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预计世界LPG(液化石油气)出口量将从1996年的480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5890万吨,而中东地区LPG出口量在世界LPG出口量中所占比例将保持在54%左右。亚洲地区对LPG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但区内LPG产量的增长远低于需求增长,预计到2010年LPG进口量的50%以上将依赖中东地区。日本仍将是需求大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将为净出口国,韩国、中国和印度仍将为净进口国。预计2005年我国LPG供需缺口约为800万吨,进口来源将以中东地区为主。鉴于目前国内进口气库布点较为集中,未来数年内可能造成地区性储存能力过剩,建议国家对大型冷冻气库的布局进行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液化石油气(LPG)消费量以年均18%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已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LPG消费国。我国LPG市场表现出以下特征:进口量的大幅增加使LPG进口依赖度达到40%左右,成为进口依赖最高的能源产品之一;与其他石油产品相比,LPG领域率先开放市场,让国内相关企业较早尝试了来自国外投资商的竞争压力;价格的放开使LGP市场最先摆脱了政府定价的计划经济模式;国产LPG的95%来自石化和石油两大集团,炼渍深加工能力的提高提炼厂LPG收率也不断提高;LPG进口以珠江三角洲为消费中心,以三角洲地区为新的进口储运集散地和消费地、市场逐渐扩展。展望未来,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和液化天然气(LNG)的引进将给我国LPG市场带来新的变化。一个多元化的燃气市场正在中国酝酿发育,这也预示着LPG市场即将面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2004年我国液化石油气(LPG)商品生产量为1200万吨,同比增长11.7%;净进口量为655、42万吨,同比增长0.2%;表观需求量约为1855万吨,同比增长7.5%。东北地区2004年LPG商品生产量为248.41万吨,需求量约为71万吨,富余部分销往华东、山东等地。华北地区2004年LPG商品生产量为150吨左右,消费量约为120万吨,其余销往山东、安徽、河南等地。西北(兰州和新疆)地区LPG商品生产量为85万吨,消费量为44万吨,其余销往云贵川地区。华东地区LPG商品生产量近248万吨,消费量500万吨,除了从东北、华北地区运入约80万吨外,进口约160万吨。2004年我国进口LPG的80%左右满足华南地区近600万吨的消费需求。2004年,在国际原油价格的带动下,进口LPG价格达到4500~5000元/吨左右。华东和华南地区的LPG市场价格一度突破5000元/吨大关,东北地区下海的LPG价格突破4500元/吨,东北地区内也达到5800元/吨。预计2005年LPG经销商将对进口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国内LPG销售价格仍将在高位波动。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1~2日,30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业内人士云集深圳,参加了由广东油气商会主办的“2005年中国液化石油气国际会议”。每年一届的“液化石油气国际会议”,已成为业界人士分析市场、交流信息、沟通观点、分享经验、捕捉商机的一个平台。BP、加德士、韩国SK、沙特石油公司、巴西石油公司等国际知名石油公司,深圳华安、上海金地、张家港优尼科等著名液化石油气(LPG)进口公司均派出专员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全国各油田、炼厂、  相似文献   

5.
