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依《企业会计制度》,所谓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比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其金额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的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如某企业提前确认未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10%及以上,则可判断为重大会计差错,应按重大会  相似文献   

2.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如: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会计估计上的差错,其他差错等。对于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应从三个标准来考虑:一是会计差错发现的时间,我们可以将会计差错分为当期发现的会计差错和日后期间(日后期间指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发现的会计差错。二是差错所属的期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属于当期的会计差错、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仅限于日后期间发现的会计差错)和属于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三是会计差错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重大的会计差错与非重大的会计差错。(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是认为重大)其中,标准一决定了会计人中应遵循及时性原则,于发生会计差错时进行更正处理;而标准二、三则决定了会计人员应更正哪一会计期间的哪些相关科目。  相似文献   

3.
重大会计差错是指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发生当期调整前的利润总额10%及以上或者占该类交易或事项金额10%及以上,符合两者之一,即为重大会计差错。本文对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仅指本期发现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时其对损益的影响数应调整发生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即前期损益调整事项调整数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过渡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4.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和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因此,对于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涉及损益的事项,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5.
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它可以发生在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任何环节,而在当期或以后的任何期间被发现。按照对会计报表可靠性的影响程度, 会计差错可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这种差错的产生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其较为明显的特征是金额比较大,如不调整有可能误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稽核制度,防止、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但财务部门在日常会计处理中,由于客观因素或具体经办人的疏忽,有时会出现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的错误,采用了国家法律、会计制度不允许的会计政策,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漏记已完成的交易等.我们习惯上把它们按金额的大小和性质轻重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  相似文献   

7.
一、会计调整 (一)会计调整的具体事项及处理原则 1.差错更正的会计调整。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大意):(1)本期发现本期的会计差错或前期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均调整本期相关项目;(2)本期发现前期的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3)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按《准则》规定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8.
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这样的差错一经发现,企业就必须进行调整,否则,将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对于“前期间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在更正过程中,如果涉及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对期初留存收益的调整,必然会涉及到所得税会计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娟 《广西会计》2002,(2):21-22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与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报告年度损益的事项 ,以及本年度发生的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也在本账户核算与调整。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 ,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只有当本年度发现以前年度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而且涉及到损益项目时 ,才能运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 ,并应以其对损益的影响数来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 ,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在资产负债表日至年度财务报告批准…  相似文献   

10.
潘奇  梁祖晨 《财会通讯》2004,(10):34-34
在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中运用分步比较法可分三步进行。首先将已经发生的各项政策变更或会计差错分开,不考虑相互问的影响。其次根据政策变更或会计差错写出正确的会计分录,正确的会计分录是指会计事项在变更政策的条件下或未有会计差错时应有的会计分录。对会计政策变更而言,在处理第一项政策变更时,不考虑其他的政策变更,写出此时变更政策条件所涵盖事项的会计分录。在处理  相似文献   

11.
会计差错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差错如不及时更正,可能使会计报表严重失实,影响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决策。因此当企业发现会计差错时,应及时更正。  相似文献   

12.
会计差错.是指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正常会计操作规程的过失行为;会计舞弊,则是指会计人员以及有关当事人出于某种不正当的主观意愿,有意地采取不正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形成的歪曲或掩盖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行为。会计差错和舞弊行为,是导致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和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新 《财会通讯》2005,(2):44-45
对于年度资产负债表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以及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的事项,会计上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进行账务处理。这体现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而税法规定,只要是应税收入或不得扣除的项目,无论金额大小均需按规定计算所得。对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无论重大差错还是非重大差错均调整差错期的所得额。这样税法与会计就产生一定的差异,本文就此类业务作出分析。一、资产减值或实质性损害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资产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防止资产计量不实而造成虚增资产、虚增利润等现象,从会计核算标准上首先要求企业对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时,为了防止企业计提秘密准备,又规定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和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中,会计差错时有发生。为了规范企业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对企业发现本期及以前各期会计差错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规范,并在第17条规定;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肆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和以前会计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处理。本文试图将以上两个准则相结合,对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及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的纠正。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因会计差错发生和发现的时间不同,以及会计差错的重大与非重大之分而不同。  相似文献   

17.
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因会计差错发生和发现的时间不同以及会计差错的重大与否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是指由于编制的会计报表从结账日到对外提供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这一期间内,如果发生能够为资产负债表报告期间的财务状况提供进一步说明的事项,或发生对理解报告期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则在会计上有必要对会计报表  相似文献   

19.
会计差错是指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差错的产生有许多原因,常见的产生会计差错的原固有:采用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帐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会计估计错误,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错误,精计已完成交易.对事实的忽视与误用,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等。  相似文献   

20.
曾月明 《会计之友》2001,(11):24-25
在日常会计核算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记帐凭证填制出现差错,以至影响到帐簿记录甚至会计报表出现差错。会计人员发现会计差错时,应当根据差错的性质,采用恰当的更正方法及时予以更正。目前会计差错更正方法的政策依据有三个,第一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二是《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准则》);第三是新《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在《规范》、《准则》、《制度》中都有专门的篇幅对会计差错更正提出要求,说明更正会计差错的重要性。但是对具体会计差错的重要性。但是对具体会计差错的更正在《规范》中规定的处理方法与《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却不一致。如何协调是本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