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当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框架下,探究数字经济对中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中国城市服务业结构升级,政府治理效能显著增强了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效率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政府治理效能强化了数字经济的资本效率提升机制和技术效率提升机制,但未明显改善数字经济的劳动效率提升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四个维度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数字产业、数字用户和数字平台产生了正向影响,但数字创新的作用并不显著;另外,数字经济对一线城市、中心城市、东部城市和服务业结构水平较高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丰富了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也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服务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是支撑贸易数字化的重要基础,目前已逐渐成为新发展格局下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强劲动能。本文基于2007~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申请的数字技术领域专利文本,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测算数字技术专利的创新度指标,进而考察异质性数字技术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应用数字技术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质量升级,这种促进作用主要由高创新度的颠覆性数字技术引起,而低创新度的渐进性数字技术对出口质量无显著影响。具体来说,颠覆性数字技术通过优化生产经营效率、促进服务化转型和加速创造性破坏三方面机制作用于企业出口质量。本文研究结论提供了数字技术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层面经验证据,为进一步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推进数字强贸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差异化产品竞争模型,将劳动保障法律附加成本嵌入企业生产决策、进入退出决策以及市场竞争决策框架,文章考察在区县—行业市场单元中,劳动法律保护强化通过门槛筛选和直接抵减机制对企业成本加成率分布的改善。本文创新性地选择爬虫获得的司法判例文书数量作为衡量指标,结合工业企业、地区经济、微观调查等数据进行多维度机制检验。研究结论表明:劳动法律保护强化为企业带来劳动雇佣法律附加成本,一方面通过增加企业成本负担,对成本加成率产生直接抵减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市场门槛,淘汰落后的低效率企业,导致总体上呈现“中值左移”“左截尾点右移”“整体集中”的企业成本加成率优化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4.
作为区域协调的重要政策抓手和资源空间配置的典型组织形式,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要素、企业和项目入驻,成为产业集聚空间载体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是中国最为重要和成功的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基于中国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基本逻辑与特征事实,以及“国家-城市-开发区”层面测度数据,本文从产业属性、企业特征、集聚理论、产业链布局等视角实证检验了中国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偏好。研究发现,从产业属性来看,开发区招商引资既重视国家和地区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还注重国家和地区产业禀赋的现实基础;从企业属性来看,开发区招商引资时倾向于选择产值高、技术创新强、外向型的企业,而非税收与就业创造强的企业;从集聚理论来看,开发区偏向于选择集聚外部性较强产业的企业;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开发区招商引资既强调围绕现有产业链环节以巩固现有优势,也强调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以发挥产业链竞争优势。本文认为,开发区招商引资时强调国家和地区战略规划引领、注重现实产业基础、依据集聚外部性理论、重视企业竞争优势、围绕产业链固链延链,这是中国开发区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本文为认知中国开发区的运行逻辑提供了理论释义和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全球金融周期对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本文使用时变因子载荷的动态因子模型研究各类宏观政策对于抵御全球金融周期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借款人的宏观审慎政策在抵御全球金融周期中的效果十分显著;货币政策的效果具有非对称性;对于政府债务水平较低的国家,财政政策有助于抵御全球金融周期,对于政府债务水平较高的国家,财政政策的作用则不显著;全球金融安全网可以在资本流入骤停时降低对全球金融周期的敏感性。进一步考察发现,全球前三大或前五大资产管理公司在一国的跨境债券基金中的市场份额越高,基准指数驱动型基金和ETF这两类基金的占比越高,会放大一国对全球金融周期的敏感度。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防范化解外部输入性风险,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围绕这一重要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数字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证据。在理论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由政务服务市场与产品市场构成的一般均衡模型,政策制定者在预期数字政府使用率高于临界值时选择建设数字政府;当企业能够自由选择通过线下平台或数字政府获取政务服务时,会加强政府内部竞争,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其背后的具体机制为数字政府建设可以降低企业获取政务服务的合规成本,并可能影响政府提供政务服务的财政支出。在实证上,基于2002~2019年全球167个经济体的数据,本文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劳均产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政府建设能够通过减少企业获取政务服务的时间和所经历的程序数目来促进经济发展。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只有切实提高数字政府的使用率,才能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虽然近年发展迅速,但时刻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方的压力。地方性商业银行要生存、发展和;比大,必须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市场定位战略。对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其市场定位应是突出灵活机制、体现专业优势、明确服务对象、紧随市场需求、拓展中间业务。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小额信贷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三期数据,从代际流动的视角探究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基准结果表明,地区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代际收入弹性,促进代际流动和社会公平。通过计算持久性收入、换用代际收入秩相关系数等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进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家庭的流动性约束进而改善家庭部门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代际教育流动,最终对代际收入流动产生影响。此外,本文还对数字金融影响的子指标分解和异质性分析做了进一步讨论,发现数字金融主要改善了低人力资本和低社会资本家庭的代际流动,具备普惠性特征,这也为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个共同富裕的测度框架,该框架在综合考虑三大差距的基础上,能与已有的共同富裕指标相互配合,测度共同富裕的整体推进情况,弥补各类共同富裕指标只能进行地区间两两比较,而无法体现整体共同富裕推进情况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共同富裕驱动因素模型,以厘清各类可能的驱动因素对“共同”和“富裕”的影响。本文选取代表性的收入相关指标作为案例,说明如何利用本文的测度框架进行分析。基于2008~2019年的县域面板数据,本文发现地区间、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实现了优化型收敛,且各指标的收敛速度随时间明显加快,共同富裕正在逐步实现。随后,利用共同富裕驱动因素模型,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数字普惠金融在“共同”和“富裕”实现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效避免了“数字鸿沟”的问题,不但能提高地区平均收入水平(特别是农村地区)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能显著加快地区间的收敛,即同时促进“共同”和“富裕”,其作用显著优于传统金融,但是其在直接缩小地区内部收入不平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有限。