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智慧城市建设旨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政府对于生产的监管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良好的制度环境将吸引生产要素集聚,从而通过集聚效应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利用中国2004-2017年中国29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集聚和城市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智慧城市政策显著促进了经济集聚、推动了经济增长,这种促进作用随着城市自身的集聚水平的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论文分析了经济转型背景下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制度转型如何影响中国城市的空间扩张过程,并基于1998年、2002年、2004年和2006年中国地级市建成区数据对Muth-Mill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交通改善、服务业发展是中国城市空间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分年度的回归表明,近年工业化对城市空间规模的影响不显著;受国家对土地空间规制的影响,城市对农村的相对效用未能影响城市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3.
土地供给对中国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城市生产活动和劳动力居住提供空间的土地供给,对城市增长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域市产业迅速集聚、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约束逐步放松的发展背景下,城市土地供给的数量和结构对城市经济、人口规模和结构及劳动生产率增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以2000年-2006年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建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对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产业用地供给对城市GDP增长有明显的作用,但其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下降,而技术及人力资本的贡献在不断增大.居住用地供给充足的地区劳动力增长较快.实证结果表明城市政府应根据城市自身产业发展与劳动力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城市土地供给规划.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居高不下的房价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以来的房价调控政策虽抑制了房价的过快增长,却仍未使房价回归理性。本文试从中国土地供给的现状出发,探讨土地供给与高房价的因果关系,希望对继续的房价调控做些微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效率与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利用Malmquist指数和一系列反映地区差异的统计指标对中国216个地级市1990~2004年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差异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针对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经济表现出的新特点,采用因子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16个地级市TFP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城市经济的地区差异明显且呈扩大趋势。2000年以来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因子强度依次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与市场化水平和要素投入等。  相似文献   

6.
土地规划政策对区域经济调控的内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既有资源特征,也有资产特征,既是区域经济的载体,又对区域经济起宏观调控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对土地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落后于实践,政府把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最大化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目标,弱化了政府作为土地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和土地市场调控者的角色,忽视了土地政策是一种调控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土地不论是  相似文献   

7.
土地政策被中央确定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来,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引人注目,每一项土地政策的出台,都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在房地产市场中,土地政策成为人们判断市场走势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指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稳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有效达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运行理想状态,土地政策作为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大经济形势背景下,也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在2005年的土地政策中,无论是从紧供地、节约用地,还是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主要还是围绕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开展的;二是土地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联系更加密切,大大增强了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速的经济增长给江苏省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土地资源供给在江苏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速度.文章建立了该区域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模型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等进行了探讨,并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可以为江苏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地政策宏观调控手段的重大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星 《上海房地》2005,(1):38-41
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容。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政府可以主要通过控制土地供给的数量、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主体等多个方面影响经济运行,而且,在调控时可以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这可以使政府能有更多的选择、更有效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目的:以北京、上海等14个城市为例,评价2003-2007年我国城市土地供给总量调控的绩效。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土地供给总量调控的绩效较低,存在明显的城市差异和年际差异,呈线性下降趋势。研究结论:土地供给总量调控的作用不充分,没有很好地实现调控目标,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及风险性。文章提出了改进土地供给调控工具、完善土地供给管理体制、明确土地供给调控的作用范围等政策建议,并作了相应的讨论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变化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8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绝对值以大于1为主,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弹性系数总体小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在经济发达国家,例如韩国、日本和美国,都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土地政策辅于货币、财政等手段来稳定经济发展能够发挥很大作用。2004年,国务院把土地政策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之一,对国民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土地是国家可调控的资源,这在客观上使国家具备了调节的能力。政府可以通过不供地、从严供地、优惠供地等土地政策,来调整用地结构,最终调控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13.
