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小蕾 《新财经》2006,(10):25-25
美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微小的降温信号都会引起全世界关注美联储8月8日的例会没有再次提升利率,不论是所谓加息周期的结束还是暂停加息,都明确揭示了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心,不确定性大大上升。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最近的一些变化是否是美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拐点?美国  相似文献   

2.
舒鑫 《新疆财经》2022,(3):16-29
2014年末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进入加息周期,诱发全球资本回流,而我国正值金融风险集聚、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和资产价格剧烈波动阶段,国内经济更易受国外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本文运用基于DAG-SVAR的溢出指数建模方法,分析2014年11月—2018年3月美联储加息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溢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息周期下联邦基金利率上升通过汇率渠道和投资者情绪渠道加大了中美股市波动溢出强度,但这种正向激励效应并非长期存在。(2)美元第二次加息后,激励效应由正转负出现了拐点。(3)我国提高长端利率水平会加剧资本市场波动溢出,金融强监管政策不利于我国经济抵御外部新信息冲击。为更好应对美联储加息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影响,央行等部门应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性,加强内部优化,向市场提供充裕的流动性;同时,投资者也应加强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风险的评估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从退出量化宽松至今美联储已加息四次,并宣布将于2017年10月启动缩表,这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波动产生显著影响。有鉴于此,文章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了2008年11月至2017年3月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规模通过资本流动渠道、汇率渠道以及利率渠道对我国物价、产出、房价以及股价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文章从资产负债表视角分析了我国货币当局近期资产规模减少与美联储"缩表"不具有联动性,并提出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退出量化宽松至今美联储已加息四次,并宣布将于2017年10月启动缩表,这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波动产生显著影响。有鉴于此,文章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了2008年11月至2017年3月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规模通过资本流动渠道、汇率渠道以及利率渠道对我国物价、产出、房价以及股价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文章从资产负债表视角分析了我国货币当局近期资产规模减少与美联储"缩表"不具有联动性,并提出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下全球通胀形势颇为严峻,各国纷纷开始步入加息周期,而美国的第二次量化宽松也即将宣告结束,对QE2之后的政策走向,是加息,还是要继续实施第三次量化宽松,美联储内部也都在争论不息。本文尝试从一个全新的,与主流观点完全相悖的角度,来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在长期与短期的不同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一套全新的货币政策与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期国际金融市场集中关注焦点在于美联储加息节奏,原来市场较为一致预期的9月20日美联储例会加息,逐渐分化为美联储将会暂时停止加息,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近期美国飓风冲击。此次飓风导致的美国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历史罕见的,进而金融市场已经出现美元普遍下跌趋势,其中与历史自然灾害和经济周期不同的是石油价格的暴涨,进而导致飓风给予美国经济双面打击。国际石油价格跃上70美元,使得美国石油金融战略面临调整,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通过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逐步复苏。然而全球经济的复苏并未皆如美国经济一样的靓丽。而在当前世界经济仍然不景气,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条件下,美联储忽而热议近期可能加息,忽而又议可能推迟加息,而无论如何美联储加息都将会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如何应对,更好地适应新常态,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超越双边,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运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可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省际效应,并采用R软件生成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冲击方向和程度的地域分布图。从总体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中国内地各个省份经济增长的冲击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东部沿海和沿边省份经济增长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冲击性影响程度要小于内陆省份。为此,中国既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有效应对外部短期冲击,又要充分利用美联储加息政策溢出效应带来的有利因素,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换,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在制定应对政策时,要准确区分中国内地不同省份经济增长受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冲击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美联储(Federal Reserve)5日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不变,同时没有发出其有意在9月份的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
章于芳 《上海国资》2012,(10):44-45
9月13日,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例会后,美联储宣布将进行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QE3终于落地。鉴于美国经济前景的复杂性以及量化宽松政策成本与收益的不确定性,推出QE3显然迫不得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