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政府以何种方式、何种程度参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难点所在。本文基于对当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体系的剖析,发现政府以土地调节金机制作为主要的收益分配模式存在法律定性模糊、法理逻辑不畅、法律体系混乱、多层级法规内容冲突等诸多法律问题,导致增值收益分配环节的法律依据不充分,实践操作冲突频繁。据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建立一种独立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税,既能够使得法理逻辑严谨,又能够解决当前困境,较大程度地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间合理分配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3.
4.
2020年1月1日起修订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再次打开大门.在此之前,学者们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能否入市引发争议,而双方论证的焦点是利益主体诉求差异性与入市利益分配平衡性.此次集体经营入市是否会重演1998年关闭入市的结果,再次入市是否会打破市场的平衡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基于此,...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中,存在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分析了现存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应用供求平衡理论研究了农地入市对建设用地市场的影响,以及农地入市可能导致的风险并探讨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相似文献   

7.
土地问题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说到底还是农民利益的问题.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来的,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思路后,各界亟待看到该政策落地的进展.现行土地制度存在权利二元、市场进入不平等、价格扭曲和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等弊端.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农业也需要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将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乡建设统一市场有效的运行好处就是打破目前一头沉的现状,过去是胆量的要素向城市流动,包括土地用途从农用到非农地的巨大增值收益也基本流向城市,导致城乡发展失衡.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可以让增值部分留住农村,实现城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客体应当在传统意义的乡镇企业建设用地上拓展为用于工商业生产和经营的农村非农产业用地,而不包括宅基地和公共设施以及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统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所有权的行使主体为村农民集体,其集体成员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收益享受收益分配请求权。通过立法缩小政府征收范围,严格征地公共利益的认定,切实保护农民产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同时,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土地作为资产的特性更加显现,于是集体有了流转集体土地的激情。而目前我国土地市场仅仅是单一的国有土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对于集体土地,只能通过先征用使其成为国有土地之后,才能进入市场。但是,现今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已悄然形成了一种集体土地的“隐形市场”,即集体经济组织直接把土地的使用权让渡给企业或个人使用,从而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10.
雨山 《上海房地》2014,(5):40-4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倡导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自此进入快车道。本文试就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界定、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柔性"转型以及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保护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作了规定,但也留下了一定的法律空间,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发生转移。应该说,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对集体土地入市是作了明确的规定,入市是否定的。但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入市留有一定的法律空间,事实上,我国各地集体土地已经非法入市,包含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一方面扰乱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另一方面也给土地管理部门提出了思考:集体土地为什么在非法的入市?而且这种行为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使用权进行合法流转规范,包括各地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宅基地,那不是更好吗?笔者认为,这是可以办到的,就此提出浅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引入法学利益衡量论,建立包括个体利益、阶层利益、制度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分析框架,厘清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复杂利益关系。当前集体建设用地权能缺失导致流转不畅,土地资产功能难以显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改革涉及农民、集体、多级政府、不同开发商、使用者等诸多利益主体、阶层,以及多部法律法规,可能引发对社会利益格局的多重影响和激烈博弈。改革应以促进土地权益公平和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土地流转收益优先用于增进农民利益,规范集体提留,限制乡镇政府参与利益分配;通过调整财权、事权兼顾县级政府利益,由市场调节开发商和使用者收益;重构法律以调整现行制度利益,保障土地规范流转;采取措施降低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可能造成的农村两极分化、资源环境代价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其将对土地制度、土地市场以及土地储备制度变革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运行的绩效与困境,分析了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其将对土地制度、土地市场以及土地储备制度变革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运行的绩效与困境,分析了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导言我国现行的建设用地供应制度,主要是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确立的。该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都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这就使得无论是公益性建设用地还是经营性建设用地,都可以通过征地的方式取得。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自2003年开始,我国各地开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按“同地、同价、同权”的原则,纳入统一的土地市场。这一举措将有利于盘活农村原有的建设用地,从而大大减轻对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的压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却很难实现“同地、同价、同权”。因此,从多个方面分析这种现象产生原因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自2003年开始,我国各地开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按"同地、同价、同权"的原则,纳入统一的土地市场。这一举措将有利于盘活农村原有的建设用地,从而大大减轻对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的压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却很难实现"同地、同价、同权"。因此,从多个方面分析这种现象产生原因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大量企业选择将资金投向金融市场而非实体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不完全市场下的投融资障碍。本文研究发现,高铁通车能抑制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且主要抑制企业的长期金融资产配置而非短期金融资产配置,从而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长短期绩效。机制分析发现,高铁通车通过增加实体投资机会和减少融资摩擦两条路径推动企业重返实体经济。进一步分析发现,高铁通车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投资机会较少、融资约束较高、所处地区初始交通禀赋较差的企业中。本文研究既从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为推动企业重返实体经济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案,也从金融投资与实业发展的视角丰富了高铁通车经济外部性的研究,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破解空间与权益结构性矛盾,落实国家用途管制及城市规划的刚性需求,提高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保障。以深圳市原特区外集体经济组织合法非农建设用地入市机制为例,在分析其历史来源、管理现状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总体需求,提出高度城市化地区构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政策建议:确权环节应以权益确定为主,实现权地分离;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统一的两级流转平台,尽量扩大市场范围;细化发展权转移规则,引导发展权有序转移,立法层面需尽快将发展权纳入土地权利体系,以完善发展权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积累和计算机算力迎来跃升,党的二十大报告也适时强调了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发展和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从扩展后的终端产品(GFP)视角出发,将时空融合转化器算法(TFT)引入经济预测领域,对我国宏观经济系统内的产出指标进行了较为精准的批量式预测,并通过算法内部的变量选择网络和多头注意力机制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综合评估了2019~2021年间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研究结论表明,在增长动能方面,我国产业演进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即工业的清洁生产转型、建筑产业链的外需驱动以及高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在生产结构稳定性方面,我国工业生产体系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较服务业等其他产业更具韧性;在政策效能方面,宏观层面上我国货币政策较财政政策整体效能更强、但传导速度稍慢,产业层面上我国工业、农业和建筑业的发展均在更大程度上受货币政策驱动,而对服务业来说,财政政策效能更为显著。本文拓宽了TFT算法的应用范围,印证了前沿深度学习技术在经济学领域存在着较大应用潜力,有助于促进人工智能和经济研究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