付获得成功的农信社中,山东省辖内农信社的成功率名列前茅。在成功置换票据的同时,他们又都获得了哪些具体收获呢? 2006年,票据兑付成为山东省农信社各项工作的重心。省联社坚持以专项票据兑付促进产权制度改革,推动经营机制转换,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实现了全省农信社的稳步健康发展。目前,山东省共有54家县级联社拿到了票据资金,金额40.1亿元,兑付联社家数、金额均居全国第一位。在票据兑付工作的有力推动下,截至2006年末,山东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3432.14亿元,较年初增加499.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98.19亿元,较年初增加376.01亿元;存、贷款余额,增长额、市场占有率均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位。实现账面盈余33.96亿元,较2005年增盈4.56亿元。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农信社采取超常规措施推进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新举措带来新成效。截至6月末,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652.4亿元,较年初增长83.6亿元。增幅为14.60%,完成全年纯增计划的93%;各项贷款余额565.7亿元,净投放204.6亿元,同比增加35.9亿元,增幅为21.3%;  相似文献   

13.
农金速览     
新疆农信社贷款惠及半数农户增幅增量居全国前列截至2013年4月末,新疆农信社农户贷款巳惠及农户147.5万户,约占全疆总农户数的50%。全疆农信社农户贷款余额761.59亿元,较年初增加225.96亿元,增幅为42.19%;全疆农信社农户贷款余额占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的72.8%。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联社淄博办事处坚持科学履职,强化管理,改进服务,促进了淄博农信社各项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淄博农信社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13.17亿元、345.8亿元,新增存贷款市场占有率分别达27.86%、24.75%; 实现经营利润3.27亿元,同比增8436万元,增幅34.70%。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联社衡阳办事处把不良贷款“双降”工作当作关系到农信社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来抓,多策并举,上下联动,强力推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工作,使农信社资产质量不断得到优化,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近三年来,全市农信社累计收回不良贷款16.5亿元;至2007年3月末,全市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18.9亿元,绝对额比2004年末下降8.2亿元;不良贷款率占比2004年下降2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农信社各项业务稳健快速发展,经营成果显著。存、贷款增长迅速。截至6月末,四川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875.4亿元,比年初增加247.1亿元,同比多增44.7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全省各金融机构中继续保持"增量第一,存量第四",各项贷款余额1266.6亿元,累计发放贷款800亿元,比年初净增1 24亿元,在全省各金融机构中继续保持"增量第一、存量第二"。  相似文献   

17.
广西桂林,以其“山水甲天下”的自然风光而享誉中外。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加之近年来的体制改革与自身转换经营机制,天时、地利、人和,使植根于此的桂林农信社几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广西农信社的一面旗帜。以下为桂林农信社的几大过硬经营数据:到2007年年末,桂林农信社全辖各项存款达135亿元,比2004年增加72亿元,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广东省农信社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到2006年12月末,全省农信社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789.33亿元,比年初增加726.72亿元,增长17.89%,在省内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三;实现拨备前利润50.29亿元,比上年增加21.29亿元,增长73.41%;实现账面利润17.49亿元,比上年增加10.13亿元,增长137.6%。2007年新年伊始,本刊记者就广东省农信社改革及发展对罗继东理事长进行专访。在采访过程中,罗理事长独到的眼光、睿智的思维、良好的专业素养给本刊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农信社的金融资产主要是贷款。贷款品种的创新与质量的优劣,体现着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水平。本栏目集中了几篇各地农信社有关贷款品种创新与管理的典型事例,供读者参考。近年来,广西区联社加强信贷管理,严控信贷风险,不良贷款持续下降。截至2008年5月末,全区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700.77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比区联社成立时的2005年9月末下降54.70亿元,不良率下降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农信社始终把握"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截至2007年7月末,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3933.8亿元,比2004年初增加1862.7亿元;各项货款余额达3141.5亿元,比2004年初增加1401.8亿元;农业贷款余额2024.7亿元,比2004年初增加935.8亿元,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和新增额均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5%以上,连续多年列全国农信系统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