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政府“以地谋发展”的策略在促进各地区制造业大规模集聚和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势必会给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带来深刻影响。本文综合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城市土地交易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产品数据和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配置存在明显的工业偏向性,进而导致工业用地价格被低估,产生工业用地应得收益大于实际价格的反向扭曲问题。这种反向扭曲可通过抑制技术进步、阻碍产业结构高级化、弱化集聚经济效应等机制显著降低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而言,土地市场扭曲不利于一般贸易企业与混合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抑制作用由东到西依次递增。土地市场扭曲不利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集体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转型、生态环境恶化和财政体制改革三重叠加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面临日趋严峻的财政压力,如何转危为机,助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影响,并从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规制视角考察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方财政支出效率能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且具有明显的区域、规模和地方官员晋升方式的异质性特征;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可以通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有效带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但环境规制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既对地方政府有效助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具有参考价值,也为地方政府实施财政扶持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可云  庄宗武  韩峰 《经济纵横》2022,(7):1-12+137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于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培育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人工智能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该结论在考虑极端值、控制遗漏变量、考虑国际市场和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显著成立。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及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调节效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使用中间品种类等途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存在于各类分样本中,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对其影响的强化作用显著存在于内销导向型企业及各类劳动密集度的企业中。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认识人工智能应用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引导制造业智能化、推动各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环境绩效纳入官员政绩考核这一外生冲击,手工收集整理了285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环境目标约束的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跨库匹配,从而获得企业和地方环保指标综合数据,并运用倍差法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对辖区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绿色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自主性约束行为有效推动了辖区企业污染减排,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了9.0%.地方政府通过环境规制和环保补贴有效推动了辖区环境治理,企业主要通过源头治理和技术效应实现减排治污.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和重污染企业实现了更多的污染减排.此外,本地提拔的官员由于地缘优势其环境治理成效更显著,年轻官员在强烈的仕途晋升激励下极大地降低了辖区企业的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式分权制度背景下,基于将环境绩效纳入官员考核这一外生冲击,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整理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的环境目标约束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DID模型和工具变量法从城市和企业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将环境绩效纳入官员考核后,面临环境目标约束的地方政府,其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较为明显。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2)机制分析发现,环境目标约束会使地方政府通过加强环境规制,调整产业政策和财政支出结构等行为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3)进一步研究发现,主动推行环境考核官员更有积极性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以上结论为中国实现环境治理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赢"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谢众  李婉晴 《技术经济》2020,39(11):87-96+105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技术进步路径由技术引进转变至自主创新是否有助于提高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本文构建一个包含技术进步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引力模型,利用企业层面的海关工企数据与产品层面的UN Comtrade数据,实证考察了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单纯的技术引进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并不显著,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自主创新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与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途径来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受企业所有制、行业要素密集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出口目的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0—202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中国海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行业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检验显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加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两种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据此,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深化改革、实施差别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市场存在明显的低价出让工业用地、高价出让商住用地的“两手”供地倾向,这种供地策略在促进制造业大规模集聚和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企业创新行为。本文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微观土地交易数据,测算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两手”供地指标,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专利数据库和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数据,分析地方政府“两手”供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两手”供地对企业创新具有先升后降的倒“U”型影响,且多数城市“两手”供地带来过大的商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价格“剪刀差”,已对企业创新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两手”供地程度的不断加深,在长期内通过降低城市和企业研发投入、弱化集聚效应及抬升房价等机制阻碍了企业创新水平提升,且地方政府的增长竞争和财政最大化使“两手”供地与企业创新之间的“拐点”提前,进一步强化其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此外,地方政府“两手”供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还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依赖于企业所有制类型、所在城市等级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包彤 《当代财经》2023,(12):120-132
在我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的背景下,环境目标约束对引导制造业减排增效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将2006年“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环保目标责任制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数据构造了“年份-城市-二位数制造业”三维面板集,使用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环保目标责任制对重污染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目标责任制显著促进了重污染制造业升级,这一效应并非短期存在,并且在市场化程度越不完善、污染治理能力越低的地区,该效应越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环保目标责任制一方面通过城市间、城市内行业间和行业内企业间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推动了重污染制造业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污染企业创新数量、强化污染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实现重污染制造业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环保目标责任制借助重污染制造业升级效应提高了行业能源效率和清洁程度,实现了节能减排,推动了重污染制造业绿色转型。因此,应设立具体并滚动调整的减排目标,打破市场分割,引导各地区依照比较优势打造产品,提高政府对高质量创新的评估准确性与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环保目标责任制对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CPEII-BACI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构成的2000—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面板数据,对外部市场需求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效果及作用机理展开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市场需求增加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污染物排放强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这主要源于外需上升引起了企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投入强度的扩大,而绿色创新效应的影响不明显,但外需会促进企业出口产品结构“清洁化”发展,这有利于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除此之外,外需扩大对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以发展中经济体为主要出口对象的企业的环境污染排放强度负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中国出口贸易“爆炸式”增长提供了先决条件,但学术界关于数字化转型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研究仍留有空白。文章采用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考虑了变量内生性、替代性指标和样本异常值后,计量结果依然稳健;(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企业质量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等途径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于国有企业促进效果强于非国有企业;对东部地区企业提升大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区分数字要素类型发现,数字化基础设备与数字化信息服务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促进效应,而电信活动则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倒“U”型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补贴对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为例,探讨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首先利用八分位海关数据测算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然后匹配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计量分析补贴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补贴总体上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对生产效率高、研发水平高、人力资本丰富、广告投入大、无形资产多的企业促进作用更明显,对融资约束企业促进作用较弱;相比其他类型企业,补贴对外资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政府应优化补贴方式、增强补贴使用监督力度,针对本土企业的监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政绩考核与环境治理——基于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式分权下,政绩考核直接影响环境政策的执行效果.文章基于地方政府间环境治理策略互动的视角,首先结合分权理论、政治锦标赛、行政发包制等,提出了政绩考核影响地方政府间环境治理策略互动的假说.在此基础上,采用2003?2014年中国2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和分权体系可以使环境治理向"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环境绩效指标直接增强了地方政府间"竞相向上"的策略互动;经济绩效指标则减弱了"竞相向上"的策略互动.进一步地,政绩考核与分权相结合对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产生影响:严格的环境绩效指标通过事权和财权弱化了"竞相到底"的策略互动,强化了"竞相向上"的策略互动;而经济绩效指标则通过事权和财权强化了"竞相到底"的策略互动,弱化了"竞相向上"的策略互动.文章据此提出的政策启示是:环境治理须"联防联控",合理设定政绩考核指标,且配之以合理的分权体系.  相似文献   

