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论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2.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坚持两手发力,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出台了一批含金量高、指向性强的金融支持政策,助推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水利改革发展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水利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大江大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加快行业脱贫职工致富步伐马德全(河南省水利厅)近年来,河南省水利经济工作是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和水利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水利五大体系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此次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大力发展水利,是此次会议释放的一个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以水利为主题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了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了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相似文献   

6.
加大改革力度增强产业意识──苏州市促进水利事业良性发展的基本做法贡瑞金,祖苏(苏州市水利局)苏州地处太湖之滨和长江下游,境内地势低洼,洪涝灾害历来频繁而严重。建国以来的43年中,共有17年发生严重洪涝.8年出现较大旱灾。坚持不懈地兴水利、除水害,已成...  相似文献   

7.
《水利经济》2011,(5):26-26
2011年9月8日,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指导、改革创新等五项  相似文献   

8.
《上海农村经济》2011,(8):47-47
上海市水利工作会议日前举行。市委书记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水利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利部门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研究水利经济尤为重要。加强水利经济理论研究,指导水利改革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水利经济发展的方向,推进水利事业加快两个转变,促进水利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水利系统上下热烈讨论的中心课题。1水利经济研究概述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0.
青海是一个干旱缺水的省份,在实现跨世纪的战略目标中,水利担负着极其重大的历史使命。随着国家发展战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青海水利面临着发展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青海省水利厅根据我国《水利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结合青海省水利行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的部署,其总体设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立足省情和建设生态农业的要求,以供水、水保、防汛抗旱、中小水电为重点,认真抓好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2011年,党和国家把水利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央一号文件剑指水利建设,提出要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7月初,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规格之高,史无前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已是剑在弦上,不得不发。我国水利建设黄金时期即将到来,金融支持水利建设大有可为,利在千秋,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农发行责无旁贷,"重点发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已经写进该行"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围绕纲要的贯彻落实,各级行结合当地实际,积极营销项目,探索支持模式,掀起支持水利建设的高潮。本刊特辟专栏,选登优秀调研文章,展示农发行人的有益探索与尝试,为开展水利建设信贷业务、推动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相继颁布和召开,凸显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表明我国水利建设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期。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应该  相似文献   

13.
引滦工程局发展水利经济初探任继平(水利部海委引滦工程管理局)当前,全国水利战线以"行业脱贫、职工致富"为目标的水利经济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转换经营机制,步入市场经济轨道,从而加快水利行业经济发展,是摆在水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面前的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陈美章 《水利经济》2000,18(1):8-10
在当前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发展水利经济,增强水利经济实力,这是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迫切关心的重大问题。发展水利经济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没有水利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很难想象一个贫穷、缺乏经济实力的水利行业,能给水利事业带来生机和活力并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在千禧之年来临之际,水利行业以什么姿态和风范跨入21世纪,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和多种经营,这是增强行业实力的需要,是改…  相似文献   

15.
向旭 《水利经济》1998,16(4):30-34
论述了水价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目标。水价改革最终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水价体系。它对于合理利用和配置水资源,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和促进节约用水,促使加快水利经济改革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水利产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都将具有深远而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葛德义 《水利经济》1998,16(1):11-17
阐述了邓小平经济理论对加快我国水利基础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以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眼光,对我国水利基础产业发展中必然会遇到的重大问题,运用邓小平经济理论,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水利学会水利经济专业委员会于1988年11月成立,迄今已近9年。回顾过去,确有不少体会;展望未来,期待着新的战斗。9年来,水利经济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珠江水利经济研究会的指导和广东省水利学会的领导下,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而开展活动,宣传水利经济在发展水利基础产业中的重要意义,普及水利经济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水利经济体制和政策。通过对水利经济的效益分析和经验介绍,以及专题讲座等,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和水利基础产业的发展,为水利走向市场经济,加快水利经济改革的步伐作贡献。在水利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余国杰 《水利经济》2000,18(5):26-29,33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总体部署 ,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开始 ,事业单位改革也将全面展开 ,企业转机建制步伐进一步加快 ,面对建立全新机制的要求 ,水利行政、事业、企业都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严峻现实 ,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就必须大力开展多种经营 ,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1 开展多种经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 .1 水利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多种经营是壮大水利产业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这在水利发展过程中已经得到充分证实。长期以来 ,水利一直存在着投入不足、经费短缺的问题。水利部门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  相似文献   

19.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时刻警示着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农、林、水是一家,水利不光涉及农区林区,就是对城市人群生活质量提升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快速发展、农村水利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农村水利管理明显加强等方面总结近年来农村水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从农村水利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不高、供给机制不活、党的十九大对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提出新要求等方面分析开展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并从加快农村水利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实施农业节水战略、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村水利其他改革创新、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农村水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补强短板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