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为实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的战略目标而奋斗。这一新的战略目标的提出得到了全市各界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其中,“循环经济”是我们今后抓发展的基本战略,“龙江强市”是经过一个时期努力要实现的目标。前者是后者的支撑,后者是前者的方向,总体上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合成”与“分解”之误,就是指“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前者是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讲到经济学方法时经常提到的一个命题,它出自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畅销教科书《经济学》(第十四版)。而后者则是本文提出来的对应于“合成谬误”的另一种不同谬误,即“分解谬误”。  相似文献   

3.
一则印度寓言说,两人面对一杯喝了一半的水,一个人说,“我已经喝掉了半杯水。”另一个人说:“我还有半杯水还没喝。”前者透露的是无奈和苦涩,而后者却满怀希望,人到中年,恰似那喝掉的半杯水。[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吴世臣  梁栋康 《经济师》1998,(12):96-97
棉花收购资金管理不同于粮食收购资金管理,从大的方面说,前者实行的是“统贷统还”,“上贷下拨”,统一性较强,而后者实行的是“分贷分还”、“各自经营”,独立性、分散性较强;从小的方面说,两者管理的过程和环节各不相同,前者虽然没有明细的各类政策性补贴,但从...  相似文献   

5.
张承耀 《经济管理》2005,(15):90-94
中国正走向“小康”社会,其显著标志是“衣食”问题基本解决,“住行”问题成为焦点。实际上,“住”又在很大程度上与“行”相关。在“公房”改革大体完成之后,“公车”改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许,后者改革的难度比前者更过之而无不及。“车轮腐败”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公车改革所引发出来的新问题也让人们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6.
“法”已成了当前社会中一个普遍而常见的事物,但在人们心中法是什么呢?我向身边的几位好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感觉法是什么,你又对哪个法最有印象?”对于前者,答案五花八门,但却万变不离其中,即法是一种强制性的镇压工具。而对于后者,答案却出奇的一致,即刑法  相似文献   

7.
略论企业名牌发展战略贾明明所谓名牌主要是指名牌产品,同时也包括名牌工艺、名牌技术和名牌企业、名牌企业家。前者是后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后者的市场表现形式,而后者则是前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有机体。名牌是企业实力和形象的象征,是一...  相似文献   

8.
清末公有企业改革模式有二:“上海模式”和“武汉模式”。前者是不改变产权关系而通过市场化经营实现企业的革新,后者是通过公司化改造实现企业产权的重新安排或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场改革具有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其改革的成败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抉择     
《新经济》2009,(6):1-1
安徽的阜阳,河北的石家庄,在2004年和2008年,分别上演了“大头娃娃”劣质奶粉和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前者让阜阳的一大批官员倒下,后者则将中国奶制品品牌企业无一幸免地至于风雨飘摇中。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比分析欧美与日本的企业文化差异,然后以汽车产业为例,探讨其企业文化差异对上海、广东汽车企业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欧美企业文化强调个人主义、理性主义和平等观念,而日本则强调集体主义、感性主义和等级观念;因企业文化差异,欧美跨国汽车企业与日本跨国汽车企业相比,中国本土企业进入前者组建的企业网络难度与稳定性要弱于后者,而竞争激烈程度要大于后者,且后者在海外组建地方企业网络相对前者更为迅速;尽管后者比前者对地方企业网络的创新作用要强,技术扩散更为频繁,但这仅限其“封闭的供应商网络”范围内,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封锁更加极端.最后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借鉴并改进了Commoner分解模型,采用对数权重平均分解法,对欠发达地区云南省进行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其结论是拉动效应有人口规模和产出水平,前者小、后者大;而抑制效应是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前者大、后者小。根据其影响程度的不同,结合云南的实际做出了解释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成本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必然选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就是“开源”和“节流”,前者受市场竞争等外部因素限制较多,后者更多依赖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可控性相对较高。因此,成本控制是企业主动实现扭亏增盈、增强企业竞争力等财务目标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尹明 《经济纵横》1999,(6):19-20,32
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的需求区分为“因匮乏而产生的需求”和因个体追求人生存在价值而产生的“存在需求”。前者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受人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求。后者包括的范围广泛:行为的意义、自我满足、表现欲、个性、探索欲、创造欲、完善、审美...  相似文献   

14.
莫为“孔方”所俘虏冯铁金西晋鲁褒作有《钱神论》,在这篇忿世嫉时的文章中,他对金钱崇拜意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腐朽现象,作了无情的鞭挞:"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十四大报告的《决议》指出:“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里揭示了两个内在联系;第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全党指导思想上的确立,两个“确立”完全一致,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由虚到实:宣传部门工作方式的现实选择彭卫国在人们的习惯中,常常把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视为“实”,把非实物形态的、理性的东西视为“虚”。例如,理论与实践、精神与物质、政治与经济、思想与行为、抽象与具体,视前者为虚,后者为实。推而广之,于是就有了基层单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二律背反"命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保平 《经济学家》2002,(3):108-114
中国区域经济存在一个由“邓小平命题”和“缪尔达尔命题”构成的“二律背反”,破解的关键在于,前者的市场基础是市场空间一元结构,后者则是市场空间二元结构。中国区域经济实现由区域两极分化向共同富裕的历史性跨越,从根本上取决于市场化取向由市场空间二元结构的向一元结构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8.
孙晓迪 《经济纵横》2011,(Z1):76-77
非常多的方法论、管理论在中国盛行,甚至已获得成功。人力资源的"道、势、术"与老板的"闻、思、修"密不可分、不能分割,乃至后者动而前者移,后者革而前者幻,形成了大道归一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上古哲人关于“西北天门,东南地户”的地理战略论断,完全被此后的民族盛衰、国际关系所证实,中华民族最慷慨进取的英雄气.恰巧沿着这两大战略方向滔滔而起。前者,骁勇的西北步骑在黄沙弥漫中开凿陆上丝绸之路;后者,剽悍的东南船队在碧波汹涌中拓造海上丝绸之路。无论是“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长安城,还是“涨潮声中万国商”的剌桐港(泉州城),一样的豪气冲天,一样的风情万种,一样把东方国际大都会的魅力吹送到遥远的罗马宫中。  相似文献   

20.
人的懒惰大抵有两种,行为懒惰与思想懒惰,前者易识别而备受谴责,后者较隐蔽而较难克服。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思想上一旦懒惰,行为上必然懈怠,到头来必定思想僵化、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