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5):F0003-F0003
为加强全国经济史学科博士后之间的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经济史学研究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贡献高水平智力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南京审计大学新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史学会共同承办的第六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拟于2019年11月9—10日在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经济发展历程: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2.
正为加强全国经济史学科博士后之间的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经济史学研究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贡献高水平智力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商业史学会商业文化遗产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全国经济史学科博士后之间的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经济史学研究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贡献高水平智力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委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经济史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强全国经济史学科博士后之间的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经济史学研究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贡献高水平智力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学会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拟于2017年9月9日至10日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经济史学的话语体系构建",主要包含如下子议题: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强全国经济史学科博士后之间的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经济史学研究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贡献高水平智力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七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拟于2020年10月16—18日在厦门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陆海交汇: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经济变迁"。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5):F0003-F0003
为加强全国经济史学科博士后之间的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经济史学研究高层次人才,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贡献高水平智力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及《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承办的第二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将于2015年12月中旬在武汉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历史上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学会联合承办的第四届  相似文献   

8.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学会、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南京审计大学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六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于2019年11月9—10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共收到论文50余篇,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与会专家和青年学者达60余人,以"经济发展历程:经验与教训"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联合承办,九州出版社协办,以"历史上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于2015年12月12—13日在湖北武  相似文献   

10.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福格尔和诺思这两位长期从事经济史学研究的美国学者,以表彰他们倡导新经济史学,为实现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再统一所作出的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新经济史学兴起至今已近40年。从新经济史学成长历程不难看出,经济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叶坦研究员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史学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15ZD131)于2016年3月27日在京举行开题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产生与发展做了历史的回顾和总结。在将其划分为“新古典制度经济史学”,“新制度经济史学”和“历史制度分析”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对其理论方法、主要内容、学术成就、历史局限性及其对我国经济史研究的借鉴意义进行了分析、评价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2010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已开始。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的专业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经济统计分析、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形态的经济史学发端于20世纪初,迄今百有余年。百余年来,经济史学的研究领域可谓广泛,研究方法可谓多样,研究成果可谓丰硕,前后相继的学者在对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断探索的同时,亦在努力建构经济史学科自身的研究范式与理论体系。对于中国经济史,赵德馨先生在察  相似文献   

15.
《宁波经济》2004,(9):48-48
近年在宁波社会科学界,钱茂伟教授可谓是活跃人物之一。先看一下他在2003年的成果与活动表:5月,《明代史学的历程》作为中国史学会主办的“东方历史学术文库”优秀博士论文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7月,《明代史学编年考》获宁波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0月上旬,参加教育部史学理论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的“20世纪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本年度经济史学工作者仍旧保持对史学理论方法问题的浓厚兴趣,对西方史学理论及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作了进一步探讨。值得重视的是,伴随对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转型社会的研究及环境史视阈下的经济史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它成为本年度经济史研究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史学是经济的一部分,作为经济学的经济史与作为历史学的经济史有很大的区别。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作为实证科学的经济学离不开经济史的经验验证;经济学也是一门历史科学,作为历史科学的经济学与经济史学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经济史学是科学而不是艺术,作为科学的经济史学研究的目的,是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进行描述和阐释,而最根本的目的则是对人类经济的未来进行预测。经济史学家的现实任务是努力实现经济史学范式的创新,并融入经济学研究的主流,为现实经济发展作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2):176-176
2011年4月23日-24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隆重举行了首届“上财经济史学论坛”暨经济史学系揭牌仪式。会议召开前夕,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前会长谈敏教授参加了经济学院为欢迎出席本届论坛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举办的晚宴并致辞。他表示,希望借“上财经济史学论坛”创办和经济史学系揭牌仪式的契机,为大家提供一个济济一堂共商经济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经济史学的多样化发展1 980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史学 ,尤其是近现代经济史学研究 ,多样化发展趋向日益明显 ,《中国经济史研究》、《历史研究》等杂志有关综述中对此都有所总结。笔者认为 ,经济史学多样化发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表现 :(一 )研究手段多元化这首先表现在使用史料的种类有较大拓展。以往偏重于使用官书、政书、文集、地方志、年鉴及其他工具书等图书史料 ,这二三十年代来经济史学研究不仅发掘了更多的图书类史料 ,而且也越来越多地运用档案、碑刻、文契、宗族谱谍、广告、各种调查和统计等非图书类文字史料 ;所用文种除中…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形态的经济史学发端于20世纪初,迄今百有余年。百余年来,经济史学的研究领域可谓广泛,研究方法可谓多样,研究成果可谓丰硕,前后相继的学者在对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断探索的同时,亦在努力建构经济史学科自身的研究范式与理论体系。对于中国经济史,赵德馨先生在察古今经济变迁之始末外,复以全局之视野、敏锐之洞察力进行了理论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构建其全新的分析框架,此已为学界深知。然赵先生苦心孤诣处非止经济史学,亦在于经济史学概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