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邑  邵云飞  吴言波 《技术经济》2019,38(11):12-21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本研究从客户视角,考察客户集中度对企业创新资源、创新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探究客户集中度对于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冗余资源的情境作用。选择2007-2016年中国上市信息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已吸收冗余负向调节客户集中度与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即适度客户集中度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以及高度客户集中度对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均会随已吸收冗余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2.
邵剑兵  李娜 《经济管理》2023,(9):122-144
金融资产的收敛速度反映了企业金融资产动态配置的效果,机构投资者团体作为企业金融决策的重要参与者,对金融资产收敛速度发挥何种作用尚未明确。本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Python运行Louvain算法和Bron-Kerbosch算法识别并计算机构投资者抱团持股比例,探究机构投资者抱团对金融资产收敛速度的作用。结果表明,金融资产动态配置过程中存在“最优值”,机构投资者抱团对金融资产收敛速度产生倒U型调节作用。在进行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机构投资者抱团影响了金融资产配置过程中的成本以及决策者配置金融资产的意愿,进而作用于金融资产收敛速度。效应识别表明,机构投资者抱团持股比例适度时,发挥了有效监督效应;持股比例过大时,发挥了合谋效应,排除了过度监督效应存在的可能性。进一步检验可知,在非国有、投机以及庞氏融资型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抱团对金融资产收敛速度作用更明显;机构投资者抱团的治理效应在专注型机构投资者团体中、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时作用更强;适度规模的机构投资者抱团能加快企业金融资产收敛速度,进而提升企业未来主业业绩以及外部资本市场稳...  相似文献   

3.
郭晶  余玲琳 《经济论坛》2023,(3):105-120
文章基于供应链上下游的纵向关系,从供应商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和双向集中度三个维度分析了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商业信用融资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供应链三个维度的集中度对企业创新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双向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负向影响最大,客户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负向影响最小;非国有企业创新受客户集中度和双向集中度的负向影响更强,而国有企业创新受供应商集中度的负向影响更强,但供应链三个维度的集中度对创新的负向影响只作用于强行业竞争性企业,对弱行业竞争性企业创新没有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商业信用融资是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影响企业创新的中介路径,但不是双向集中度影响企业创新的中介路径。供应商集中度通过减少源自上游供应商的商业信用净融资来抑制企业创新,客户集中度通过减少源自下游客户的商业信用净融资来抑制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化战略体系的内在要求。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深入探究商业信用融资对研发投资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商业信用融资与研发投资呈倒U型关系,企业风险动态变化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在供应商集中度高的企业中,商业信用融资对研发投资的影响更加显著,供应商集中度有助于增强企业风险的中介效应。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创新能力和双维绩效的影响存在最优阈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0~2015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供应商(客户)集中度展开分析,实证检验供应链合作伙伴对企业创新业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间地理距离和企业议价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越高,企业的创新业绩越好,但供应商集中度只在较低区间内才能够提高企业创新业绩;企业与客户之间较近的地理距离,以及较强的企业议价能力,都可以增强客户集中度与企业创新业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从结构性嵌入角度研究董事会网络位置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并检验市场化进程对二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董事会网络中心度对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呈倒U型,对开发式创新的影响呈正U型;②市场化进程能够增强董事会网络中心度对探索式创新的倒U型影响以及对开发式创新的正U型影响;③将企业战略类型纳入研究框架,发现董事会网络中心度对探索式创新的倒U型影响以及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在防御型企业与进攻型企业中均显著,而董事会网络中心度对开发式创新的正U型影响以及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进攻型企业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高管团队断裂带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绩效尚无一致结论。基于交叉分类视角,以我国2011—2018年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创新强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任务相关断裂带和社会分类断裂带与民营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同时,企业创新强度对高管团队断裂带与民营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具体而言,企业创新强度越高,高管团队任务相关断裂带和社会分类断裂带与民营创业企业成长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高管团队断裂带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绩效尚无一致结论。基于交叉分类视角,以我国2011—2018年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创新强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任务相关断裂带和社会分类断裂带与民营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同时,企业创新强度对高管团队断裂带与民营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具体而言,企业创新强度越高,高管团队任务相关断裂带和社会分类断裂带与民营创业企业成长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转型可赋予企业创新巨大的新动能,但数字技术种类多、成本高,如何充分借助数字技术促进企业创新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技术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技术集中度与企业创新呈显著倒U型关系,表明适度的数字技术集中度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过度的数字技术集中度会抑制企业创新。机制分析表明,人力资源整合能力和研发投入强度在数字技术集中度与企业创新间发挥调节效应。随着调节变量增大,倒U型曲线拐点向左偏移,同时倒U型曲线逐渐变得平缓。在调节变量突破拐点临界值后,倒U型曲线转变为U型曲线。由此可见,调节变量增大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结论可为深入理解数字技术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进而利用调节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65家新创企业问卷调查,实证检验创业者网络规模与新创企业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创业者不同先前经验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创业网络规模与新创企业资源获取之间呈倒U型关系;不同类别的先前经验会对这一关系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先前创业经验对倒U型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先前行业经验和先前管理经验则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最后,提出创业者网络规模管理建议和先前经验培养管理建议,以期丰富现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以往针对企业组织网络关系的研究,通常从社会资本、结构洞、关系、强连带和弱连带等理论出发,很少有学者研究虚拟存在的影子连带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通过调查长三角地区60家企业,实证分析了在动态环境下影子连带对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子连带与企业知识转移存在倒U型关系,其中未来连带与企业知识转移存在倒U型关系,而过去连带与企业知识转移存在U型关系;动态环境正向调节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5-2020年国家级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化转型与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并从企业外部治理因素(供应链集中度)和内部治理因素(高管研发背景)两方面探析二者关系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正向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外部治理因素(供应链集中度)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企业内部治理因素(高管研发背景)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呈倒U型。