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没有多声部民歌的空白。延续上千年历史的壮族会鼓,独具特色,它跟三声部民歌、扁担舞一起被誉为"马山三宝",堪称我国民族乐器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2.
崇左是全国壮族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其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俗孕育了深厚而灿烂的壮族文化。作为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地,中国第一个壮族博物馆——崇左壮族博物馆于2012年10月23日开馆。如何进一步建设经营发展好壮族博物馆,使之能够始终处在一个健康良性的轨道上运行,并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使命——发掘和保护壮族历史,传承和弘扬壮族文化,通过全面展示民族地  相似文献   

3.
刘三姐歌谣的源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丽琳 《科学决策》2008,(10):109-110
刘三姐歌谣是流传于岭南一带的民间山歌、歌谣的总称。刘三姐歌谣是“歌仙”、“歌圣”的刘三姐和无数壮族民间歌手长期在壮族民间传歌培育形成的成熟的壮族民间音乐主要形式之一;它涵盖了聪明善良、勤劳好歌、乐观向上的壮族人民的特征,;它是展示壮民族几千年精神文化历史长卷的重要载体,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的集中反映。它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背景下,推动河南地区原生态民歌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有助于有效发挥网络传播速度、范围广泛等优势,进而拓展原生态民歌影响力发扬民歌文化。本文运用归纳总结与演绎推理方法,探究了河南原生态民歌的传承文化特质与传播方式、问题。基于此,提出构建完善的原生态民歌网络数据库、设计原生态民歌数字化平台,以及丰富原生态民歌传播方式等建议,辅助并推动河南原生态民歌保护与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5.
丁玲 《中国集体经济》2007,(29):199-200
原生态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由于原生态音乐这种特殊的传承方式,加之目前流行文化的冲击,包括原生态民歌在内的我国很多民族传统文化形式,都在或多或少的走向衰败甚至消逝的道路.值得庆幸的是,近两年来,相关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了保护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形式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和思考它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壮族铜鼓舞是中华灿烂文明的瑰宝,研究壮族铜鼓舞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更乐壮族铜鼓舞的文化内涵体现为对稻作农耕的崇拜,表演形式围绕农耕元素变化多样,动作内容丰富.更乐壮族铜鼓舞的传承价值在于其具有丰富精神生活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双重意义.通过"静态记录""活态传承"与面向世界创新发展是保护传承壮族铜鼓舞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由世世代代生活繁衍在其土地上的各民族文化共同汇集而成的,它绚丽多姿而又光彩夺目,同时又多元一体。壮族少数民族文化正是这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壮族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壮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需要我们用心去继承与发扬。作为民族舞蹈教师,把壮族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统与舞蹈艺术传授给学生,增加他们对自己民族内涵的了解与热爱,是对壮族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发扬最好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的壮族人民承袭历史,有过"蚂拐节"的习俗。"蚂拐节"是稻作民族——壮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认真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郑静英  冯茹 《魅力中国》2014,(7):107-107
靖西是典型的壮族大县,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壮文化,本文主要概述靖西壮族传统文化,包括壮语、绣球、服饰和一些习俗等,提出应对该地壮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并对壮文化传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了解靖西壮文化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对于早期没有文字的鄂温克族人民来说,鄂温克族民歌是鄂温克民族史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众多鄂温克民族艺术形式之中,歌唱艺术赞达拉嘎有着其独特的存在意义,在其民族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量鄂温克族历史和文化都通过赞达拉嘎记载,有很大的研究和保护意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因素,昔日广泛存在于鄂温克民族生活之中的赞达拉嘎,在今日出现了传承中断,甚至于失传的现象,鄂温克族民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阐述赞达拉嘎的现状、传承与保护措施,希冀引起公众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瑰宝赞达拉嘎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视,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