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2018年的数据以及省份层面的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分权水平的变化对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分权水平的上升对企业投资有正向促进作用,且该效应主要表现在非国有企业中。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有利于弱化资本成本对于企业投资的负向影响,并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从而促进投资增加。相较而言,非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更符合市场化特征,其投资对于资本成本与投资收益变化的反应更敏感,从而受财政分权的影响效应更大。考虑地区差异后,该效应主要集中在市场化程度较低、政府经济增长计划目标设定较高以及企业债务融资溢价较高的地区。考虑参股资本的异质性,由于不同所有制资本存在优势互补,当非国有企业有国有资本参股时,其投资受财政分权的正向影响程度相较于没有国有资本参股的企业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稳定私人部门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金融分权的内涵,分析金融分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3—2015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估算企业投资效率,实证检验金融分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分权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并主要体现为投资过度;财政分权加剧了金融分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金融分权对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较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金融分权通过影响企业银行信贷和代理成本来降低企业投资效率。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降低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竞争性需求;完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参与金融竞争的激励;完善金融分权,既要求政府在保证金融市场稳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应向市场逐步分权,又要求清晰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监管权限,明确双方的救助责任。  相似文献   

3.
以财政分权为契机,选取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EA-Tobit两步法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整体上呈改善态势,技术进步是主要贡献因素,但效率均值偏低,地区差异明显;财政支出分权、收入分权以及财政自给率均不利于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除分权因素外,市场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亦对其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财政差异化支持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优化财政分权体制、加强体制外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过滤周期变动对财政收支的影响测度地方财政的稳固状况,同时根据中国实际分权状况,估计地方政府收支分权水平,并从收支分权与体制设计两个角度分析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稳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2年,地方政府总体财政稳固性在下降,财政收支分权水平显著下降,且财政转移支付依赖度显著提高。其中,2002年的所得税改革对促进省级财政稳固具有正效应。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改革,提高省级政府的自有收入占比,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调整支出结构,转移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并逐步减少中央转移支付,合理深化税制改革,促进地方财政稳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001—2014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分析,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在中国特有的财政体制和土地制度下,土地财政是造成地方政府支出投资偏向的重要因素,并通过“自我累加”机制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财政分权”的交互作用三种影响机理对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产生扭曲效应。通过分区域和分时段研究还发现,这种影响机理还存在一定的分离均衡。本文的研究表明,为了淡化地方财政支出的投资职能,除了要改革财政分权体制和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竞赛制度以外,还要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的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拓宽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财政分权、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也体现在财政分权的政府效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平衡。认为东部经济正在结构调整,分权需要深化;中部经济需要调整,分权需要继续推进;西部则需要改变政府效率,提高财政支出水平,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沿革 纵观我国建国以来财政体制的变革,以中央和地方政府集权与分权为线索,按地方财政自主权大小为标志,我国财政体制实践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一)1950-1952年实行高度集中型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统收统支型财政体制,即地方主要的财政收入如数上交中央财政,而地方所需的财政支出基本上由中央财政全额拨款,地方财政收支之间不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财政分权和投资冲动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尝试形成三种因素的框架结构来表示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状况,分别是中国财政分权形式、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文章以投资冲动作为渠道变量,详细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传导机制,并选取2010—2018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论证本文提出的传导机制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显著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投资冲动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重要因素,能够解释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中的很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199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法(GMM),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当前地方政府城市扩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是造成城市快速扩张的重要原因,而现有的财政转移支付并不能有效逆转这种趋势,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与政府治理体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研究还表明,我国的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跨时差异。同时,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对城市扩张存在着相互影响,转移支付的增加会降低财政分权的效应,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也会减缓转移支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第一年。为适应这一改革,去年全国各级地方财政在经济稳定增长、财源扩大的基础上.财政收入增长较多,增幅超过往年。与此同时,由于政策性增支数额大,财政收支绷得很紧,一些地方特别是市县级财政仍有赤字。今年以来,从已出现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要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2001—2015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资本市场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静态创新效率和创新效率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地区内部技术流动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且内部技术流动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也显著促进了创新效率的提高;不同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劳动力市场扭曲对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抑制效应更明显,而资本市场扭曲则对东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对于资本稀缺的西部地区来讲,政府的科研投入对创新活动的开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打破了统收统支“大锅饭”的财政分配格局,调动了县级政府当家理财、增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但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尤其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体制的弊端和不完善之处也更加突出,有鉴于此,中央确定加快财政改革步伐,从明年起实行“分税制”,其目的是要革除现行体制的弊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具有宏观经济调控职能,着眼于增强中长期财政收支平衡能力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3.