进一步地,高管研发背景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也呈倒U型;数字化转型与高管研发背景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结论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拓展了创新绩效前因研究的理论基础,可为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创新绩效,从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11—2019年2236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静态的视角,实证研究客户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再从静态研究延伸到动态研究,引入企业生命周期变量,从时间维度探讨其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过高的客户集中度会加剧企业的融资约束,而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质量则会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成长期阶段,财务报告质量与融资约束之间正向的关系会加强,而当企业处于成熟期阶段,客户集中度与融资约束之间的负向关系会加强。文章结合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从外部客户关系管理和内部财务报告质量的双重视角出发,拓展了企业解决融资约束问题的思路,为监管机构提供了证据支持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创新搜索和创新网络理论,提出创新搜索嵌入的概念,并从知识需求和知识供给视角研究客户及供应商创新搜索嵌入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影响。以我国2012-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高科技产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客户创新搜索嵌入负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间关系;供应商创新搜索嵌入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间关系呈U型调节。企业需依据搜索渠道类型配置创新搜索嵌入,使创新搜索策略最大程度支持企业研发活动。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服务企业客户满意度与企业绩效间关系,并且利用服务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客户满意度与企业绩效呈左高右低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客户满意度会同时增加销售收入和资本支出,固定资本支出的加速效应使得过高的客户满意度并不能带来财务回报。鉴于高客户满意度并不一定总能给企业绩效带来正向影响,服务企业需要做好客户满意投入与收益之间的权衡。尤其是想要提高客户满意度超过一般水平的管理者,可以考虑结合以相应的成本控制计划,以缓冲客户满意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文章提出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随内部薪酬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以全部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20年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内部薪酬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倒“U”型曲线拐点到来之前,内部薪酬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正向的;而突破了拐点之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将随之下降。产权性质在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且在国有企业中对二者的负向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与超竞争趋势下,服务增强和技术创新成为我国制造企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关键。相比于技术创新,服务增强的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因此,将服务增强与技术创新纳入同一框架,深入分析制造企业服务增强对技术创新及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了环境动荡性对服务增强与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支持企业产品的服务增强(SSP)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呈倒U型影响,而支持客户行为的服务增强(SSC)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在服务增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桥梁”作用;环境动荡性对SSP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但正向调节SSC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抱团研发现象出发,运用基于模块度Q指标的GirvanNewman算法,动态识别发明者合作创新网络社群。通过社群动态追踪,将社群结构动态定义为社群成员流动和社群经纪人稳定两个维度,利用负二项模型,在网络位置的调节作用下,考察发明者所处网络社群结构动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发明者合作创新呈现明显的动态社群结构,社群成员流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社群经纪人稳定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且正向调节社群成员流动与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发明者所处网络核心位置及结构洞位置均正向调节社群成员流动对创新绩效的倒U型影响、负向调节社群经纪人稳定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负向影响社群经纪人稳定对社群成员流动与创新绩效间倒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研发抱团行为,为创新网络治理和网络权利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机会能力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新企业绩效,但是,已有研究未从双元性角度对机会能力在何种条件下能够更好地促进新企业绩效给出合理解释。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理论研究构建了双元机会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间关系及创业导向调节效应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陕西地区199家民营新创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型机会能力与企业绩效间呈倒U型关系;探索型机会能力与企业绩效间呈倒U型关系;创业导向对双元机会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不同维度的调节作用方向不同。研究结论有助于指导新创企业构建双元机会能力和创业导向战略以获取更好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开放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技术整合能力促进企业持续性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2009-2019年232家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全面FGLS)探讨技术整合能力对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发现:技术整合能力与企业持续性创新呈倒U型关系;技术整合能力与绿色专利质量呈倒U型关系,绿色专利质量在技术整合能力与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倒U型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中心性正向调节技术整合能力与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倒U型关系,但并未对技术整合能力与绿色专利质量的倒U型关系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可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调整技术整合能力提升绿色专利质量,进而实现持续性创新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