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燃料是珠三角地区冶铁、煮盐、制陶、制糖、缫丝等传统工商行业兴盛的重要动力,也是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传统燃料主要包括柴薪、煤炭等,尤以柴薪为大宗。由于珠三角消耗燃料庞大,燃料供应由本地逐渐向邻近地区延伸,甚至跨出省界。砍柴烧炭已成为部分山区居民的一种职业,贩运柴薪也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一大行业,打破了传统"百里不贩樵"的古训。  相似文献   

2.
元末明初,两湖地区的水域因河泊所的设置而确立了渔户的捕捞权,随着明中期之后垸田修筑活动的逐渐兴盛,促进了人们占有水域的意识,并在水域上衍生出灌溉权、湖草收益权等新的权益形态。日后更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面上的通行权、摆渡权,以及因莲藕、菱芡、芦苇等经济作物种植而出现的湖地所有权等权益形态得以产生并不断明晰。两湖地区的例子说明:水域上产权的获得是国家赋役制度运行的结果,必须在制度史背景下考虑产权形成过程中的国家因素,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中国的产权问题;导致该地区水域产权变化的因素,既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驱动,也有来自长江下游等其他地区的影响,这是长江流域日益整合的表现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总论 马涛从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等方面试图回答18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出现大分流的疑问。①刘逖指出由于统计技术、方法论等问题,麦迪森高估了前近代中国的GDP,并对1600--1840年中国的总量经济进行了估算,对前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工业化转型困境进行了探讨。②陈春声、刘志伟从与制度、物质生活相关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总体性研究李伯重选取1823—1829年的华亭—娄县地区,使用生产法和收入法,对1820年代华娄地区主要产业部门的增加值进行分析,获得了对1820年代华娄地区GDP、就业状况、贸易等情况的直观认识,进一步指出,19世纪初期的华娄地区经济乃至江南经济已经是早期的近代经济,这是我们认识今天的"江南经济奇迹"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明清徽州典商研究》,王裕明著,58万字,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版。该著以徽州典商为研究对象,以徽州典商文书研究为出发点,全面探讨徽州典商诸问题。在此基础上,把握明清典当业和明清社会,重点认识徽商典铺的经营实态以及明清社会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7.
8.
明清商帮的兴起是16世纪以来中国商业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但目前学界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定量研究仍是空白。本文首次构建了1368—1840年间明清商帮县级层面的截面数据,考察了地方宗族、科举及宗族竞争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密度、人均田赋、盗乱、交通及其他相关变量后,地方宗族的发达程度对明清商帮的兴起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当地的科举文化倾向于削弱宗族的正效应。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地方宗族之间的竞争也对明清商帮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金融中介得到发展、中央银行和货币发行等制度完全不具备的前提下,货币的外生性是非常明显的,即货币并不由经济总量所决定。明朝的白银进口,是市场对以往货币制度的反思和变革,以银铜复本位取代以往无有效制度制约的纸币和铜钱平行本位。这一阶段以银计的物价不仅没有上涨,反而下落了。清代白银持续大量进口增强了市场的活力,但因为货币是外生的,白银的大量进口与中国经济实力并无内在的必然关联。鸦片战争前后开始的国际贸易(包括鸦片)逆差和白银外流,使纸币的需求重新提上议事日程,至清末,由市场主导的由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和各种信用票据渐渐发展,并有寻求有效制度支撑的迹象;但政府(包括地方政府)滥发纸币的前景仍然是可能的历史选择。本文还利用计量模型对以上观点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0.
粮户归宗是清初在中国东南地区推行的一项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对清代福建、广东等省的赋役制度和社会结构曾产生过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仔细解读近年在闽南发现的族谱、碑刻、笔记与地方志资料,侧重考证了这一改革在闽西南地区推行的背景、缘起、过程与影响,从而加深我们对这一改革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明清两代卫所屯田的所有权形态,以雍正五年(1727)至七年的屯田私有化政策为界,之前完全为国有制,之后转以私有制为主。在屯田国有制时期,以宣德十年(1435)至正统二年(1437)"诏免正粮上仓"为界,屯田经营方式可区分为领种制和租佃制两个阶段。在租佃制时期,屯军逐渐拥有屯田的永佃权、田面权,分割、削弱了国家的屯田所有权,对屯田走向私有化起到关键作用。雍正年间,清廷颁布屯田私有化政策,起初试图采用"赎买私有化"的办法,结果遭到各省官民抵制,不得不改为"无偿私有化"。该方案在清代归并州县的卫所屯田中切实推行,只有尚未裁撤的漕运卫所、新建卫所屯田仍然保持国有制属性,禁止买卖。福建省的屯田契约文书展示了屯田交易实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2009年8月17日—19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明清以来区域发展与现代化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4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就共同关心的区域史、经济史与城市史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国际体系总是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大规模战争是推动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从国际力量对比、国际制度以及核武器等多个方面导致国际体系发生了具有极其重大和深远意义的变迁。这是我们在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产时应该加以关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湘桂走廊是古代内地与西南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明清时期,在湘、桂区域经济交流中,商路上流通的物资以民生日用品和生产资料为大宗。商路是物资交流的重要载体,湘桂商路上的物资流向,反映了湘桂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5.
全球治理失灵指国际规则体系不能有效实现治理,导致全球层面秩序紊乱的现象。冷战后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至今得不到有效解决,正是全球治理失灵的反映。治理赤字日趋严重。全球治理失灵在实践层面上表现为规则滞后,不能反映权力消长,不能适应安全性质的变化,不能应对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在理念层面上则表现为理念滞后,依然以一元主义治理观、工具理性主义和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为主导。全球治理本身是一个协商过程,是一个参与和身份重塑的过程,要真正改变全球治理失灵现象,就需要以多元主义的世界观、以伙伴关系的思维方式、以参与治理过程的实践活动建构起一种真正的全球身份认同。世界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关口,如果全球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走回弱肉强食的霍布斯丛林并非完全不可能。  相似文献   

