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权锡鉴  戴莉莉 《经济师》2003,(3):117-117,119
文章从企业管理运营的角度探讨商誉的性质 ,分别从商誉的形成性因素、内容性因素和收益性特点来剖析商誉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 ,以此建立一套商誉的管理控制系统和评估体系 ,论述商誉的管理运营 ,体现商誉对企业的价值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新技术不断渗透企业,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现实对企业加强商誉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商誉会计的现状与这一要求相去甚远。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商誉产生的实质是企业的管理协同差异,并对商誉和商誉会计的重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于企业价值的理解,除了会计层面所说的账面价值,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品牌价值.会计上把这种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盈利的品牌效应称作"商誉".商誉的计量方法一直困扰会计界的一个难题.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确认与否、如何计量初始价格、如何进行后续的会计处理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本身的价值.在此并不对这些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讨论,而是从商誉的本质出发,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商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它包括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对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的分析,提出了自创商誉应该予以确认;并进一步分析了自创商誉计量的可行性、属性的选择和三种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淑燕 《时代经贸》2010,(16):35-37
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它包括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对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的分析,提出了目创商誉应该予以确认;并进一步分析了自创商誉计量的可行性、属性的选择和三种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艳秋 《时代经贸》2007,(1Z):14-15
商誉对于企业就像名誉对于个人一样的重要,商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立足之本。正是由于商誉的重要性,面对越来越多的侵害商誉权的行为,我们更应该加以关注。本文从界定商誉和商誉权入手,分析了商誉权的法律性质以及构成侵害商誉权的要件,对完善商誉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高芳 《中国经济评论》2003,3(8):106-108
本文首先从“企业的性质”切入,在企业契约理论的基础上对商誉的性质展开分析,界定了广义的商誉,它是促使契约主体总体利益最大化。接着对这一广义的商誉作了剖析,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涵盖了通常所称的狭义的商誉,属企业自创商誉会计的研究范畴。另一部分则可称为契约商誉。文章最后还探讨了在自创商誉会计完善的前提下,购买商誉与契约商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郭葆春 《生产力研究》2008,(21):135-137
企业商誉是一种典型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是企业生产力的体现。文章试着探讨商誉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商誉形成机制及其具体的财务管理策略。并从核心能力管理的方式中选取培训员工、编制预算、报告业绩与评价业绩四个领域,以财务学的视角,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三方面探讨商誉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商誉及商誉会计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商誉产生的实质是企业的管理协同差异,并对商誉和商誉会计的重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的商誉会计理论进一步完善了商誉会计理论体系,为建立全方位的商誉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由于是否获取超额收益能力成为商誉会计的计价基础,从而对内可促进企业从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向资本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对外,有利于投资者利用商誉因素来分析企业的潜力。从实务角度上来看,新的商誉理论不但能够很好地指导实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与现行实务具有较好的衔接功能。  相似文献   

11.
商誉确认与计量的一般理论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誉是以组织为载体的一种重要资产,现行会计准则仅仅确认了这种资产的一部分,导致了相当规模的企业资产没有在帐面上得到反映,掩盖了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本文从商誉的一般特征入手,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商誉确认和计量的一般方法,从理论上拓展了商誉确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并购商誉对于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从股权融资成本这一角度,分析并购商誉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商誉对于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购商誉通过股权融资成本的中介效应来间接影响企业创新投入。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并购商誉对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较强的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因此,企业应理性并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胡烨 《经济师》2014,(5):117-118
企业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与难点。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合并所产生的商誉的确认以及计量,但未涉及自创商誉,自创商誉长期在会计上得不到反映。文章从自创商誉确认的意义、计量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计量模式进行评价与比较。  相似文献   

14.
企业商誉价值评估中的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伟春 《经济师》2007,(10):294-295
企业商誉日益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由于企业商誉的形成过程漫长且构成商誉的因素纷繁复杂,如何正确评估企业的商誉价值已成为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在剖析企业商誉构成因素的前提下,在对传统商誉评估方法的分析上,提出在企业商誉价值评估中引用层次综合分析法(AHP方法),以提高商誉评估结果的综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熊筱燕  沈菊琴 《生产力研究》2007,(14):138-139,145
文章从商誉的形成要素分析着手,指出人力资本在企业商誉中所占的比例日趋增大,因此对商誉中人力资本价值的可靠计量,有利于企业较为准确地掌握其拥有的人力资本价值,有利于企业向纵深方向发展。运用的要素分析法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假设前提下对商誉中人力资本价值进行计量的,试图能较为准确地对其商誉中人力资本价值进行试探性估算,并以XX市保税区某企业为例,将该方法进行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张琦 《中国经济评论》2003,3(8):102-105
商誉的实质究竟是什麽?商誉如何为企业带来超额的盈利能力?这些都是会计学界长期以来探讨的问题。一些学者曾经从不同的层面解释过商誉的性质。本文试图借用物理学中的合力概念,从资产整合价值的角度来认识商誉,期望为商誉会计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决策有用性为目标的会计信息系统单靠原有的报表数字已经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确定企业真正价值的全部信息。商誉作为一个新兴名词开始出现在会计研究领域商誉及商誉会计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商誉产生的实质是企业的管理协同差异,并对商誉和商誉会计的重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商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它没有固定形态,但是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超值利润,所商誉可以被看做是无形资产,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无形资产。所以,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比较复杂,结合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商誉会计的复杂性,我国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做了很多相关的改革,不过,从具体内容上来看,也仅仅是合并商誉这个问题可以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他的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市场经济虽得到的飞速的发展,但是就商誉的本质来看,商誉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他并不是某个时点上的价值,所以很难衡量其具体的数值,我们国家的商誉会计处理还不具备完善的条件,因此,本文结合这些实际情况,探讨下我国现行商誉会计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阮渝生 《生产力研究》2003,(3):267-268,274
商誉的定量评估是比较困难的 ,本文试图建立企业商誉评估的指标体系 ,并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商誉度进行衡量 ,再利用商誉提成收益计价模型进行企业商誉的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的资产中,商誉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资产,在于它是不可确指无形资产;在资产评估的理论与实践中,商誉的评估也极具特殊性,在于对商誉的评估通常需要建立在对可确指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基于此,本文就商誉的基本涵义、商誉包含的内容、对商誉评估方法的认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商誉评估、商誉能否单独评估等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商誉的基本涵义可以从经济学、会计学、评估学等三个方面去加以认识;商誉包含的内容取决于人们如何认识和界定可辨认无形资产的内容;一个企业,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并且在原有企业名称、经营地址、主要管理人员等因素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才会存在商誉;在资产评估中,可以通过以企业价值评估来代替对商誉的评估,从而解决确定企业产权变更中的成交价问题。单独对商誉进行评估,在方法上具有不可操作性和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