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效仿欧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自力更生”再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的历史演进过程,实现了对“以殖民掠夺为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张手段”的西式现代化、通过“非暴力”谈判方式取得政治独立和依附发展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超越,并在发展推进中形成了以生产方式现代化为内核,兼顾人口、资源、环境、分配、物质生产和思想意识发展的独有理论内涵。未来现代化实践中,应以史为鉴、以理为纲,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坚持以创新、绿色发展谋和谐,以协调、共享发展谋共富,以创新、开放发展谋和平。  相似文献   

2.
生物医药产业不仅维系着国计民生,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产业;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构成,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区域竞争的焦点赛道。生物医药产业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民众对医药产品及服务的需要,最大程度地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成果。基于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弊端及未来面临的国内外局势,文章围绕政府、行业、企业三个主体,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应从宏观层面着力掌控发展方向,行业应从中观层面着力优化发展要素,企业应从微观层面着力推进自身升级。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定位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对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继承和拓展。在内涵上,经历了1.0阶段的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效率提升,2.0阶段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以及3.0阶段的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高质量发展还进一步体现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及以人民为中心三个方面。在路径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此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紧紧围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打造低碳循环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构建更好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切实筑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防火墙”,成为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必须切实加强前瞻谋划,沉着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必须积极抢抓战略机遇,不断增创发展领先优势;必须弘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奋斗激情。  相似文献   

5.
海娜  罗玉辉 《财经科学》2023,(11):81-92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在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之举在于科学驾驭资本,通过对资本逻辑的审思与超越,进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之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的审思与超越可以通过“过去—现在—未来”的脉络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的根源及自我扬弃”中探寻资本的奥秘,包括“资本一般”与“资本特殊”“资本文明面”与“资本消极面”、资本的“过去式”与资本的“未来式”;其次,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运用“资本”的实践,即“节制资本—运用资本—驾驭资本”的三大历史阶段,提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必须打破“西方化=现代化”迷思,全面正确认识资本特性并科学驾驭资本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最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驾驭资本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提升,GDP总额已冲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大关,中国经济已稳步地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所以很有必要对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是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当前经济建设中还面临经济发展质量仍不高、经济发展环境还不稳、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全球经济复苏仍乏力等难题,需要我们在新发展阶段采取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等针对性的措施去破解,从而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实现现代化依赖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质的一般性内涵出发,遵循质量互变定律,才能更好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的质是指经济活动能够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在规定性,是以生产方式的具体形态呈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在生产力方面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先进的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且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要显著上升;在生产关系方面,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求的生产关系,即更高品质更高效益更可靠的生产,更高效率更安全的交换,更高水平公平合理的分配,更高层次以人为本的消费。最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不断完善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9.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实现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内容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制度保障。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激励和约束,降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成本。本文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需求,从正式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安排和制度实施机制三个维度搭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框架。依循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安排的框架设计,一体化推进正式制度创新、非正式制度创新和制度实施机制创新,加强激励性制度创新、推动约束性制度创新和实施降低成本类制度创新的三维协同,统筹协调跟进类制度创新与超前布局类制度创新,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激励结构,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和既定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主阵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考虑,人口规模巨大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特征,推进共同富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导向,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崇高目标。要把“人的现代化”摆在的突出位置,在协调发展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走好和平发展道路,以此促进长江经济带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现代化与广州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烈  李丹燕 《经济地理》2004,24(1):134-138
生态现代化理念的提出源于对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和对传统不可持续的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变革。文章分析和探讨了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以及生态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广州为例,分析其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并提出实现广州市生态现代化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最终目的。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进入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是与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为此本文结合马克思需要理论与社会再生产理论,提出社会需要与满足社会需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协同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同时,在厘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本质关系基础上,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提出实践路径。具体而言:应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供给效率,形成供给新动力;构筑合理的初次分配、公平的再分配,规范分配秩序;畅通供需匹配渠道,提升商业服务质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促进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高度融合,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13.
实施分类经营,促进可持续发展—湖南林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翠 《经济地理》2001,21(2):196-200
本文在分析湖南省林业生产自然条件、森林资源特征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湖南省林业分类经营的意义及主要措施,重点探讨了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规定及其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现代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战略布局和制约因素。在界定经济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俄罗斯政府重启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时代背景;其次研究了俄罗斯政府为实现现代化目标而进行的战略布局;最后指出了影响和制约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自上而下的俄罗斯经济现代化进程将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渐趋完成的人口转变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两大趋势的结合为缓解近代以来一直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人地关系紧张局面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得中国劳均耕地(播种)面积有可能摆脱长期以来的下降趋势。通过对2006-2030年间中国人口转变和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影响下的农业劳动人口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结合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预测在2020年左右,中国劳均播种面积将大于11亩,而到2030年将进一步上升到145亩。因此,有理由认为在兼业化的农业产业结构下,这些条件已经可以确保在农业劳动力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获得相对高的农业收入的情况下,形成中国现代小农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本文在分析我国区域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今后10-15年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基本和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提出我国区域发展的总方针应是:在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同时,推进沿海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试论区域发展中的区域形象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林  刘冰清 《经济地理》2005,25(3):294-297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调形象的价值与魅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区域合作与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为了提高竞力,不少区域开始自觉地重视区域形象。文章主要从区域形象对区域发展的价值进行研究,论述了区域形象对区域发展具有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化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官卫华  姚士谋 《经济地理》2002,22(5):579-58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现状特征,针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城市化进程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西部大开发其实就是西部的城市化,西部大开发战备的具体落实应该体现在城市之上。而西部大开发也应当以城市化为先导,以城市化作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文献比较与综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缺乏严密的假设前提与逻辑起点,理论解释也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建立在可认识、可评价与可选择行动集合基础上的国际行为主体行为目标与方式的设定,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理论建构的微观基础。国际行为主体间相互依赖的方式与机制、国际活动外部性内部化方式与机制、国际公共治理等问题共同构成了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慎勇扬  叶艳妹 《经济地理》2004,24(6):797-800
文章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依据,以开发商的角度,建立房地产开发过程的获利模型,剖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不同开发方式对开发商收益的影响,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用地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临界点,分析了各种相关因素的变化对临界点的影响及其与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方式及城市边界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