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信贷台账是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信贷运行中的有关内容、信息、数据的重要载体,为事后统计、查阅、决策提供帮助,也对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效预警和遏制贷款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在审计中发现一些农信社在建立信贷台账过程中存在“三大”误区,具体表现在:一是“图形式”,  相似文献   

2.
近日,按照银监会及省联社关于“123工程”的安排,笔者在工商银行广东省某市分行的个人金融业务部和信贷管理部进行交流学习。该分行1999年以来发放的15亿贷款余额中不良贷款仅有100多万元,排除不良资产剥离因素,不良贷款比率控制在1%以下,深感该行在信贷管理方面对农信社有可借鉴之处。本文试图以农信社高管交流学习的视角对工商银行信贷管理特色作初步探讨,并分析其对农信社信贷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从四级分类到五级分的转变,提高自身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的内在要求。但推行贷款分类过程中发现的许多问题仍令人深思,这也充分说明只有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做好文章,切实实现信贷管理模式从“形似”到“神似”转变,才能把农信社真正打造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不良贷款的产生与其贷后管理水平低下有很大的关联。近年来,农信社虽然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但部分信贷人员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仍然简单落后.信贷管理水平跟不上业务发展的现实要求.贷后管理成为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信贷管理精细化,建立违规贷款防控长效机制,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枣庄办事处(以下简称枣庄办事处)经过近3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全国率先研发了信贷影像管理系统。此系统自2010年6月在枣庄市农信社系统推广以来,共办理贷款10039笔、金额15.87亿元,审查退回手续不齐全、  相似文献   

6.
农信社贷风险管理从四级分类到五级分的转变,是提高自身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的内在要求。但推行贷款分类过程中发现的许多问题仍令人深思,这也充分说明只有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做好文章,切实实现信贷管理模式从“形似”到“神似”转变,才能把农信社真正打造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7.
贷款本息全面对账工作现状为切实防范信贷风险,加强信贷管理,排查案件隐患,解决信贷管理中存在的冒名、顶名以及收贷收息不入账等问题,今年以来、四川银监局、四川全省农信社开展了贷款本息全面对账工作。各农信社  相似文献   

8.
农信社是伴生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货币信贷机构。农信社经营是否适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关键在于能否把握好信贷投放的科学、有效。信贷投放不科学危及农信社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宁城县农信社通过改善信贷结构、严把信贷投向和"啃硬骨头"清收,念活自己的信贷管理"三字经"——内蒙古宁城县是一个有着52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近三年来,为满足当地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对信贷资金的巨大需求,宁城县联社累放各项贷款32.19亿元,累放农业贷款21.94亿元,  相似文献   

10.
实行贷款风险分类对农信社来说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是对50多年来农信社信贷管理工作的一次革命,对农信社的全体信贷管理人员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和检验。为落实好银监会的有关工作部署,今年4月以来,我们(?)  相似文献   

11.
信贷管理达标升级活动浅谈张友良,张强全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管理水平,是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必备前提。而如何推动信贷管理上等级、上台阶、上效益呢?笔者认为,开展信贷管理达标升级活动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一、必要性信贷管理达标升级活动是为了加强信贷...  相似文献   

12.
农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农行四川省分行一、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不适应农业银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农业银行职能的转变,越来越暴露出现行信贷管理体制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集中表现在:(一)信贷组织机构的设置建立在行政性、计划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如今,在河北省泊头市信用联社,只要打开电脑,手指一按,数字化系统就会显示出你想查的信贷管理信息以及数据资料,方便、快捷,效率高。以前,和全国各地不少农信社一样,泊头市农信社在信贷管理中存在着漏洞多、操作不规范、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信贷业务大多还停留在手工记账,或只有独立的记账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不断壮大资金实力,优化信贷资产质量,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以“积极组织存款,实施审贷分离,落实惠农政策,强化信贷管理,拓展市场空间”五项保障措施,积极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被当地农民称为“农民自己的银行”,“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5.
信贷规划控制是必须的,但如何帮助处在改制过程中的农信社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完善制度、科学管理,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人民银行废弃银行信贷规模管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是通过"存贷比"来进行控制的。2012年,人民银行根据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摒弃了存贷比管理模式,采取合意新增信贷规划管理模  相似文献   

16.
农信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长期管理不善所积聚起来的,因此,彻底改变农信社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层次、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时间上需要有一个过程,在方法上要区分轻重缓急、稳步推进。一法: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农信社应以  相似文献   

17.
讲到信贷管理首先要研究信贷文化,信贷文化是银行信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信贷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家银行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信贷文化便会有什么样的银行。因此,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应先从信贷文化抓起,信贷文化是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信贷资产是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主体,加强信贷管理是信用社的工作重点,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随着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贷款存量的风险度越来越高,信贷资产存量越来越差,因此,研究如何强化信贷管理,降低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规范和加强农信社非信贷资产管理,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非信贷资产质量,充分揭示其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根据银监会的工作部署,广东银监局推进农信社全面实施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07年6月中旬,分类工作已进入对初分结果进行初审和认定阶段。  相似文献   

20.
何琳 《南方农村》2011,27(2):71-76
摘要.为了度量农户对农信社信贷可得程度,依据对广东24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选取所属地区、人均纯收入、从事的主业等7个变量,运用LogisciC模型来剖析农户对农信社信贷的获取情况。研究发现,农户所属地区、贷款用途和当地贷款利率,显著的影响衣户获得农信社信贷,而贷款方便程度、从事的主业、家庭房屋面积、人均纯收入影响不显著。粤北农户比其他地区农户更容易得到农信社贷款,用于投资生产中请贷款的成功率不是最高,在贷款利率水平最高时农户获得贷款的可能性最大。说明地区问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街,农信社的利润目标高于政策目标.运用风险报酬原理分析信贷供求,提出农信社需求诱导型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