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增值税分享政策包括税基划分原则和央地分享比例两个部分,其中"消费地原则"不仅可能难以避免税收收入与税收负担的扭曲,还会显著加重区域内财力分配的不均衡.在"生产地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建构VAT-CGE模型对增值税分享比例的影响效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地方政府分享比例等于0.508时,2020~2025年全国GD...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在地方政府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扩大.然而,我国增值税以生产地原则为基础的体制性弊端,容易导致地方政府间的不良税收竞争.本文通过比较生产地原则与消费地原则两种不同的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的缺陷和弊端,指出所引起地方政府间不良税收竞争的影响,提出增值税分享制度改革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各地区流转税税收收益与税收负担不匹配程度进行测算,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流转税税负与税收收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衡问题,其中,中部地区为税负输入地区,流转税税负较重,享受流转税税收收益较少,而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正好相反。流转税体系的跨区域分配呈现"劫贫济富"的区域特点。产生跨区域税收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流转税体系的税制设计不完善、税收分享机制存在内生缺陷、税收返还制度不合理。同时,我国现行流转税"生产地原则"征税模式,一方面,容易激发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重复建设、粗放式发展等行为;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地方政府流转税税收收益与"税负归宿"不匹配,产生跨区域税收分配失衡问题。因此,根据税收收益权跨地区分割的"税负归宿原则",相应政策建议如下:维持现行增值税的共享税性质不变,取消增值税返还机制,建立增值税跨区域税收分配制度;开征零售税或将消费税调整为地方主体税种,建议将消费环节的商品(或服务)价值和个人所得税作为地方税税基。  相似文献   

4.
必森 《企业世界》2006,(7):37-37
一是实行阶段性税收优惠政策。从2005年至2007年,对省级参与分享的县,全额返还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比上年增加部分。二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市县合力建立最低财政保障制度。省级财政加大对不享受一般性转移支付地区的投入力度。有条件的市州在财政新增财力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对困难县区市,乡镇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现行财税政策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政策问题 1、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弊端.我国多年来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不明确,形成了体制补助、专项拨款、结算补助、税收返还等转移支付形式,它们都属于自上而下的纵向平衡,未能兼顾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横向平衡.从支付规模来看,体制补助只占总体规模的1.8%,很难实现总体均衡.此外,现行的财政制度按"基数法"实行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东部基数的规模和扩大的能力远远高于西部,这就很难体现公平.在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并壮大中央财力的情况下,西部可能会获得更多的中央补助,但东部发达省份因利益驱动往往不愿将更多的收入上交中央,在这种情况下,东西部差距的缩小就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6.
增值税"扩围"改革是当前我国税制改革的热点问题,而由此产生的税收收入归属问题也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从中央财力相对较强、地方改革动力不足和维持现行分税体制不佳三方面阐述增值税"扩围"改革后进行税收收入归属调整的原因,通过对2001-2010年的税收数据的计算,测算出改革后增值税收入地方的分享比例为46.29%,同时,提出在确定新的中央与地方的增值税收入分享比例时应以此作为比例基数,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布局及财力层次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利于消除重得征税,完善增值税的抵扣机制,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促进外贸事业的发展。但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税源构成影响较大,后续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对辽宁省部分地区税收的影响、地方收入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短期应对方针是提高地方增值税的分享份额,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长期上看,要努力发展地方税源产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8.
杨运杰 《审计月刊》2005,(10):34-3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中央政府为实现其宏观调控目标,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将其中一部分财政收入单方面无偿地让渡给地方而发生的支出,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进行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合理调节、平衡地区之间财力悬殊的矛盾,为各级政府正常行使职能,以及各地区居民能够享受大致相同的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因此,转移支付制度遵循的是公平合理、公开规范和效益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发展是影响地区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基于2011~2019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增值税收入及税收与税源背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与增值税税收收入显著正相关,即数字经济发展有增税效应;对于税收流入地而言,数字经济发展将加剧税收与税源背离,而对于税收流出地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降低税收与税源背离程度;将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相融合是税收流出地提高数字经济发展增税效应的有效措施。因此,应大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充分释放增税红利。同时,以调整和完善税收制度的方式缓和数字经济发展引起的地区间税收收益分配不平衡问题。从长远看,应推进税制改革,构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0.
汇总与合并纳税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是在汇总与合并纳税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着税收由企业分支机构所在地区向企业总部所在地区转移的问题,因分支机构一般位于不发达或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而总部一般位于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因此税收的转移一般表现为由中西部向东部转移,这使中西部本来捉襟见肘的财政更加雪上加霜。本文在对国外先进经验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为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税收优惠政策尤为突出。我国两大主导税种流转税和所得税都在税收优惠之列。同时,考虑到国际贸易和国际惯例,税收优惠往往采用国际上认可的,或规避国际反不正当竞争或反倾销案的方式,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即现行的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购置(含自制)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逐渐地、有条件地改为允许抵扣就是以此原则制定出台的。由于是有条件和有范围的转变,因而此次转型应确切称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  相似文献   

