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旎 《商》2013,(16):281-282
《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然而,当今的资本主义制度仍是世界主流的社会制度,这是对“两个必然”的否定吗?答案是当然是NO!虽然资本主义经历了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但是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无法在资本主义内部得到解决。所以资本主义社会最终会被社会主义所否定和代替。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要坚定“两个必然”的决心,保持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2.
殷樟凤 《现代商业》2011,(27):280-281
深入挖掘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吸取和总结教训,继承和完善优势,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她引导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正确的经济思想,她在总体经济模式和具体经济政策两个方面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她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同时,她也有助于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最终实现人类大同。  相似文献   

3.
邓正来先生曾被人誉为“学贯中西的大师”.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市民社会”的研究,是其多项“填补中国社会科学空白”的研究之一.但是,经过研究发现,所谓“市民社会”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其研究的目的,在理论上,试图否定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在实践上,将台湾作为中国大陆的学习典范,像东欧和前苏联那样“和平演变”,用所谓的国家与市民社会模式取代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共产主义是新人和新社会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这种新人的表述开启了对共产主义新人进行探索的先河。列宁、毛泽东又分别对共产主义新人进行了各具特色的表述,只有到邓小平才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人理论,使这一新人体现出国别特色与时代特色。"四有"新人是对中国传统臣民人格的否定,又是对"文革"片面"政治人"的否定;"四有"新人具有鲜明的的现代公民意蕴,还体现出未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社会成员的自由个性这一人格总特征。  相似文献   

5.
缪向前 《华商》2008,(18):124-125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旧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的间接过渡时期,是资本主义成分和社会主义成分互相竞争的时期,并且是社会主义成分不断增长的时期,经过这个间接过渡时期的建设之后还有个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即直接过渡时期,这是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论时就已认识到的。恢复国民经济阶段所采取的许多措施本身已有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这使毛泽东逐渐认识到新民主主义时期也可以是一种渐进的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时期。基于这个认识,毛泽东改变了以往的先发展新民主义经济再一举过渡的设想而提出从1953年开始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6.
小康生活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挥之不去的思想情结。抚今追昔 ,从小康到小康水平再到小康社会 ,更反映了中华民族从憧憬到现实的不懈追求。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题 ,是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美好社会理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私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本文分析了这一思想从提出到嬗变复杂的历史命运,阐述了其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认为该思想对于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昊  都沙  宋明  祝晓香 《中国市场》2007,(6):174-175
毛泽东、邓小平二位伟人利用、借鉴资本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利用资本主义的相关思想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从利用必要性和利用的基本原则都存在一致性,但二者由于面对的历史形势和对国情的认识不完全一致,加之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实践的结果却迥然相异,大相径庭.深入研究二者对资本主义认识与利用的思想和实践,实现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从而加速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无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方列宁学"作为西方一种从各个角度研究列宁思想的社会思潮,歪曲和贬损了列宁主义。就资本主义观而言,他们认为民粹经济学是列宁的理论来源。认真解读列宁论资本主义的重要文献《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难发现,列宁在社会分工、工业人口增加与农业人口减少、小生产者破产论、剩余价值实现论、资本主义市场论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对民粹经济学作出了深刻批判。只有马克思的《资本论》才是列宁资本主义观的真正思想来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经典文本,理性审视各种否定历史事实的思想及其意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5,(6):295-296
毛泽东本人由于受到生存环境落后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脱离生产基础决定论的阶级力量对比的思维模式"。这就使他认为中国的政治力量以足以支持社会主义的时候毅然放弃他自己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具体说来就是对社会主义的概念不清,对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清,认为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苏联式社会主义模式是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对私人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过早的宣布了它们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再就是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存在着急躁冒进使中国过早的结束了新民主主义时代,提前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1.
马昊  都沙  宋明  祝晓香 《中国市场》2007,4(5):174-175
毛泽东、邓小平二位伟人利用、借鉴资本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利用资本主义的相关思想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从利用必要性和利用的基本原则都存在一致性,但二者由于面对的历史形势和对国情的认识不完全一致,加之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实践的结果却迥然相异,大相径庭.深入研究二者对资本主义认识与利用的思想和实践,实现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从而加速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无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方列宁学"作为西方一种从各个角度研究列宁思想的社会思潮,歪曲和贬损了列宁主义。就资本主义观而言,他们认为民粹经济学是列宁的理论来源。认真解读列宁论资本主义的重要文献《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难发现,列宁在社会分工、工业人口增加与农业人口减少、小生产者破产论、剩余价值实现论、资本主义市场论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对民粹经济学作出了深刻批判。只有马克思的《资本论》才是列宁资本主义观的真正思想来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经典文本,理性审视各种否定历史事实的思想及其意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财富分配社会化是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收入分配非均衡及贫富悬殊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追求的社会平等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它是对社会财富分配趋向个人化、私人化的否定。而财富分配社会化的发展和实现的程度则需依赖制度上的创新和变革。  相似文献   

14.
对慈善事业否定和批判的理论奠基于马克思,并被列宁和毛泽东所继承,因此新中国成立伊始慈善事业消亡.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从邓小平到胡锦涛都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不同程度的肯定和鼓励,于是中国的慈善事业又兴旺起来.本文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和观点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章主要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途径。第一节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一、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决定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2)
毛泽东早先接受过封建思想启蒙教育,也受到资本主义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并投身到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之中的知识分子。毛泽东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能感受到知识分子在社会动荡不安和进行社会革命过程中的作用。所以毛泽东在建国以前,他非常重视知识分子、依靠知识分子,以致到了后期,毛泽东还为知识分子和工农联盟相结合而提出要改造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强行打开中国大门,许多中国人都在探索中国的出路陈序经也在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进行苦苦探索.他提出全盘西化论,终身不改其志,并进一步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思索:资本主义模式并非尽善尽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存在弊端.陈序经理想的现代化模式是什么?他提出"苟能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的基础,而谈社会主义的分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许多关于三大改造的社论中,毛泽东亲自审阅的《统一认识,全面规划,认真地做好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53年8月,毛泽东在审阅周恩来在全国财经会议上的结论时,第一次对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全面改革开放。结合我国当时国内现状和国际形势,邓小平同志在列宁新经济基础上对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规划,认为改革开放是最好的经济建设手段,改革开放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是有效地利用资本主义优异成果来促进社会主义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建设。本文结合列宁新经济建设观点,从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发展的方向提出改革开放来论述邓小平同志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从社会主义建设是长期、困难的任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方面、重视市场作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益的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实现人民利益几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春节将至。所谓“百节年为首”,热闹喜庆的农历新年以其悠远而独特的文化传承,绘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景观,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基因。迎春祈福、合家团聚,与春节相关的礼仪习俗,早已通过历史的沉淀演化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烙印,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历久不变的价值追求。那就是:追求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民族和谐、社会和谐!何谓和谐?和谐包含了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指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富足的物质生活和民主的政治生活。斗争哲学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而实现社会和谐,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与社会理想。自从我们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之后,又提出了共建和谐世界的发展理念。从提出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的理想升华,既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次再认识,也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次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