14.
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基础的环境规制工具,其“以新代旧、以严替宽”的动态提升过程是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手工收集整理中国2005—2013年出台的60项行业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信息,利用同期中国水污染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标准提升能否提高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触发“波特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标准提升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2.28%,且该影响在达标压力高的企业、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和执法力度强的区域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企业通过内含于设备升级改造的物化技术进步、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方式实现绿色转型。进一步地,标准提升虽然未能增加企业绿色专利申请数量,但是显著提高了企业专利质量;同时,受冲击行业的技术改造需求间接诱致其上游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专利研发,“波特效应”向上游产业溢出。  相似文献   

15.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从土地资源错配的视角出发,研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不同类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机制,并基于2008—2016年全国2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不同类型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异质性影响,其对制造业结构升级存在倒“U”型影响,而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存在负向影响。在替换核心变量、变换模型估计方法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相较于东中部地区,土地财政对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传导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造成的土地资源配置扭曲效应对地区不同类型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是推动城市创新的重大举措.本文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角度出发,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设立双重差分模型,利用2007-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出口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试点政策对属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属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且这一影响在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和城市层面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的检验表明,"政策效应"和"创新溢出效应"是试点政策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规制刻画了地方政府在绿色创新中的角色特征。基于我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知识作用视角,采用负二项分布模型测度我国城市环境规制强度的地区差异性对城市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邻近城市的高环境规制强度对本地绿色创新质量产生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通过城市间知识宽度缩小、知识距离扩大两类中介效应影响本地绿色创新质量;(2)城市间的知识平衡度在邻近城市环境规制强度与本地绿色创新质量关系中发挥调节效应,当城市间知识平衡度较高时,邻近城市的高环境规制强度对本地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由负转正。由此,获得如下政策启示:地方政府应重视环境规制政策带来的知识成分变化与知识结构调整,促进环境政策与绿色创新政策协同,同时,不同地方间应深化绿色创新主体合作机制,促进知识流动,提升城市绿色创新质量。  相似文献   

18.
吕越  张昊天 《财经研究》2021,47(9):4-18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内容之一.20世纪末以来,基于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而形成的市场分割现象,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掣肘绿色发展的进程,而实现产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打破市场分割是加快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要体制支撑.基于此,文章通过构建市场分割影响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理论框架,并且利用2000-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企业绿色发展数据库的合并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通过消除地区市场分割现象会有效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这一作用会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配置效应三个传导渠道得以实现,并且在考虑一系列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2)市场分割对于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即市场分割对于民营企业、非技术密集型企业、中部地区企业的影响相对更大.(3)在引入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和环境规制后,企业排污决策受市场分割的影响将显著降低.因此,持续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强环境立法规制、建立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将有助于构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绿色信贷”执行效率与地方政府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开展的"绿色信贷"业务加大了对环保项目的扶持和对环境污染项目或企业的打击。但在粗放型增长模式下的经济核算体系与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矛盾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缺位;低效信息传导和环境监管致使"绿色信贷"执行不力。分析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的博弈,在不同发展观及制度安排下效用函数改变后政府行为及其影响下的"绿色信贷"开展的外部条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提高环保执行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环境管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主题.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地方政府,能否有效执行国家环境政策和激励辖区企业绿色工艺创新,直接关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环境治理效果.文章基于环境管制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使用我国30个省级地区2000-2013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治理在环境管制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影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与环境管制显著影响着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地方政府的综合治理质量与知识产权保护和对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水平,在环境管制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影响中存在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面对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并举地方政府治理质量提升与环境管制政策制定,对促进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