基于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框架,后续研究能够选取其他指标及可能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更多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在2009年,对外承诺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为此利用改进后的Kaya公式对我国1985—2010年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考察信贷资本对碳排放的贡献度,并对我国2020年的经济总量、信贷总量以及碳排放总量进行预测,得出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至少比2005年降低47.75%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二手商品交易是共享经济的重要一环,本文考察了社交关系与个人数字信用对在线二手商品交易的作用机制,并利用某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的数据对相关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探究了在线社交与数字信用对共享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通过把社交关系区分为一度好友关系和二度好友关系,并分别运用行为博弈模型和引入第三方惩罚的囚徒困境模型,对比分析了社交关系的直接互惠机制与间接互惠机制;然后,把个人数字信用作为声誉机制融入上述模型,分析了社交关系和个人数字信用两种机制的交互作用。我们运用某二手交易平台的大规模数据对前述作用机制的效果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第一,社交关系和个人数字信用均可促进交易,但社交关系的作用显著高于个人信用;第二,社交关系中直接互惠机制优于间接互惠机制;第三,个人数字信用可以起到强化社交关系对交易的支持作用。上述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交关系和个人数字信用在数字时代人格化交易中的突出作用,从而更好地支持以个体交易为主的共享经济等业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绿色信贷是政府为抑制高污染行业而制定的银行信贷政策,绿色信贷政策的开展状况必然与其带来的经营绩效相关。根据银行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搜集2010—2017年详细发布绿色信贷业务的12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业务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却会降低大型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但贷款总额的增加整体上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绿色信贷规模改善了大型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信贷规模越大,不良贷款率越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与资产质量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不良贷款率随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先增后减。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信息安全风险的电子商务正在迈入快速发展的时代,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动态过程,一定是系统安全状态的动态变化,并非一劳永逸,如何综合应用各类信息安全技术,本文将通过对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的特点的分析,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丹 《财会月刊》2012,(12):38-41
本文应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2~2010年的成本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从银行信贷投放的行业结构角度,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配置结构与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行业的信贷投放量对银行自身经营效率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并深层次地剖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文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金融创新与提高银行竞争力和自身效率之间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机械制造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这个机械制造业水平基本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现代社会,机械制造业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机械制造业的核心力量。本文就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现状、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好处、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三方面浅谈机械制造业中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钢铁工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钢产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钢铁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钢铁行业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可以说,我国钢铁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势,安全问题严重地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面对国内、国际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钢铁产业迫切需要加强对钢铁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的研究,加强钢铁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钢铁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电力系统建设的改造工作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方面越来越显著,随着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日益成熟,这种发展也是符合社会对于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要求。本文根据目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结合自己的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工作经验,并且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信息共享及传递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其衍生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计算机控制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即是在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分为计算机的自控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其工作的机制为先利用通信设施、通信路线将数量不等的具有独立系统的计算机,计算机中处理信息的软件向通讯设施发出相关指令,通讯设施在收到指令后,即会对通信设备及整个网络中实施有效的控制及统筹管理。数量不等的计算机即构成了整个控制系统的命令中枢,并与网络和通信设施共同构成了该信息处理系统[1]。本文简单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的概念,并分析了技术类型,为进行该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企业地理经济特征的视角,考察了大城市经济集聚对管理者薪酬增速及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的经济集聚程度越强,辖区内企业管理者薪酬的动态增速越快,并且薪酬结构中股权激励的比重越大,在使用企业迁址冲击、DID模型以及Bartik工具变量来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学习机制、匹配效应与信息共享,是大城市经济集聚提高管理者薪酬增速和股权激励比重的三条微观作用途径,并且,这三种途径还存在着彼此之间的双向促进关系。此外,在经济活动集聚的大城市,侧重于股权激励的薪酬结构设置对管理者跳槽离职的约束效应更强。本文有助于理解中国不同地区管理者薪酬差距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丰富了管理者薪酬特征的地理经济解释,并为认识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提供了一个新的微观视角。  相似文献   

20.
释放各类主体的绿色创新活力,是全面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新要求。本文使用大气污染防治发明专利数据发现,极具中国特色的环保考核显著激发了实质性绿色创新的数量,初步形成以排污企业、科技企业为主,研发机构和个人积极参与的绿色创新格局。值得注意的是,环保考核虽能促进排污企业、非环保专门化科技企业、个人提升绿色创新质量,却未能在整体上推动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究其原因,作为绿色技术的主要需求方,排污企业对低质量技术有着更高的需求偏好,其自主创新主要集中在止于“达标”的低质量创新上,这也间接影响了其他主体对绿色创新质量的改善动机。因此,倡导企业绿色生产,形成各类主体竞相迸发、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新格局,是建设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