1997年中国液化石油气(LPG)商品需求总量达864.14万吨,商品气产量为545.12万吨,LPG净进口量319.02万吨。1997年与1996年相比,LPG需求年增长率由26.36%下降到13.46%,国产LPG占总需求量的比例上升,进口来源更趋多样化。预计今后南方沿海地区进口的LPG将更多地销往西南地区。2000年以后,随着天然气及其他能源消费的增长,LPG的年需求增长速度将进一步下降。从国内LPG市场销售采看,1996年计划内平价LPG仅占总消费量的5.65%,国产议价和进口LPG分别占52.16%和42.19%,平价LPG对国内市场价格已无大的影响。近几年,LPC市场不会受到进口天然气的冲击,但将受到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增加的影响;在天然气管线难以触及的地区,LPG仍将是城镇居民的首选燃料,市场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石油需求下降和项目延迟,2009年全球液化石油气产量为2.35亿吨,同比下降1.67%。预计到2013年底,全球液化石油气(LPG)供应总量将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其中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的供应量比2009年增长30.7%。到2011年,中东将超过北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LPG产区。其中,伊朗、卡塔尔和阿联酋的LPG产量将明显增加。2009年,全球LPG需求量为2.35亿吨,比上年略有下降。但亚洲和中东地区LPG需求的增长仍相对强劲,其中亚洲地区消费量达7380万吨,比上年增长2.07%,占全球LPG总需求的30%以上。未来LPG市场的增长主要依靠居民/商业和化工这两大终端市场,车用LPG市场也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预计未来LPG的价格会随原油价格而相对坚挺,但不会超过2008年的最高价位。中国国内LPG市场面临天然气等替代能源的冲击,但是,LPG的应用领域有望扩展,并且随着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调,LPG有望逐渐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2006年,受国际油价影响,国际液化石油气平均价格高于上一年,冷冻贷华南到岸价格上涨了14.23%,但上涨幅度较上年明显缓和。全年中国液化石油气总产量为1745万吨,同比增长5%;表观消费量为2267万吨,同比增长2%;进口量主要受国际价格的影响,同比下降12%,为535.51万吨;出口量达到13.90万吨,涨幅高达725%。随着炼厂陆续扩能和投产,未来中国对进口液化石油气的依赖度将下降。预计2007年国际液化石油气价格的上涨将更加缓和,国内平均价格水平将低于2006年。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28日至3月1日,广东油气商会在成都召开了"2006年中国液化石油气国际会议".会议分析和探讨了世界以及中国液化石油气(LPG)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底至2006年初,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国际液化气价格不断上涨,导致我国南方地区液化气价格急剧攀升.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1月16日出台了液化气限价措施,之后液化气价格开始回落,但液化气经销商的经营利润受到很大影响.我国的液化气市场早已完全放开,政府此次限价政策的出台,在液化气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因此,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液化气行业内外相关人士的参与.政府如何规范液化气行业的发展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液化石油气的产量与消费水平均较低,因此中国未来液化石油气的市场是相当广阔和。近年来国内需求量增长极快,由此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供需失调、基础设施偏多、偏滥,合作伙伴选择失当,市场无序。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势必给我国LPG市场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国家应从政策规方面规范液化石油气市场,使之能够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受国际油价影响,2008年国际市场液化石油气(LPG)价格呈先暴涨后猛跌的走势.全年全球LPG产量为2.39亿吨,比上年增长4.37%;LPG需求量为2.39亿吨,比上年增长4.82%.2008年国内LPG市场也出现巨大变化:产量、消费量双双下降;进口大幅缩减,出口猛增.全年我国LPG产量为1860万吨,同比下降4.4%;消费量为2150万吨,同比下降8%;进口量为260万吨,同比减少35.9%,为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8年我国新增LPG船运能力是报废能力的18倍,船舶老化现象已得到根本改变,但整个行业面临运力严重过剩、市场竞争过度、效益大幅下滑的局面.同时,动荡的国际市场环境对我国LPG进口企业影响巨大,一些进口企业在困境中寻求增加转口贸易.随着经济的复苏,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原油和LPG价格都将再次攀升,但不会达到2008年的水平;国内市场2009年LPG产销量都将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的石油行业和国内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就石油供需而言,预计到2010年前后,石脑油需求的增长将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航空煤油的需求将带动煤油消费的高速增长;燃料油消费将继续大幅度地减少;尽管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会带来对汽油需求的上涨,但替代燃料汽车的发展、柴油车比例的上升和汽车平均燃油效率的提高,将对汽油消费的增长起到抑制作用;柴油将更多地集中用于道路交通运输和必要的工业及建设领域;天然气的迅速发展将大幅度降低液化石油气消费的增长速度。预计2004年国内石油需求增长率略低于2005年,约为5%左右。其中汽油增长率将提高到7%;化工轻油需求增长超过10‰煤油消费增长率也将达到两位数字;燃料油消费将有较大的下降;LPG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将有所放缓;柴油消费的增长率将从2005年的高水平回落到5%左右。2004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很可能突破1亿吨,包括液化石油气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15亿吨。  相似文献   

13.
14.
15.
2004年8月25~26日,在古城丽江,从事液化石油气(LPG)生产和贸易的企业代表100多人汇聚一堂,参加了由广东油气商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燃气信启、交流会”。这次会议得到了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所属LPG企业,BP、加德士、SK、出光等国际知名石油公司的LPG经销商,以及以深圳华安、上海金地、张家港优尼科、广州振戎、新奥燃气等为代表的国内能源公司、贸易商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6.
In 2008 there are many events taking place in China: tightened currency policy, new labor law and new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as well as the Recycling Economic Law, which will directly impact recycling industry. How will those changes in policies influence recycling industr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