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外汇管理经验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震 《山西财税》2007,(7):38-40
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远远超出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需要:如何积极管理过剩的外汇储备,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加坡、挪威等国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模式与经验,对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提出若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IMF外汇储备管理指南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外汇储备近年持续增加,而外汇储备管理水平有限,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尚未完善。而IMF外汇储备管理指南及其配套文件的发布为提升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欧元成真下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元成真迄今已近一年,它正在或即将对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也概莫能外。我国中央银行应以欧元成真为契机,在稳定外汇储备规模的前提下,调整、优化外汇储备结构,顺应外汇市场变化.进行外汇储备资产的动态合理配置,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借鉴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冰 《福建金融》2008,(3):18-21
目前,中国超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过多的外汇储备反而会带来一定的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中国应借鉴国外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先进经验,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积极开展物资储备和战略投资,及时将超额外汇储备转化为物资和资本,服务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邱盛楠 《中国外资》2011,(12):17-18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额逐年增加,这标志着中国金融实力的上升。但另一方面外汇储备资产过多也带来了很多管理风险。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及控制外汇储备的风险、增强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些问题解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额逐年增加,这标志着中国金融实力的上升.但另一方面外汇储备资产过多也带来了很多管理风险.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及控制外汇储备的风险、增强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些问题解析.  相似文献   

7.
1994年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从1993年的区区212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6099亿美元,现在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速度和外汇储备总量有种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苏萍 《西南金融》2005,(8):21-22
本文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对外汇储备水平的均衡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新加坡、挪威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有助于保持汇率的稳定,保证正常的进口和偿债支出,并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导致的金融风险。但是,中国当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最优规模。本文试图借鉴新加坡和挪威等国的经验,介绍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新加坡和挪威的经验表明,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可以提高本国储备资产的长期购买力、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并消除外汇储备增加对宏观政策自主性的影响。在消极外汇储备管理的模式下,中国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建立中国的外汇储备积极管理体制提出了建议并指出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原因及其面临的管理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外汇储备自1996年末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以来,就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外汇储备增加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收支情况良好的重要表现,有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但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量已大大超过合理的需要,外汇储备超过合理需求和高速增长会增加通胀压力(从不断攀高的CPI可看出)和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持有外汇的机会成本和管理难度,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从而给国家的经济金融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入手,分析目前外汇管理面临的困境以及加强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作者对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本文首先找出外汇储备急增的原因,然后运用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是进出口额、FDI和外债余额等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外国经验看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屹  李静 《武汉金融》2007,(3):8-11
本文对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和运用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消极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我国目前巨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对外汇储备实施积极的管理运用,从而尽可能减少巨额外汇储备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巨额的外汇储备既给我国带来了很多优势也面临巨大的风险,文章通过分析外汇巨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对我国外汇储备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松汇率管制、多元化外汇储备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很快。从2000年的1656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8189亿美元。2006年2月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截至2006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9879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既可以是经济实力的增加,也可以是债务、风险的增加。外汇储备过多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如今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势必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经济的运行之中,毫无疑问,外汇储备应作为我国全球化发展的战略而更好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但是我国所面临的外汇储备规模之大,增速之快,令人惊叹,外汇储备地超额增长已经引起政府及各界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国带来相关利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增添了许多苦恼。由于超额的外汇储备,联动效应也引起了我国的通货膨胀,我们进入“负利率”时代,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外汇储备的相关问题进行重新的思考,本文将运用机会成本理论着重探讨外汇储备的成本问题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外汇储备从而优化资源配置。面对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局面,我国应当致力于促进外汇储备投资渠道多样化。鉴于此,无论在国内经济环境下,还是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外汇储备问题,理论与现实意义都将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外汇储备除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两项基本职能外,还具有保证国家外债清偿能力、证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充当后盾的职能,这后几项职能有时其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其两项基本职能,这是判断外汇储备量是否合适时应予考虑的。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应正确处理保值和增值的关系,在具有控制风险能力的前提下积极使其增值。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之后,巨额外汇储备如何有效进行管理和运用,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分析外汇储备的需求动机出发,通过引入多层次外汇储备管理的分析框架,介绍和总结挪威、新加坡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外汇储备的特点和需求动机,提出适合中国外汇储备实际情况的多层次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中的战略性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的趋势、原因,认为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存在说明我国国内经济资源的配置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文章认为外汇储备的增加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提出了战略性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叶俊华 《中国外资》2011,(22):57-58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激增,引起了各界的关注。适度的外汇储备有助于保持汇率的稳定,保证正常的进口和外债支出,抵御外部风险。而过多的外汇储备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和压力。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超出适度的规模。次贷危机后,美元持续贬值,中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严重缩水,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对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和结构进行分析,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和投资方案等进行研究,查看了国外外汇储备管理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到外汇储备的保值,首先要控制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快速增长,要优化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减少对美元资产的持有量,增加黄金储备和战略资源储备等。同时对外汇储备的增值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外汇储备恢复快速增长,这与目前我国经济企稳态势明显、外贸进出口状况持续改善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诸多因素有关。外汇储备的风险也随之凸显出来。为促使巨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强化对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一方面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持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另一方面要合理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合理运用好外汇储备,增加能力储备,严厉打击"热钱"违规流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