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宁波市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宁波制造业在浙江省内具有较强的整体竞争力,但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文中还分析了宁波制造业发展将要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提出了加快宁波制造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偏移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湖南省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对现在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建立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对湖南省现有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存在农业增长缓慢,基础不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湖南省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国顺  杨昆 《改革与战略》2010,26(3):134-137
制造业在湖南省各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文章从多视角着眼,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法评价湖南省制造业的竞争力,并筛选出湖南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湖南省制造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义乌市产业结构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义乌市面临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等诸多省及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对产业结构的深入分析。首先,对义乌市三严发展演化及制造业产业的支柱产业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义乌三产和各行业进行了分析,得出它们的份额分量、偏离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  相似文献   

5.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艳 《辽宁经济》2003,(10):14-15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在全国区际分工中曾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然而,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其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化能力的不断增强,辽宁在区际经济联系中的地位却相对下降。分析辽宁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对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评价产业结构对增长速度影响的方法是偏离——份额法,采用此方法,对辽宁1991——2001年期间三次产业对GDP的影响从结构和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偏离——份额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6.
曾欢  章牧 《特区经济》2012,(6):133-135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审视了江西省的入境旅游产业结构,考察了近年来各部门结构效益和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了其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对今后江西省入境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娟  徐万华 《魅力中国》2012,(29):198-199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6—2009年间河南省27个工业部门的行业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按各行业的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的不同状况,把研究的27个部门分为七大类。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部门的结构基本合理,但总体竞争力不足。本文对河南工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选取四川省为研究区域,全国作为标准区域,采用偏离一份额法(SSM)对2000-2013年四川省经济增长及其产业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了四川省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研究表明四川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产业结构不及全国合理且各市州差异显著。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偏离份额Pj和区域竞争力偏离份额Dj的组合情况,将全省21个市州分成3种类型,为推动四川省总体经济的发展,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福建省9个设区市制造业的结构和地域分工特征,研究发现福建省东部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比西部地区强、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高,同时发现福州市制造业地位正在下降,最后结合实际针对福建省制造业结构和地域分工的特征提出优化整合对策,以优化配置制造业资源,提高福建省区域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海岚  付长辉  陈宏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06-111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西部大开发前后十年。(1990—2009年)西部地区十二省、区、市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及地域差异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时期,各省市表现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西部地区产业份额和产业竞争力呈分离态势,增长型产业比重不大,产业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结合西部地区实情,提出简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为进一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三地制造业协调发展。以京津冀三地制造业在2003-2015年间2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产值为原始数据,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计算产业结构相关指数指标,明确各行业产业竞争力差距,分析三地制造业协调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有着不同的制造业格局,但专业化分工不明确,存在不同程度的产业结构重叠。为此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为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在全球竞争力加剧的新时期,作为一国的能源产业,其发展是否稳健关乎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通过搜集2008—2017年相关石化部门生产数据从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和产业发展能力五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测算我国石化行业的产业安全度系数值,并分析测算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使得中部地区的制造业有长足的进步。通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制造业竞争力测评并对内部结构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中以河南和湖北制造业发展最快,其中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但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较弱。山西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较大,在中部六省中处于下游地位。  相似文献   

14.
钟荣丙 《科技和产业》2023,23(11):45-53
引领性技术创新是一种能引发技术突破或市场颠覆的新型技术创新范式,优势产业只有不断加强引领性技术创新,才能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和在市场上立于不败。在界定引领性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以湖南为例,分析了优势产业引领性技术创新的必然性,探索了优势产业引领性技术创新的企业主导、链式协同和政府主导三大类推进模式。通过剖析优势产业引领性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得知推进优势产业引领性技术创新的高效路径在于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共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主导产业是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格局优化的核心。为有效识别城市主导产业,构建基于产业波及效应、产业增长潜力及区域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识别方法,并采用TOPSIS方法判断各主导产业主导性大小。针对识别出的主导产业,采用核密度及标准差椭圆方法对其产业集聚进行研究。以宁波市为例,识别出3个主导产业门类,按其主导性排序为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务服务业。进一步对主导性最强的工业展开分析,识别出5个工业细分行业主导产业,其排序为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产业集聚分析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商务服务业主要在宁波市主城区范围内集聚分布;5个工业细分行业主导产业主要在宁波市中部主城区及北部余姚、慈溪两个县级市范围内集聚分布。  相似文献   

16.
中美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2009年,中国三次产业综合竞争力增强。美国一、二产业综合竞争力减弱,美国第三产业综合竞争力变化不大。中美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变化主要由规模竞争力变化引起。中国第一产业综合竞争力超过美国,第二产业综合竞争力低于美国,第三产业综合竞争力与美国的差距很大。中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已经超过美国,但效益竞争力大幅度低于美国。中国服务业的规模竞争力、效益竞争力都低于美国。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经验,提升产业效益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中对冀中南经济区乃至河北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针对冀中南经济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路与目标,并重点从装备制造、精品钢铁、商贸物流和生态文化旅游等四个产业提出冀中南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2014—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2 700起跨行业并购交易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现阶段跨行业并购特征及其对产业重组的影响。首先,基于网络密度和中心势分析发现,跨行业并购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其次,基于点的度数中心度分析,发现制造业、房地产业和物流行业表现出明显的跨行业投资倾向。最后,基于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分析,发现制造业、零售业和金融业表现出显著的资源控制能力。该研究结果一方面证实了"制造业逃离"等假说,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并购战略具有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丰 《科技和产业》2021,21(9):261-265
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与节能环保产业基本实现了协调发展,国内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中国的橡胶装备制造业需要把握好"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全球化发展历史机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节能环保有关的面很广,对于橡胶装备制造企业来讲,应如何制订自己的节能环保业务发展规划,从内部价值提升和产业链拓展的角度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磊  白昱  税璐瑶 《科技和产业》2023,23(2):122-127
基于GEM模型搭建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熵权法测算2005—2020年天津市制造业竞争力综合得分,使用障碍度模型对评价指标障碍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天津市制造业竞争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提升速度减缓;天津制造业在追求规模壮大的同时进行着结构调整,但开放水平尚未达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产业结构失衡、创新动力不足、对外贸易低效是天津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环境、社会等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