对“同级审”和“上审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法》颁布以来,各级审计机关都开展了对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以下简称“同级审”)和对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以下简称“上审下”)。实践证明,对预算执行(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实行“上审下”和“同级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既有利于对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也有利于审计机关为本级政府管理财政收支服务,在现行财政体制下,能够有效地发挥财政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2001—2009年A股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官员晋升压力如何影响地方国企募资变更,以及这种影响在政府和企业资源配置下的差异。实证发现:官员晋升压力会导致更多的地方国企募资变更;在省区贷款投放越少或企业长期贷款较少时,官员晋升压力导致的募资变更概率更高。这表明,政府区域资本市场和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均会影响晋升压力对募资变更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和市县级国企中,地方国企募资更易被政府区域资本市场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11—2018年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我国混合经济模式和不同层级政府间“政治集权+经济分权”行政管理模式,研究政府干预导致企业承担的政策性负担、管理层能力和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承担的政策性负担越重,企业投资效率越低,国企中更为显著;管理层能力越强,企业投资效率越高,且在非国企中这方面更为显著;当企业由于政府干预,其所承担政策性的负担会增加,这会导致企业改变经营目标由价值最大化转为目标多元化,进而会削弱管理层能力,降低企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李云 《企业导报》2012,(21):13-14
在分权体制下,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绩目标和官员晋升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对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决策产生较大的影响。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决策除了考虑资产保值增值之外,在特定情况下还要考虑地方政府治理的政治绩效实现,这种考虑很可能会对单纯的企业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地方国有企业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笔者拟就地方政府的外部治理中某些行政手段对地方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竞争水平的差异化特征,为企业通过跨地区并购所形成的资本跨区域布局提供了“制度套利”机会和“资源协同”空间。基于2007—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非关联跨地区并购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政府竞争水平差异影响企业跨地区并购绩效的具体效应及逻辑路径。研究发现:政府竞争水平差异显著提升了企业跨地区并购绩效,主并企业所得税税负的下降、财政补助收入的增加在政府竞争水平差异与并购绩效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中央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地方政府在税收竞争及财政支出竞争方面的自主权,而主并企业应重视并购中的税务协同和价值链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了我国A股2009年所发生的308个并购事件样本,考察其并购前一年至并购后两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干预下区域属性、实际税负与企业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具有较强的控制资源能力,地方政府对同区域并购越支持,跨区域并购纳税越重、绩效越差,即行政权力阻碍资源在资本市场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9.
何成 《现代企业》2022,(8):111-113
由于现实资本市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投资企业无法有效按照“高资本回报率增加投资,低资本回报率减少投资”的原则进行投资企业财务资金的合理配置。所以,我国部分投资企业普遍存在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投资企业要想实现资本边际收益相等,就要及时采用科学的方法抑制非投资效率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潘晓川 《价值工程》2012,31(3):118-120
由于"用脚投票"机制的存在,才促使地方政府注重设计自己辖区的税收和公共服务的组合,同时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自由的选择不同的地方政府,可以充分的在不同辖区间自由的流动,无论是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化还是人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流动都对地区的三次产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设置财政分权、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计量指标,采用1997-2009年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面板数据,进行了财政分权、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三次产业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三次产业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存在着区域差异,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几点促进区域间产业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