12.
财力性转移支付是指地方政府可以将转移支付资金作为自有财力自主安排使用的转移支付。财力性转移支付是中央财政为了均衡地区问财力差距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建立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根据客观因素,设计统一公式进行分配,财政越困难的地区,补助越多。我国目前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下面我先对这几种财力性转移支付进行一下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跨国电子商务与增值税——欧盟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电子商务对欧盟传统增值税立法的税收管辖权、征管方法、监管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欧盟积极面对,通过新的有关指令和条例,确立了电子商务下的消费地征税原则,对B2C交易实行有效的简化登记方法,并进一步加强了各国税务当局的监管和合作。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欧盟的税收利益,同时确保了税收中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一、增值税基本理论增值税作为一个国际性税种是为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该税种基本解决了其他流转税存在的重复征税和税负失平的问题,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发展。1、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增值税是对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税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2、建立增值税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基本上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建立起来的规范化的增值税。在税制建设中,主要应遵循了以下原则:(1)普遍征收的原则。普遍征收的原则是规范化增值税的基本要求。普遍征收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生产经营的横向关系看,无论工业、商业或者劳务服务活动,只要有增值收入就要纳税;从生产经营的纵向关系看,每一货物无论经过多少生产经营环节都要按各道环节上发生的增值额征税。(2)中性原则。所谓税收中性原则是指国家在设计税制时不考虑或基本不考虑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而是由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政府不施加任何干预。而增值税最大的优点及特点就是不重复征税,属中性税收。(3)简化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尽量减少税率档次,二是在计税方法上对纳税人采取规范的购进扣税法。二、现行增...  相似文献   

15.
《新疆审计》2006,(5):57-57
6年问,中央财政共向西部地区下达国债项目资金3414亿元,占同期全国已下达国债项目资金的45.8%。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弘力5日表示,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致力于支持西部各项公共事业发展。在财政转移支付方面,2000年到2005年,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财力性转移支付累计4044亿元,占同期全国的52.6%。税收政策方面,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涉及所得税、增值税、关税、耕地税、资源税等多个税种。中央财政将继续保持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将不断充实完善支持政策,创新支持方式,建立长效机制,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税收相对中性理论,增值税以其自身的内在优势,与中性税收所要求的效率原则和普遍原则相契合。从经济学视角看,增值税转型主要由生产型、收入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更多地体现中性收入原则。本文认为,考虑到财务承受能力现阶段应逐步推行,即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试点,然后逐步对全国的所有行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使我国地方政府实际上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财政自治,地方税收转移违背了来源地的征税原则,完全相悖于受益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税收的横向税收分配机制和纵向财政转移机制。总的原则是,由政府定价背离市场价格而产生的地区税收转移,应逐步通过资源性产品的市场化价格改革予以解决;清晰的、可识别的地区税收转移应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通过横向税收分配妥善解决;不清晰的、难以识别的地区税收转移则应由中央政府掌握,通过纵向财政转移机制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经历从滨江、滨河开发到滨海开发的战略空间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滨海地区开发成为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热点。针对我国当前滨海空间在保护与建设、需求与供给、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种种不协调、不平衡和无序化问题,以广东沿海城市的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吸纳国内外滨海地区保护与开发的经验,探索在多规合一、陆海统筹、新旧融合等协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协调构建统一的滨海空间规划纵横体系,协同梳理多元的滨海空间构成要素以及协作搭建高效的滨海空间治理平台等方式,更全面地体现多部门和多主体利益诉求,处理好新区与旧城的功能关系和空间资源分配时序,科学引导滨海战略性空间的开发与管控,以期为实现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显著为正,即它加剧了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2)从分地区来看,转移支付显著降低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而东部和中部地区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则显著为正。(3)将转移支付划分为一般性、专项和返还性三类,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别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发现,一般性转移支付显著降低了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返还性收入则扩大了经济发展差距,专项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4)从不同类别的不平衡指数来看,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显著提高了中部地区的组内发展不平衡程度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组间发展不平衡程度,缩小了西部地区中心、外围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20.
刘青 《经济界》2002,(2):18-21
一、2001年财政运行总体状况良好 2001年1—9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187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期4.2%,保持了近年来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财政增收结构也比较合理。全国财政收入中主体税种增收较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进口税收(包括关税、海关代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几个主要税种共增加收入900多亿元,占收入增加总额的80%以上。中西部地区税收增幅提高较快,与东部地区税收增幅差距有所缩小。另外,2001年车辆购置税(2002年在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反映)和国有股减持收入对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