我市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1997年开始实施,迄今已走过10年的实践历程,与重庆直辖同岁,经过10年的探索,本轮规划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协调各业用地,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后备土地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上轮规划中的缺陷越来越突出,下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已经开始启动,如何在规划修编中吸取教训,更好地发挥农民及基层组织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能动作用,更好地丰富专家规划内容,提高规划的公众参与度和执行力,这是我们当前应该花大力气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农民规划与专家规划结合的程序设置及规划审批改革思路,旨在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政府目标如何驱动能源效率改善是一个重要问题,“十一五”规划节能目标政策是中国转向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契机。本文通过手工收集地级市层面节能目标约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节能目标政策对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节能目标政策显著提升能源效率,这一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节能目标较高地区通过调整经济增长目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地区能源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治理激励和晋升激励较强地区的能源效率改善效果更好,自然资源禀赋低、市场化水平高、财政支出水平高的地区政策效果也更加显著。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也支持上述发现,为中国在“双碳”背景下合理制定和科学实施节能目标政策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安勇 《城市问题》2024,(1):27-34+55
基于中国政治治理制度和土地制度,从理论上系统剖析土地资源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内在影响逻辑,在此基础上借助Super-SBM模型对中国273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综合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资源错配抑制了城市碳排放效率提升,且这种负向作用在中西部城市、中小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扭曲财政支出结构、阻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抑制企业绿色创新是四条重要的传导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和财政压力会强化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抑制作用,而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则弱化了土地资源错配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于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一些房地产热点城市依然存在着房价上涨过快的压力。特别是在住宅市场需求旺盛,供需矛盾突出的地方,控制房价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调整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利息的政策在抑制房地产投机的心态预期上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市场供需矛盾紧张,对平抑房价作用不大。房价上涨受社会经济综合因素影响,单纯依靠房地产部门很难达到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需要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综合发力,才能收到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一、地价机制和土地区划通过影响城市土地市场供求关系,对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变化会发生一定的正面效应。从地价机制看,由于土地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具有的特殊重要性,位置差异形成的不同级差收益是城市土地价格构成的主要内容,将直接影响用地单位的经济收益。以地价机制为基础的土地配置方式不仅对市场土地供给的总量和结构产生作用,而且在土地收益分配方向和重点上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城市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使土地利用方式日趋复杂化,现有土地价格起着投资诱因的作用,当相对价格提高时,产生了土地用途转变的可能性,增加了满足特定需求土地的潜在供给,则相关交易主体的收益因供求变化相应发生变动;从土地区划看,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土地市场价值、地租的双重效应,即以不确定性的方式提高或降低土地价值和地租,来影响土地收益分配的。一是土地区划规则的变化会改变现有地段的供给总量和潜在储备量,因而政府制定政策需要考虑现有的可用土地的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程序。二是土地区划在土地供求过度时期可以分散使土地价格恶化的因素,从而抑制土地过度投机;在影响土地信贷方向,稳定市场预期价格变动幅度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三是合理的区划权能够保证公有土地使用权让渡中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而且具有降低土地费用和它们是土地价格和地租的重要决定性因素的前提假定下,土地区划从理论上能够保护已受到不利影响的土地的使用,使其价值回升到“正常水平”,或提高特定区域内地段的价格、抬高社区范围内的土地的供给价格,改变土地收益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18.
协调快速发展时期资源利用安全与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保障经济发展、生态和谐与社会安定,是转型期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政策调控目标的秩序化重构、经济规制政策的适应性调整、生态规制政策的前瞻性设计、社会规制政策的公平性改良、政策实施路径的网络化布局等优化调控路径,解决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问题,拓展了土地调控政策回应社会转型、结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野,为转型期资源利用安全问题的政策调控研究提供了一点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用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奇旆 《价值工程》2009,28(11):164-16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用地扩张在城市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城市建设用地的投放被称为"地根",和货币金融政策"银根"并驾其驱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手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由于存在着利益分配的问题,因而掌握土地实权的地方行政将土地投放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驱动。但是土地投入对经济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应该用什么样政策来管理土地投入使用,通过利用改进后的索洛模型来分析,得出的统计结果和模型假设相矛盾。出现这种不合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中国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二是模型适用经济体大小范围。但是能从统计结果大致看出三种要素在经济增长中地位的高低,资本最为重要,其次为劳动力,最后是土地投入。土地投入的作用很小。只要土地投入达到必需量后,土地的进一步投入带来的经济增长很小。最后,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中国应该走"聪明增长"的道路,而不是盲目地扩大城市用地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完全得益于现行的土地政策。尤其在发达地区,土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区域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土地制度应该与新的发展格局相匹配,这里面有一些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