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劳动力供应由过剩向短缺转变、工资开始上涨的时点即"刘易斯拐点"。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效应,青壮年劳动力供给已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工资普遍上涨,中国"刘易斯拐点"已经悄然到来。"刘易斯拐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具有标志性意义,安徽是传统农业、劳动力大省,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
观点     
<正>中国没有出现刘易斯拐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关于"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供应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说法没有根据,也  相似文献   

3.
剑桥学派认为:经济增长是在收入分配恶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这种经济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中强调: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不仅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如果对经济进行"早熟"的再分配,还会造成抑制经济增长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关于刘易斯拐点在中国是否到来的问题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从刘易斯模型出发,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深入讨论刘易斯模型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其对于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刘易斯拐点研究具有重要的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关于"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供应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说法没有根据,也不合适。中国还没有到劳动力全面短缺的时候。去年工资性收入仍占农民收入的四成以上,而国家各类补贴的比重仍仅为3%左右。  相似文献   

6.
剑桥学派认为:经济增长是在收入分配恶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这种经济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中强调: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不仅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如果对经济进行“早熟”的再分配,还会造成抑制经济增长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刘易斯拐点"及其中国式表现"刘易斯区间"提供了观察二元问题和劳资关系的新视角:前者成为善待劳动者的起点,后者则是CSR建设的良机;同时在当下劳动力相对短缺与相对过剩相互交替的特殊阶段,更是对CSR建设的严峻考验.CSR从概念到国际性运动的演化,其经济、法律、伦理、自愿(慈善)责任的深度解构表明,以农民善为典型代表的劳动者保妒是其精髓.  相似文献   

8.
<正>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指出:近年来,随着民工荒的出现,有人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来到。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1979~2012年的时序数据与2012年各地区截面数据,运用统计方法与计量经济方法从全国及各地区两个层面实证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及其拐点的存在性问题。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在长期呈现显著的倒"U"曲线特征,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库兹涅茨拐点已经在2007年、2008年及2009年这3年出现,此后连续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从各地区来看,倒"U"拐点的出现时点为人均GDP达到4万元,GDP总额超过20 000亿元,以此为标准,真正出现拐点的只是少数东部省市。文章主要结论是:从全国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库兹涅茨倒"U"曲线且拐点已出现;而从各地区来看,库兹涅茨倒"U"曲线并不显著,且倒"U"拐点只存在于东部少数发达省市,从而证实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因此,若要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经济增长而继续缩小的趋势,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流动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在农业劳动力绝对剩余的背景下,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到其他产业、农村劳动力如何转移到城镇的问题。然而,随着近年来"民工荒"现象的反复上演以及关于"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的争论,人们开始从更多的角度关注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例如,王子成采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外出务工、汇款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二元经济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当前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主要表现在城乡、东西部和行业之间这三个方面。本文试就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探讨。一、二元经济与我国二元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元经济”最初是伯克提出,他在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的研究中把该国经济和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所经营的资本主义部门,他当时的研究仅仅限于对二元经济的一种单纯的描述。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一篇题为《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刻画了后起国家存在的二元经济特征:在一…  相似文献   

12.
张峰 《农村经济》2012,(2):119-122
随着户籍制度的放开、用工形式的灵活,出现了农民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出现了第二代农民工,即新生代农民工。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资源与环境约束、经济发展面临"刘易斯拐点"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经济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烈要求,从而给新生代农民工带来挑战,如能力素质的提高、失业的危险等。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给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分配制度改革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各种讨论不由自主地集中在"收入"的分配制度上.收入分配制度固然重要,但在贫富差距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根子还在整个体制.贫富差距包含了收入差距,但仅仅讨论分配流量,只是"一次性有效",无法改变由分配存量所决定的贫富差距变化的长期趋势.分配存量体现为财产存量,具体而言,即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获取各种资产,以及资产的增值、贬值远比通过收入分配所造成的贫富差距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4.
劳动生产率的年龄差异与刘易斯转折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劳动生产率的年龄差异引入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分析。劳动生产率年龄差异的存在意味着在相同工资率的前提下,年龄较大、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村劳动力,其进城工作收入达不到保留工资水平,因而只能留在乡村。于是,在高劳动生产率的青年农民工供不应求、刘易斯转折点出现的同时,农村存在着大量低劳动生产率的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该文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VAR模型考察城市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是否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 以及影响作用的程度与机制。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证实了城市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对国内农产品 价格具有经济上的显著影响。其中,城市化率每增加1个单位,国内农产品价格下降约17.56个单位,而 城乡收入差距每增加1个单位,农产品价格则下降0.7个单位;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城市化对农产品价格 的作用更加明显,而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弱。另外,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存在非对称 性,向下冲击所导致的波动大于向上冲击所导致的波动,即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大于农产品价格上 涨。最后该文提出应逐步完善农产品价格的应急机制来应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进一步加快我国城市化进 程来抵制刘易斯拐点所带来的冲击作用,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来逐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配的指标测度,考察金融科技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为分析具体影响情况,还分别使用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非线性的,总体呈现出"正U型"结构。为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要制定有效方案,推动金融科技发挥普惠性缓解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家庭财富由于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异质性而存在巨大差异。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RIF-Gini回归检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家庭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劳动力转移率对农村家庭财富不平等的作用呈"U"型关系,劳动力转移率超过拐点值59.07%会加剧农村财富不平等,并且劳动力转移对中下层收入家庭的财富效应大于中上层家庭;(2)考虑转移就业的异质性后,"创业"明显提高了平均家庭财富,但同时也使财富差距扩大。"正式工作"和"临时工作"对不平等的影响仍呈"U"型关系,对应的拐点分别为53.1%和62.61%;(3)在地区差异和时间趋势上,与东部地区相比,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部地区转移就业更容易加剧家庭财富不平等。在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就业"(正式工作和临时工作的合并)对应的拐点逐年上升,然而"创业"对应的拐点平稳下降,这表明"创业"给家庭带来的财富效应在增强,而"就业"的财富效应在减弱。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率会随着贫困深度的增加而加速下降,这导致最贫困的一部分家庭并没有享受到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收入改善。  相似文献   

18.
陈浩 《农业经济》1998,(5):20-21
合理发展农村劳动力外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陈浩一、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其二元经济的观点中指出:在二元经济中,传统部门的收入与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会有较大的差距。一般来讲,在工业化时期,工业劳动生产率要比农业劳动生...  相似文献   

19.
表面上看,用工荒的出现是由于受经济增长影响,劳动力需求加大,供求出现短期失衡。但探究深层原因,则是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达到尾声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同比减少了22.5%。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我国人口红利消失拐点的出现,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运用自适应GM(1,1)模型,对我国今后10年内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工资差距及其增长率进行预测,研究今后城乡居民利益分配关系,分析发现:在今后10年内,尽管我国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不断接近,但城乡居民收入却在不断扩大。进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不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二元"户籍制度以及人口红利后期的"人口负债"问题成为阻碍农村劳动力收益分配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