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资便利化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对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省域视角,构建包括基础设施、制度质量、商业环境、金融服务、科教资源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30个省(区、市)2010~2020年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省域的投资便利化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域的投资便利化水平虽总体波动上升,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一级指标重要程度依次为: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制度质量、商业环境和科教资源。各省(区、市)投资便利化水平和提升速度差距较大,而且区域差异明显。中国各省(区、市)应有的放矢,高效率精准推进投资便利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交通与通信技术发展、贸易与投资政策自由化与制造业的模块化转变.跨国公司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网络布局并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充分发挥土地、劳动力与市场等比较优势,通过贸易和投资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实现快速发展。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区域经济造成了不同范围与强度的冲击.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影响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信业在整体大发展的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各方面原因,东、中、西部地区的电信业发展水平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在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状况差异的情况下,仍显示出一定程度的不均衡性。本文在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电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它们之间的发展差异程度进行了测量,并对这种差异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地区经济结构与平衡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区的经济结构对经济的影响,说明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区存在明显的经济结构差异,文中指出东部地区要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和金融性的第三产业发展;而在中部地区要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发展;在西部地区要强调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文化和科技,以及军事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这样的经济结构调整还必须配套性地从西部经济区向东部、中部经济区进行有计划或有规划的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5.
科技原创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技术原始性创新的总体能力.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科技原创力的多元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我国30个省市的实际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可以综合评判广东省作为先行地区在科技原创力上的发展水平.同时,依据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企业科技创新等四个主因子得分提供的信息,可以进一步分析广东在发展科技原创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探索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房地产业周期波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房地产业景气综合指标(主成分),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0.96829,说明它保留了原始变量96.829%的信息,在房地产业周期波动分析中就可以把其他主成分舍弃。第一主成分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p称为因子负荷量为0.70632,表明第一主成分反映了商品房销售额指标70.632%的信息。选择商品房销售额指标作为代表,来研究房地产业周期变动的特征和规律性是可行的。运用时间序列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周期波动的特征和规律性,我国房地产业循环波动的周期为12-13年。  相似文献   

7.
史丹 《工业经济》2007,(1):57-65
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别与国际差别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是当前的技术经济水平下通过采取措施可能实现的节能潜力。以国内最高能源效率为比较标准计算中国的节能潜力不仅比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准更符合实际,而且还可以做到能源资源公平合理地配置。中国能源效率较高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能源效率最低的地区主要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内陆省区。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需要改变目前地区自我平衡的能源配置方式,使能源流向效率高的地区。各地区在制定节能措施时既要考虑影响能源效率的一般性因素,也要考虑本地区的特殊因素,另外,中国也不能不分地区地实行同一节能降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别与国际差别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是当前的技术经济水平下通过采取措施可能实现的节能潜力。以国内最高能源效率为比较标准计算中国的节能潜力不仅比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准更符合实际,而且还可以做到能源资源公平合理地配置。中国能源效率较高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能源效率最低的地区主要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内陆省区。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需要改变目前地区自我平衡的能源配置方式。使能源流向效率高的地区。各地区在制定节能措施时既要考虑影响能源效率的一般性因素。也要考虑本地区的特殊因素,另外,中国也不能不分地区地实行同一节能降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线性插值法排列河南省 17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各单项指标的位次 ,以平均位次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优劣的排序依据 ,并引入秩和比法进行合理分档。结果表明 ,应用该法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原始数据的定量信息 ,可以全面、客观、有效地评价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来源,现有研究主要将其归结于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的影响,但忽略了城市间行业结构差异可能产生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将行业结构差异纳入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的分析框架,对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来源进行理论建模,然后通过反事实构造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行业结构差异的贡献进行分解,进而利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分析方法和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其贡献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城市间行业结构差异,平均看可以直接解释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8.24%,而与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共同作用的间接贡献则达到9.2%。因此,忽略城市间行业结构差异的影响,会导致大城市集聚效应的高估。在考虑行业结构差异后,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仍是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主要来源。分行业的结果表明,各行业普遍存在集聚效应和分类效应,但选择效应可能不显著甚至为负,这一结果对于实现城市间行业的合理分工及企业合理布局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研究为剖析大城市生产率优势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解释,也为避免集聚效应的高估以及探寻生产率提升的产业空间分工路径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传导机制对进口商品结构作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两大类型的划分,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定量分析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依据STIC对两类产品作进一步细分,细化分析经济增长受到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可知,不管是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均衡,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类商品的进口均会在相应程度上发挥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短期进口初级产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工业制成品的影响,长期则相反;在基于SITC分类的进口商品结构中,除了初级产品中的饮料及烟类和工业制成品中的原料类制成品与杂项制品以外,其他所有进口商品对经济增长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法、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空间收敛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以及区域差异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但区域“数字鸿沟”现象严重,呈现出东、中、西区域梯度式递减特征;省域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演化不变”和“演化退步”两种类型,空间正相关性的省域数量大于空间负相关性的省域数量;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来自于区域间差异,全国与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而西部地区在不考虑空间因素下存在绝对β收敛,不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测度中国产业升级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本文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法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逐年趋向合理化和高级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居民消费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二者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加入控制因素以及地区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甚至更换估计方法后该结果依然稳健;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没有中、西部地区明显;城镇的影响效果低于农村。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理论与开发区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比较优势理论研究开发区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以国家级5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研究了不同区域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整体上,中西部开发区的比较优势高于东部地区;而区域内部东部地区的京津苏沪及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按照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度计算结果,应对现行开发区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将各地区比较优势度低的开发区撤销,恢复其农业生产,而将比较优势度较高的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开发区,以实现耕地保护与开发区建设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基于2003—2020年相关数据,使用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并测度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从整体综合指数、各分项指数及区域差异等方面深入剖析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总体上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呈上升趋势,除开放维度外,创新、协调、绿色和共享等维度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均为正;从区域差距看,尽管东北三省的总体差距呈不断缩小态势,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省际差距,其中,辽宁省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最好,黑龙江省后发优势较为明显,而吉林省的高质量发展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增长速度都是最慢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给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城投债为切入点,考察了2015-2018年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不同募集用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发行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本文以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与省份的财政收入之比度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带来的额外担保能力,发现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补充了偿债资金,与用于借新还旧和补充流动资金的城投债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从而通过“替代效应”缩减了这类城投债的融资需求和发行规模,表明打开“前门”能削弱“后门”融资。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替代效应”,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通过“隐性担保效应”降低了城投债的融资成本,主要体现在担保能力弱的地区,从而削弱了“替代效应”,甚至促进了该地区用于投资的城投债的发行,表明打开“前门”会促进“后门”融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区域差异性,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地通过债务置换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Dagum基尼系数、传统与空间Markov链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揭示2015~2019年中国19个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发现:19个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增长态势;整体、区域内以及区域间差异均呈明显扩大态势,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根本原因;其时空转移特征呈现出“非对称向上”、“俱乐部收敛”和“跨层次跃升”的态势;在不同领域环境下,其转移特征表现出显著空间依赖性。研究结论对于缩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差异与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已席卷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其技术-经济特征以非普惠方式渗透于各产业部门,并对其产生影响。本文在梳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影响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分析AI产业化与产业AI化两条路径,分别阐述人工智能影响产业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而后,深入微观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影响三次产业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而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共同构建起一个人工智能影响中国产业发展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以期为在ICT与经济发展理论体系下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