16.
在对影响传统中国货币行用的若干理论关系进行澄清的基础上,本文重新审视了明代货币体系的“白银化”,认为它并不纯粹是钞法、钱法失败的产物,而是由宋代以前传统的铜钱体制向银、钱、钞并行的多元格局转变过程中的波折。同时,明代的财政白银化对民间的白银行用虽然有挤出效应,但也增强了白银的货币属性,存在不可忽视的溢出效应。因此,白银化和货币化是明代经济中两个并不对立乃至可以相互促进的趋势,而由白银化推动的货币化最终为货币多元化在清代的成熟提供了条件,货币深化以及与之相伴的金融发展也揭示了明清经济正逐渐进入一个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7.
烟草是明代中后期传入我国的美洲农作物中的一种。但目前学术界对于其传入的确切时间和路径尚无定论。曲沃作为北方内陆地区,烟草传入的具体时间和路径尤为不明确。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烟草传入曲沃的时间和路径进行初步探析,并对烟草在曲沃的生产规模、加工过程、贸易数量及经济影响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山西矿泉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也很早。本文分自然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三个部分对山西矿泉进行介绍。山西地形多山地、丘陵,这样的地形特点使得山西矿泉多分布于山麓地带。明清时期见于记载的山西矿泉的开发与利用方式主要体现在利用矿泉灌溉使得农作物品种优良且多产,利用矿泉培养优质牲畜及水生动植物,利用矿泉发展手工业如酿酒、制药、煮盐等,利用矿泉丰富的矿物质进行治病疗养,利用矿泉美化环境的作用来发展旅游观赏。另外,还利用矿泉自身的神秘色彩进行祈雨祭祀仪式。  相似文献   

19.
司培培 《魅力中国》2010,(7X):280-280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科学、艺术得到高度发展,音乐发展也达到了新的高峰。对宋至清代的音乐研究虽然有了全面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对这两个时期的音乐发展作比较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五代时期,在政府的提倡和督导之下,士庶百姓大都能善事尊亲。为官者可停官侍养,携父母至官所是侍养尊亲和入仕为官兼顾的一种方式。养子以养老是鳏寡茕独、膝下无子者养老的途径之一。对边鄙贫陋之区的不孝行为,政府和出任的地方官也予以了正确的引导和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